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兩高曬出2023年“成績單”,折射哪些法治進步?
發佈時間 | 2024-03-09 10:05:20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提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

  翻開兩高報告,一組組數據充滿力度和溫度,彰顯2023年司法機關維護公平正義的履職擔當。

  審結嚴重暴力犯罪案件5.2萬件

  司法機關依法嚴懲重大惡性犯罪,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最高法報告顯示,審結故意殺人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5.2萬件6.2萬人,同比增長17.2%,對殺害多人、潛逃多年的勞榮枝依法核準、執行死刑。

  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楊宗仁代表説,作為國家審判機關,人民法院切實肩負起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政治責任,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依法懲治各類暴力犯罪,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起訴職務犯罪1.8萬人

  充分履行反腐敗檢察職責,積極參與重點領域和行業腐敗治理,協同追逃追贓……最高檢報告顯示,受理各級監委移送職務犯罪2萬人,同比上升9.3%;已起訴1.8萬人,其中原省部級幹部25人。積極參與行業性、系統性腐敗治理,分別起訴金融、醫療領域職務犯罪348人和580人;指導湖北檢察機關辦理足球領域系列腐敗案,已起訴中國足協原主席陳戌源等15人。

  湖北松之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剛代表説,檢察機關積極履行檢察職責,圍繞行業性、系統性腐敗問題積極參與治理,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有效推進了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依法再審糾正涉産權刑事冤錯案件42件86人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制定優化法治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27條意見;實事求是、依法再審糾正涉産權刑事冤錯案件42件86人;推動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執行到位金額187.8億元……最高法報告中,一項項舉措、一組組數字,彰顯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力度。

  重慶琪金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其鑫代表認為,近年來,司法機關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的力度更強、成效更明顯。他建議,司法機關進一步建立完善涉企業案件的“綠色通道”,高效化解糾紛,營造對各類所有制經濟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助力民營企業輕裝上陣、專注發展。

  起訴金融詐騙、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7萬人

  司法機關嚴懲金融詐騙犯罪,著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作。最高檢報告顯示,起訴金融詐騙、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7萬人,其中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1.8萬人,保持懲治涉眾型金融犯罪高壓態勢,盡最大努力追贓挽損。

  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浩然委員認為,近年來,司法部門持續聯動,不斷加強打擊防範各類經濟犯罪的力度,幫助企業在依法合規建設、內部制度完善、避免不法侵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他建議,司法機關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提高金融業務風險識別和處置的準確性,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紮實推動中國金融高品質發展。

  審結網路誹謗公訴案件32件

  近年來,多發頻發的網路暴力事件頻頻挑戰法律和道德底線,嚴重影響社會公眾安全感。2023年9月,“兩高一部”聯合發佈關於依法懲治網路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劍指“按鍵傷人”等網路暴力問題。

  最高法報告顯示,審結網路誹謗公訴案件32件,判決有罪人數85人,同比分別增長10.3%、102.4%。

  “報告中提到‘公權力要為受害者撐腰,網暴行為必須付出代價’,彰顯了司法機關從嚴懲治網路暴力的力度和決心。”西南大學副校長趙玉芳代表建議,進一步完善網路社會法治建設,壓實網路平臺的法律責任,依法嚴懲借網路暴力事件實施的惡意行銷炒作行為。

  審查認定屬正當防衛依法不捕不訴261人

  “持續引領正當防衛理念,審查認定屬正當防衛依法不捕不訴261人,同比上升25.5%。”最高檢報告中,這樣一組數據彰顯“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春節期間,以“正當防衛”為主題的電影《第二十條》火爆熒幕。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是廣大人民群眾與違法犯罪作鬥爭的重要手段。

  “當前,人們對公平正義有了更高水準的需要和期待,對正當防衛的司法實踐也提出更高要求。”河北齊心律師事務所主任齊秀敏代表認為,司法機關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要堅決依法認定,同時引導公眾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弘揚社會公平正義。

  成功調解糾紛1199.8萬件

  最高法報告顯示,全國法院通過委託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專業調解組織等成功調解糾紛1199.8萬件,同比增長32%,佔同期訴至法院民事行政案件總量40.2%。

  大量社會矛盾、糾紛不能“一訴了之”,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廣西東興市江平鎮潭吉村黨總支書記陳家科代表説,作為一名人民法院的調解員,深感訴源治理這一“治本之策”對於維護基層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報告抓住了法治助力社會治理的一個關鍵點。

  對“減假暫”監督案件提出檢察意見2.6萬人次

  最高檢報告顯示,受理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監督案件同比上升25.2%;對提請、決定或裁定不當的,提出檢察意見2.6萬人次。對監外執行條件消失的,督促收監執行3652人。

  江西財經大學校長鄧輝代表説,檢察機關要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作用。近年來,檢察機關加強刑事執行監督,深化“派駐+巡迴”檢察,既監督“紙面服刑”“提錢出獄”,又防止該減刑不減刑、該假釋不假釋,維護了法律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執結到位金額2.26萬億元

  執行是維護司法公正的“最後防線”,也是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的重要環節。

  最高法報告顯示,執結案件976萬件,執行到位金額2.2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13.1%,初次執行結案平均用時67.9天,同比縮短7%。

  “推動案件執行,需要司法機關與多部門聯動協作,久久為功。”廣西辰億律師事務所主任覃斌委員建議,建立配套激勵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充分釋放交叉執行效能。同時,對有能力履行卻惡意逃避、抗拒執行的,進一步加大失信懲戒力度。

  立案辦理公益訴訟19萬件

  辦理重大責任事故、危險作業等領域公益訴訟1.7萬件;辦理食藥安全領域公益訴訟2.4萬件;辦理環境資源領域公益訴訟8.4萬件……

  最高檢報告顯示,立案辦理公益訴訟19萬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16.8萬件。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1.6萬件,回復整改率99.1%,絕大多數公益損害問題在訴前得到解決。

  從生態環境到文物保護,從捍衛英烈到守護婦女兒童等群體權益……檢察機關在履行“公共利益代表”的職責中踐行人民至上的理念。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中學政治教師張瓊麗代表説,建議進一步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作用,緊扣公共利益這一核心內容,不斷向更寬領域拓展,推動社會文明的整體進步。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撰稿:辛文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