近日,中山50多歲的周叔被貓抓傷後,出現了反覆發燒、肘部淋巴結腫大、身體發冷等多種症狀,一直沒能痊癒。
他來到醫院就診,醫生了解後得知,男子在被貓抓傷後,過了10多天慢慢出現肘部淋巴結腫大,慢慢到腋窩這裡,最大的有雞蛋大小,還伴隨有低燒,腫大的淋巴結已經化膿。經過化驗,檢測到了“貓抓病”的病原體。
“擼貓”不小心被貓抓傷原來還有這樣的風險。名字形象的“貓抓病”到底是怎樣一種病?
什麼是貓抓病?有什麼症狀?
貓抓病(CSD),又稱良性淋巴網狀組織細胞增生症,是一種以局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的自限性感染性疾病。引發這種疾病的“真兇”是漢氏巴爾通體,而貓是這種病原體的主要宿主。貓抓病在1950年Debre首次描述,80%與貓抓、咬傷有關,而狗、兔、猴抓咬傷,也可引起CSD。
它會經被感染的貓抓傷、咬傷、貓蚤叮咬及通過破損皮膚或黏膜(口、眼等)接觸到貓的唾液,由貓傳播到人,人與人之間不傳染。潛伏期為3-10天,少數的可以達到幾個月甚至1-2年。
在被感染的貓抓傷的3天-2周內,抓傷部位會出現無痛性的紅色斑丘疹或膿皰。1-2周後皮損消退,留下短暫色素沉著或結痂而愈。這時,貓抓傷口可能癒合,容易被忽略。此外,感染的淋巴結腫大、疼痛也是症狀,少數會出現化膿,也可能有全身淋巴結輕度腫大和脾腫大。
半數患者會體溫升高,但很少超過39℃,會帶有頭痛、厭食、盜汗等不適感,發熱及其他症狀常常持續幾個星期甚至數月。
據悉,90%以上的貓抓病患者與貓或狗有接觸史,75%的病例有被貓或狗抓傷、咬傷的歷史,貓口腔、咽部的病原體經傷口或通過其污染的毛皮、腳爪侵入而傳播,多發于學齡前兒童及青少年。
“貓抓病”感染案例不少
2023年,湖南長沙一男子救助流浪貓時不小心被抓傷,傷口出現潰瘍,傷口一直未痊癒。該男子以為是感冒,一直自行服藥,頭孢、感冒靈、退燒藥吃了很多但症狀一直無法緩解,腋窩下的疼痛反而加重了。醫生檢查發現其右側腋窩多個淋巴結腫大並壓痛,右手拇指皮膚有傷痕,該男子最終被診斷患上貓抓病。
2022年,湖南長沙一男孩被小貓抓傷後,反覆發燒,家長始終找不到原因。到醫院後,經醫生會診,確定男孩患上了“貓爪病”。在經過針對性的治療後,男孩的體溫得到了控制。
2022年,浙江杭州一男孩因多處淋巴結腫大、發燒就診,初診醫院考慮結核感染,但轉至紅會醫院後醫生在氣管鏡下並未發現典型的結核感染證據。醫生發現患兒面部有幾道劃痕,據家長回憶,一個月前男孩與流浪貓玩耍被抓傷,因為傷口不大就沒去醫院。經手術活檢,男孩最終被確診為患上貓抓病。
“擼貓”雖爽,如何預防?被抓傷怎麼辦?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彭瑤建議,儘量避免被貓咬傷或抓傷,給貓洗澡時切記戴上手套和套袖保護自己。按時給貓進行體內外驅蟲與注射疫苗。
“很多寵物都攜帶多種病原體,例如小貓除開攜帶巴爾通體,還可能攜帶隱孢子蟲、弓形蟲等致病體,驅蟲和疫苗注射能很大程度上預防疾病的傳播與發生。”彭瑤提醒,一旦被貓抓傷儘快就醫,切莫懷有僥倖心理,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據悉,1歲以下的小貓更容易感染漢氏巴爾通體,免疫功能較弱的孩子應避免與小貓接觸,不能讓貓舔舐孩子的傷口,定期修剪貓的指甲,和貓接觸後及時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路邊的野貓不要逗。
如不幸被貓咬傷、抓傷後,應立即用肥皂和流動水清洗傷口,至少30秒,盡可能擠出傷口中的血液,並用碘伏消毒。根據傷口嚴重程度進行止血、包紮,如傷口較深或出現貓抓病的任何症狀,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來源:廣東臺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