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的年味嗎?每家每戶都要買上一大堆糖果點心,放在客廳茶几的轉盤裏堆成小山,見到來拜年串門的孩子,主人隨手抓上一把往他兜裏一塞,既有過年氛圍又倍有面子還經濟實惠。
過年吃糖,寓意新的一年甜甜美美。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稀缺的糖稱得上是奢侈品。早二三十年,過年時稱上兩三斤糖果,家裏大大小小的孩子能樂上好久,甚至大人都會忍不住偷偷剝上一顆甜甜嘴。
糖,可能是過去一個時代的象徵性年貨。
不過,現在,商超裏仿佛賣糖的少了,買糖的好像也少了,堅果和巧克力佔據了商場C位。在網路上,有網友也發現了這個現象,不禁發帖感慨,年輕人為啥不愛吃糖了?是年味變淡了嗎?
因為“太甜了”所以“不香了”
超市裏的糖果貨不多還打折
臨近新春,世紀聯華、大潤發幾個大商超張燈結綵,新年裝飾、福字對聯、龍年抱枕、玩偶,貨品琳瑯滿目,紅紅火火,處處是年味。然而,留心一瞧,就知道誰是真正的年貨“頂流”。擺在貨架正中心的是一排排的堅果禮盒,再往裏走是,大盒裝66粒費列羅,一碗一碗的德芙和士力架巧克力壘成塔。
而糖果,只有散裝的兩排貨架,在一片熱鬧中顯得有些冷清。
潮新聞記者在散裝稱重的貨架前等了一會,發現有散裝滷味,鴨掌鴨脖的,有買堅果的,西瓜子、開心果,山核桃,一旁稱重的阿姨熱情地推銷“你試試這個焦糖味的瓜子,賣得特別好。”還有小朋友拎著一小袋火腿腸……
相比之下,賣糖的貨架只有兩列,種類也不多。經典的大白兔、高粱飴、花生糖、椰子糖,比滷味的價格低上近一半,還挂著降價打折的標簽。只有偶爾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路過買上一袋。
為啥不買點糖吃?買滷味的年輕人説,太甜了,過年適合躺在沙發上就著滷味看電視。
社交平臺上,關於“年輕人為啥不愛吃糖了”的討論也不間斷,寶媽喵姐説,明明記得以前很喜歡吃,小時候家裏阿爾卑斯、悠哈悠哈、牛軋糖、水果軟糖沒斷過,但現在基本不吃糖,只有喝喜酒的時候,還有在餐廳等位會拿一兩顆陳皮或是薄荷糖。“給孩子買零食也不怎麼買糖,會買奶酪棒和海苔,最主要是考慮健康和怕她蛀牙。”
糖果市場萎縮多年
消費者的年貨選擇更多了
很多70、80後,對於糖果的記憶應該會很深刻。也只有過年過節,大人才會大方地稱上幾斤糖果,作為春節裏難得的“奢侈品”分發給孩子。給長輩拜年,壓歲錢是很少的,一圈下來糖果總是能裝滿衣兜。一些好吃的大白兔奶糖,甚至能成為孩子之間的“硬通貨”,拿來交換各種小玩意。可以説,以前過年,孩子們的快樂有很大一部分是糖果給的。
當我們忽然察覺自己“不愛吃糖”時,糖果市場已經萎縮多年了。
數據顯示,中國糖果市場份額于2014年至2016年期間持續萎縮,到2016年總銷售額下跌至850億元,當年規模糖果企業虧損數量達38家。在之後的2016至2018年,我國糖果産量分別為352萬噸、331萬噸、288萬噸,下降速度不斷加快。
這一方面是國人的飲食習慣改變造成的。近五年來,中國消費者對於健康的需求不斷增加,幾乎所有的飲食都打上了“低糖”“少糖”“無糖”的標簽,甚至連甜品都大量減糖甚至使用各種代糖(赤蘚糖醇、甜菊葉和羅漢果糖等),面對“巨甜”的年糖禮包更是如臨大敵。
另一方面,持續豐富多元化的零食種類,也取代了糖果的地位。曾經連續17年在年糖市場位居第一的徐福記,已經很少出現在走親訪友的年貨裏。取而代之的是堅果類、膨化食品大禮包,以及更為健康的水果禮盒。
老人糖尿病要戒糖,中年男人啤酒肚要控糖,女人抗衰老要抗糖,小孩保護牙齒更不能多吃糖。還有誰能吃糖呢?於是,糖果在年禮備貨的一聲聲嫌棄中,逐漸邊緣了。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王靜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