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居家檢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靠譜嗎?可參考,不能代替診療
發佈時間 | 2024-01-19 10:00:15    

   “足不出戶,居家採樣”“支原體、新冠、流感,一次都能測”……目前,本市仍處於呼吸道疾病高發季,不少線上平臺推出呼吸道病毒細菌居家檢測。拿到結果後,很多人直接客串起了醫生,自行網購並服用處方藥。專家提醒,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居家檢測,亂用處方藥非但可能無效,還會有損健康。

  檢測

  三五種到數百種 病原體種類不等

  “去醫院要排隊,還可能交叉感染,不如先在家自己測一下。”發燒後,高先生想起了在網上看到的呼吸道病原體檢測項目。“一種是三聯的,包括甲流病毒、乙流病毒和肺炎支原體抗原三項檢測,15分鐘左右看有沒有‘兩道杠’。”

  高先生發現,還有一種包括肺炎支原體、衣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薩奇病毒B組的五聯卡,“需要自己採指尖血,滴到試紙卡的卡孔裏,再滴入稀釋液,10到15分鐘也能出結果,不知道哪種更準一些。”

  “99.99%陽性符合率,靈敏度比抗原高100到1000倍”……前不久,同樣發燒的王女士聽朋友推薦了一種可以到府做的呼吸道病毒細菌核酸檢測,“説是一次能查12種,比醫院的都全,價錢也不貴,首單69.9元。”

  下單後,王女士很快收到外賣小哥送來的採樣工具。“有咽拭子和鼻拭子,採樣以後放到試劑盒裏送檢就行。”大約三小時後,王女士在手機上查到了檢測結果,“確實挺方便,省得去醫院折騰。”

  “一次檢測,覆蓋92種常見病原體和11種耐藥基因……”相比之下,有機構推出的呼吸道病原體居家檢測似乎更加“高大上”。從介紹來看,檢測內容包含甲流、乙流等30種RNA病毒、肺炎支原體等5種非典型病原體、煙曲霉等10種真菌、腺病毒等9種DNA病毒和百日咳鮑特菌等38種細菌,費用高達998元。

  事實上,這並非種類最多的檢測方案。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機構推出的呼吸道感染病原檢測一次篩查病原多達253種,原價1380元,折後也要899元。

  解讀

  並非人人都適合 過多檢測沒必要

  “居家檢測的確帶來不少便利,我們對新生事物也持開放包容態度,但不同檢測公司品質控制是不一樣的,操作不當也可能導致結果不準。”出門診時,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江宏曾看到有患者拿來同時檢出五六種,甚至更多種陽性的結果,“這種往往並不準確,可能是樣本污染造成假陽性。”

  江宏談到,根據北京市疾控中心發佈的呼吸道多病原監測週報,最近一週,病原譜前六位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腺病毒、鼻病毒、新型冠狀病毒,佔據了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的92.4%,檢測包含這六種病原體已夠用。“那些動輒一次檢測數百種病原體的,多半都是賣概念,完全沒必要。”江宏説,過度檢測反而可能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恐慌和焦慮。從檢測結果來説,也很難做到準確。因為部分少見病原體需要高端檢測方法才能檢測出來,一般機構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檢測種類並不是越多越好,患者要理性選擇。”

  在江宏看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居家檢測。“對於成人來説,如果體溫在38.5度以上,出現心率加快、食欲減退、小便量少等情況,還是建議到醫院就診。”江宏提醒,如果是65周歲以上的老人,本身有基礎性疾病,出現了神志改變,比如打蔫兒或者煩躁亢奮,或者心率加快、小便量少等情況,也建議到醫院就診。

  “至於小朋友,特別是低齡兒童,很難自己表述清楚,情況也比較複雜,病毒感染後可能誘發心肌炎,或出現脫水、熱驚厥等,還是建議先到社區醫院就診。”江宏説,醫生可以通過查體和血常規檢查,結合患兒的生命體徵,給出更準確的診斷結果,並判斷是否需要到上級醫院就診。“如果盲目依賴居家檢測,可能會因為疾病判斷不到位而延誤治療。”

