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産業鏈區域化加速,浙企如何應變
發佈時間 | 2024-01-05 09:08:52    

   去還是不去?這是一個問題。

  在最大的美國客戶明確提出美國建廠要求後,位於奉化的光伏零部件企業帕瓦萊斯高管層,進行了慎重考慮和反覆討論。最終,大家一致決定由合夥人之一、阿根廷華裔費爾南多·奧斯卡劉,在龍年春節期間去美國實地考察一番。

  帕瓦萊斯的兩難,背後正是當前全球産業鏈的邏輯變了。在世紀疫情、地緣衝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多重因素交織影響下,産業鏈全球化,正逐漸轉變為産業鏈區域化、短鏈化、本土化。

  這一趨勢,在前不久剛結束的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愈發明晰。鏈博會上發佈的《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顯示,全球供應鏈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就是“區域化”。

  常年在市場風浪中闖蕩的浙企和浙商,在産業鏈全球化的背景中成長並壯大,如今面對的是産業鏈區域化。挑戰當前,它們如何應變?

  化被動為主動

  帕瓦萊斯的兩難,在浙企中頗為普遍。他們收到海外客戶的橄欖枝,但邀請背後有深意:不出去就終止合作。

  過去,在産業鏈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分工效率優先。然而,近年來各種不確定因素的交織,遠距離的全球分工存在安全風險,“産業鏈從過去的主要強調效率,調整為強調效率的同時還要兼顧安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認為。

  對於這個變化,浙企浙商迫切地想求解、突破。

  鏈博會開幕式前的歡迎晚宴,已讓他們對變化有了切身體會。

  “大家不是按照地區坐,而是各區域穿插著坐,每一桌都有不同國家的面孔,滿滿的‘國際風’。”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巍巍對此印象深刻,佔比達26%的國際參展商,讓他看到外資企業展現出的強烈的本土化需求。

  的確,多年來在中國深耕的外資企業都有“在中國,為中國”的定位,如果走出去的浙企能從被動走出去到主動嵌入國際産業鏈,在當地不僅製造産品,還能掌握物流和消費終端,這顯然是巨大的機遇。

  杭州時代電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羅訓強,在鏈博會上布展時就格外關注國際參展商。他説,公司生産的分佈式驅動産品是整車體系中重要的核心零部件,産品粘性很強,一旦能嵌入當地産業鏈,就會迅速形成規模和聲量。

  “挑戰和機遇是並存的。”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蘭建平告訴記者,疫情加速了全球産業鏈重構的過程,對浙江企業而言,一定要力爭在産業鏈供應鏈中做到不可替代。

  “要走出去與世界共用機遇。”奧斯卡劉的足跡遍佈全球,他認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要在嵌入到當地産業鏈的基礎上,試圖與當地達成一個互生共贏的關係,這很關鍵。”

  拓寬産業“護城河”

  在全球産業鏈變化的新邏輯下,浙企已有變化。

  帕瓦萊斯的管理層,已統一了思想,計劃進一步提高本土供應鏈的比重。“我們最近的供應商就在2公里範圍內,溝通起來非常方便,物流時間也短。”奧斯卡劉説。

  決定織密本土産業鏈供應鏈網路的浙江企業,不獨帕瓦萊斯。

  位於平湖市的浙江歐迪恩智慧製造基地車間裏,最新研製的等速驅動軸産品,魚貫流轉。“這是為桐鄉合眾新能源汽車最新車型配套的,目前正在小批量試生産,2024年1月開始批量供貨。”歐迪恩配套行銷部長毛磊介紹。

  歐迪恩“鏈”上合眾,源於平湖市汽車協會組織的一場面對面對接會。平湖市汽車零部件行業協會秘書長林飛介紹,去年協會借力全省“十鏈百場萬企”系列對接活動,組織了平湖市內18家汽車零部件製造業企業,抱團赴同屬嘉興的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對接。

  “最終促成9家企業與合眾達成意向合作,合作成功率高達50%,推動合眾新能源本地配套率提升5%以上。”林飛説。

  事實上,在疫情初期的復工復産中,浙江在實踐中發現,一家鏈主企業能否迅速復工復産,往往取決於産業鏈上的配套企業,所以較早採取了穩定本地産業鏈的行動,推出了産業鏈式復工法。

  到了疫情後期,産業鏈供應鏈斷鏈斷供問題愈發突出,浙江從2022年起開展“十鏈百場萬企”系列對接活動,聚焦省內標誌性産業鏈,推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供需對接,以及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讓本土産業鏈更有韌性、更安全。

  剛過去的2023年,截至當年11月底,對接活動辦了300余場,參與企業有2.81萬家(次),對接訂單1887億元,融資1308億元,專業人才9122名,投資或研發項目合作603個。

  “産業鏈本土化,為浙江對現有産業鏈梳理、提升提供了一個絕佳契機。”省工業和資訊化研究院産業政策研究所所長宋婷認為,步入後疫情時代,浙江更需要借助企業深度對接,推動産業鏈水準分工、垂直整合相互促進,打造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走出去不是不回來”

  産業鏈本土化勢不可擋,企業走出去的腳步在加速,輿論一度出現“産業空心化”的焦慮。“本身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全球化佈局。”位於寧波的激智科技董事長張彥認為,無非現在全球産業鏈本土化加速了企業海外佈局步伐。其公司正計劃在馬來西亞選址布點,以便就近配套所在光伏産業鏈上的鏈主企業。

  “走出去不是不回來了,希望政府出臺有效政策引導、吸引企業將海外賺得利潤反哺國內,從而強化本土創新力、做強品牌影響力等。”奧斯卡劉説,這也是日韓經濟發展的經驗之一。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科技創新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調研中,不少企業透露,現有供應鏈中日韓美台灣佔比還很高,尤其高端産品。産業鏈本土化的強烈需求,為更多中國企業突破進口替代提供了契機。這些年來,張彥一直在做兩件事:一手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用最低成本做出更優産品;一手沿著産業鏈上下游投資佈局了近20家企業。如2014年投資的象山勤邦,解決了其主打的膜産品的原材料問題。

  “企業要順應産業鏈區域化趨勢,特別是以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推動先進製造領域的産業鏈本土化。”張彥説。

  無獨有偶。銀輪機械一邊加大國際化佈局,一邊持續多年培育本土供應鏈。早在2018年,銀輪所處的天臺縣,就組建了大車配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由銀輪擔任大車配産業鏈“鏈長”,將全縣汽車、軌道交通等 698 家相關的上下游企業“鏈”起來。

  此外,受訪企業還清醒地認識到,産業鏈區域化、本土化趨勢下,創新合作和人才招引仍要堅持國際化。

  “技術、人才是産業發展的核心支撐,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技術人才的交流合作絕不能中斷。”一家受訪企業表示,希望政府出臺更大力度的政策招引留人才。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夏丹 鄭亞麗 王凱藝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