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娃哈哈集團創始人昨逝世 宗慶後留下的六個背影
發佈時間 | 2024-02-26 09:16:48    

   2024年2月25日10時30分,娃哈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杭州逝世,享年79歲。這位42歲白手起家、三次問鼎中國首富的浙商勞模,曾説:“停不下來。”

  現在,他長長地休息了。

  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以宗慶後為代表的浙江企業家,敢為人先、執著專注、深耕主業、追求卓越,造就了創業創新的傳奇故事,是支撐高品質發展的寶貴人才。

  此時的杭州,正經歷龍年首場寒潮,低溫、陰雨,但記者對宗慶後的記憶,仍停留在那個艷陽高照的夏天。那是2022年8月22日,記者帶著《十問十答丨穩進提質怎麼做》的專訪選題,來到位於杭州市清泰街160號當時的娃哈哈集團總部,一座樸素的六層小樓。

  我們到達時是上午8時,宗慶後已經工作了一個小時。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每天早上7時開始工作,中午休息一小時,直到夜幕降臨才下班,雷打不動。他從辦公桌前站起,裝束一如既往的樸素:淡藍色格紋短袖襯衫,深藍色長褲,一雙常年“出鏡”的黑色布鞋。

  和宗慶後交流,你不要奢望他會説什麼大話。從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叫賣棒冰、文具起家,宗慶後追求的是樸素的真理,那是他在幾十年摸爬滾打中學會的,正如那天早上他告訴我們的——

  “要有效率地投資,不能看什麼賺錢就一哄而上,等熱度下去了又一哄而散”“在我看來,500強主要比的還是規模,而當前企業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比效益、比創新上”“讓企業的發展成果和員工共用,這是企業家精神的升格”……

  猶記得2020年春節前夕,記者有幸參加了娃哈哈集團的“年夜飯”。那天,由於航班延誤,過了原定飯點時間,仍不見宗慶後身影,現場卻無一人不耐煩。等了許久,耳邊突然傳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回頭看,員工們興高采烈地簇擁著姍姍來遲的宗慶後,一路來到主桌。

  那場面,好像明星出場,但更像是焦急等待的人們看到家裏的主事人回來了,心安了,底氣也足了。此刻,當我們暫且忘卻“飲料大亨”“中國首富”的標簽,回看宗慶後純粹的一生,最為感佩的是他的六個身影——

  一個大器晚成卻朝夕不倦的創業者,一個家國情懷滿溢的企業家,一個在商戰中敢打敢勝的硬漢,一個實體經濟的守護者,一個關愛員工的大家長,一個停不下來的奔跑者……

  “高齡”創業者

  宗慶後敢想敢拼,雷厲風行,歷來如此。

  正是這種性格,讓他42歲時大器晚成,逐漸“跳脫平凡”。

  1987年,只有初中學歷的他,被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任命為下轄校辦企業經銷部(娃哈哈前身)的經理。原來,臨近年關,經銷部盤點發現一批發往內蒙古的貨還未收款,便派宗慶後負責處理。

  誰都沒想到,這位終日沉默寡言的業務員二話不説,大年三十趕赴內蒙古到府催債,並分文不少地將貨款悉數收回。自此,宗經理走馬上任,帶領兩名退休女教師,開啟了艱苦創業之路。創業第一年,校辦企業給他下達的上繳指標是4萬元,宗慶後卻自己將這個數字增加到10萬元。言出必行,草根出身的宗慶後能吃苦、思維活絡,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是帶頭人,更是全公司最勤奮的人。這也讓他的事業快速騰飛。

  1987年,靠代工口服液,宗慶後實現上繳利潤10萬元的“小目標”。第二年,宗慶後聯手浙江醫科大學營養系主任朱壽民,抓住兒童補品市場空缺的機遇,自主開發上市了娃哈哈兒童營養液,立即受到市場熱捧,企業效益更好,上繳利潤增至60萬元;1990年,企業銷售收入突破億元大關,利潤超2000萬元。