  拿到居家檢測結果,又該如何解讀?顯示“檢出”,是否就意味著找到病因?江宏談到,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都是人體呼吸道常見的定植菌,身體狀態沒有異常時也可能被檢測到,所以顯示“檢出(條件致病)”,未必就是找到了致病的“罪魁禍首”。如果明確“檢出”,沒有額外標注,提示核酸拷貝數高或者抗體滴度高,可以考慮為致病病原體。“檢測結果僅供參考,並不能代替診療,醫生在臨床上還會結合患者的呼吸道症狀、全身症狀、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徵和基礎疾病來綜合判斷。”

  用藥

  隨意網購處方藥 全憑經驗自己吃

  看到檢測結果顯示乙流“檢出”和肺炎鏈球菌“檢出(條件致病)”,王女士分析,發燒大概率是乙流引起的,“檢測之前我已經吃了奧司他韋,還算對症。”至於肺炎鏈球菌,她有些拿不準,“剛好第二天嗓子開始疼,就想著可能有細菌,就上網買了頭孢,順便又補了奧司他韋和退燒藥。現在外賣平臺買藥很方便,處方藥也分分鐘就開出來了。”

  記者嘗試在外賣平臺上搜索頭孢類藥物,列表中出現多家藥店。提交訂單後,系統提示需要補充處方資訊。記者添加用藥人資訊,從平臺給出的已確診疾病中任選一個,確認後提交,系統進入復診開方頁面。

  “您好,我是醫生XX,已收到您的復診開藥訴求,正在為您診斷開方,預計1分鐘,請不要離開……”自動發來三條問話後,記者並未回復任何資訊,一份電子處方就順利開出。只需完成支付,處方藥就可以送貨到府。

  電商平臺上,記者再次搜索頭孢類藥物,也只需提交用藥人資訊,選擇已確診疾病,確認後即可問診開方。點擊“無需補充,立即開方”,不到一分鐘,處方單便已生成。

  收到藥以後,王女士連續吃了五天的奧司他韋和頭孢。“對於頭孢,我始終心存疑慮,吃了五天以後嗓子還是疼,但想著頭孢不能多吃,就沒再繼續吃,倒是交替吃了感康。”在那期間,王女士基本都靠自己買藥扛過來,“之後雖然沒有再高燒,但也沒能退到正常體溫,嗓子還難受。”王女士又從網上買了一款噴霧劑,“又過了兩天,總算稍微好些,但偶爾還會低燒,感覺這次病程格外長,斷斷續續得有9天。”

  提醒

  處方藥由醫生把關 自行濫用損健康

  “居家檢測後,還是應該找醫生來判斷。用哪些藥、用量多少,都不是自己能隨便決定的。”江宏説,目前,甲流和乙流有特效藥,一種是奧司他韋,臨床應用經驗比較豐富,適用人群更廣,也可以作為預防性用藥。另一種是瑪巴洛沙韋,見效比較快,但臨床應用時間比較短,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暫時還不適用。新冠現在也有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用利巴韋林。但還有一些病毒,比如腺病毒、鼻病毒等,並沒有特效藥。

  “我們不推薦患者自行從網上購買抗病毒藥、抗生素等處方藥,更不鼓勵輕信‘網紅三件套’等用藥方案。”江宏談到,在服用處方藥前,必須先由專業醫師做病情評估。選擇網際網路診療,也一定要是真正的醫生進行問診,再根據處方來買藥和用藥。即使是預防性服用奧司他韋,也需要有醫生把關。一些對症的藥物屬於非處方藥,會在包裝上標注OTC,可以自行購買使用。

  江宏提醒,自行濫用處方藥非但可能無效,還會有損健康。“比如,兒童過多使用阿奇黴素,可能造成肝功能的損害,而成人的不規範用藥,則可能導致病原菌對阿奇黴素産生耐藥性。抗病毒藥絕大多數要通過肝臟、腎臟代謝,也會對肝腎造成損傷。還有一些藥物可能會跟心血管疾病用藥、降糖藥等産生相互作用,需要全面評估。至於頭孢,對於病毒性感染沒有任何幫助,在一些社區獲得性肺炎非典型致病菌的治療上也可能無效。而濫用抗生素,不僅可能導致菌群失調,還可能導致細菌産生耐藥性。”

來源:北京日報    | 撰稿:宗媛媛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