  家國情懷企業家

  1991年,創業3年多,宗慶後氣勢如虹,帶領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成功兼併了2200多人、欠債6000多萬元的國有老牌企業杭州罐頭廠,28天飛速拉起新生産線,産出新品果奶,“小魚吃大魚”,一時轟動全國。彼時,國際上一些大投資公司急切希望與“娃哈哈”合資合作,省內外許多地方也歡迎“娃哈哈”去開辦實業……面對進一步拓展擴張的誘惑,宗慶後卻按兵不動。他的心裏,還有更大的家國情懷:娃哈哈的擴張發展,要與國家東西部扶貧工作緊密結合。

  1994年底,宗慶後帶領娃哈哈走出浙江,在重慶涪陵成立了首家娃哈哈外地公司。背後原因,是積極響應國務院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工作的號召,投身西部開發。當年,他兼併了涪陵地區受淹的3家特困企業,包乾安置移民1300余人。“把最好的東西帶過去。”宗慶後踐行東西部對口扶貧的“秘訣”簡單而樸素。他帶領娃哈哈人挑選最熱銷的産品、最一流的技術、最先進的産線,引入中西部地區,盡可能降低當地分公司的經營風險,最快實現自主“造血”。

  重慶涪陵、四川廣元、新疆阿克蘇、西藏拉薩、青海西寧、雲南大理……娃哈哈在西部及老少邊窮地區累計投資86億元、建立72家分公司,解決當地1.3萬餘人就業。這些工廠,全部實現“當年投産、當年盈利”,併發展成為當地龍頭骨幹企業和利稅大戶。

  商戰硬漢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即將加入關貿總協定(後來的“WTO”)的消息,在浙商群體間傳開。宗慶後擼起袖子,準備迎戰。“娃哈哈要迎接挑戰,必須辦成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上檔次、上規模的企業。”早在1993年年初,他便瞄準了國際同行一流企業的水準,要將娃哈哈來個脫胎換骨,再創一個娃哈哈。很快,娃哈哈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了下沙生産基地,“生産上規模、産品上檔次、管理上水準”。

  1998年,非常可樂投産,1999年就佔據了國內碳酸飲料10%的市場份額,總體産量超過和逼近了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在中國的産量。事實證明,洋品牌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在我們涉及的産品領域,無論是水、奶還是可樂,我們不怕來自全球任何角落的競爭。”宗慶後總是信心滿滿,娃哈哈總是在“戰鬥中成長”。

  1996年,娃哈哈積極探索引入外資,牽手法國乳品與餅乾業巨頭達能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起初雙方合作愉快,直到2007年初,達能欲強行以4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娃哈哈其他非合資公司股權,遭到了宗慶後的頑強抵抗。達能一紙訴狀,將之告上國內外法庭。這就是世人矚目的“達娃之爭”。

  “他問我,你反正很會賺錢,這點錢一兩年就回來了。我説,我賺的錢,為什麼要送給你?”宗慶後據理力爭。

  這是迅速勃興的民營資本與強大跨國資本的勇敢碰撞。最終,國內、國外數十起訴訟均以敗訴而告終的達能,將其在各家達能-娃哈哈合資公司中的51%的股權出售給娃哈哈,退出合資,雙方達成和解。宗慶後的堅持,讓他在這場艱難的博弈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實體經濟守護人

  實體經濟,是宗慶後一輩子的牽掛。儘管在實體經濟遇難時他的觀點一度遭到誤解,但在宗慶後身上,這份企業家的深沉情懷始終不變。

  2016年12月25日,央視請來多位企業家探討中國製造業日子不怎麼好過的問題。其間,主持人談及新零售、新製造、新技術、新金融、新資源,可能會構築一個新的世界這一觀點時,宗慶後説:“唯有新技術最值得實體經濟去借鑒”“我認為除了新技術以外,其他都是胡説八道”。

  老爺子説話向來耿直,此舉卻讓宗慶後被打上了“缺乏創新”“思維守舊”“跟不上時代”的標簽。

  事實上,這樣的誤解背後,是宗慶後對於中國製造過去、現在、未來的深深情感,是對實體經濟的拳拳之心。

  他曾無數次在網際網路金融火爆時大聲疾呼:要大力發展實業,發展製造業,不要把虛擬經濟搞過頭。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本、富民之本。

  “網際網路對我們是有影響,但最大的影響還是網上的謠言。”多年後,宗慶後曾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公開回應:“實體經濟和虛擬電商並不是完全對立的,雙方想要獲得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一種相互依賴的生態關係。”這也算是他對之前大眾刻板印象的一個有力回應。

  員工大家長

  2016年,宗慶後的一張照片登上了各大媒體頭條。網友@_惗唸唸拍攝了他在高鐵上偶遇的宗慶後,彼時他輕鬆自在地坐在二等座上,還逗弄著鄰座的小孩。

  “我本就是窮人出身,不管別人怎麼看,這已經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自己覺得挺自然舒服的。”宗慶後的勤儉低調已成為習慣,但他對員工的關懷卻像“大家長”一樣。

  宗慶後不僅每年都會請留守員工一起吃年夜飯,還堅持每年給員工漲工資,2016年考慮到物價上漲較快,員工生活壓力較大,又在原核定年終獎額度的基礎上增加50%。

  娃哈哈一次次成了網友羨慕的“別人家的公司”,比如2018年起員工在兒童節可以放假1天,陪伴孩子;拆除秋濤基地食堂大樓,建成10萬平方米的員工公寓;為員工解決食堂、宿舍、班車等設施,配置澡堂、健身房等生活配套。

  “我認為企業家有能力了,應該主動給員工增加收入,員工增加收入了,內需拉起來,經濟就活起來了,企業日子也好過了。搞好企業要靠全體員工的努力,如果員工和企業利益共用,那麼企業也會做得比較好。”宗慶後説。

  停不下來的奔跑者

  早上7時到公司,晚上11時才下班是宗慶後的常態。宗慶後似乎從不疲倦,始終保持著一副“奔跑”的姿態。

  他堅持“活到老學到老”。從帶領娃哈哈開展多元化戰略,入駐B站、聯手盲盒,到自己學會在微網志上@女兒,進入直播間和網友互動……在大多數人決定躺平的年紀,1945年出生的宗慶後依舊保持著超強的好奇心和執行力,不斷地刷新大眾的認知。

  曾有記者問宗慶後,您總是那麼精力旺盛,動力何在?他仔細想了想,回答道:“作為企業家,我擔負著社會責任。這份責任,有對員工的,有對消費者的,還有産品供應鏈上各個環節上的人,讓我停不下來。”

  宗慶後不願意停下來,直到今年初,一位浙商去娃哈哈集團拜訪時,仍在辦公室看到他一邊吸氧一邊工作的情景。

  這個困難與挑戰並存的大氣候下,宗慶後這句“停不下來”,是對所有人的精神饋贈。一代代浙商是從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的日子裏走出來的,他們擁有激流勇進中洞徹通透的大商氣度,擁有困難低谷中挽狂瀾于既倒的堅韌意志,再大的雨雪風霜,也嚇不倒他們、喝不停他們。這,就是一代代浙商最大的財富。

  這些年來,在與第一代浙商的陸續告別中,“四千精神”愈發閃亮,化作引領的光束,照亮前行的道路。一次次破難開拓,一代代新老傳承,廣大浙商依然努力成為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擔當有我,攀峰有我,包容有我,出新有我。

  難捨,不捨。告別,永記。浙商群體,不會停下。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鄭亞麗 朱承 來逸晨 陳佳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