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製造業人才供需適配有新解
發佈時間 | 2023-12-14 08:54:50    

   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必須充分發揮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支撐作用,夯實製造業人才儲備基礎。旗幟鮮明地提出“以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的製造業大省廣東,更加清楚培育、用好製造業人才的重要性。一邊是製造業轉型升級對大量高素質産業人才有著迫切需求,另一邊是大齡化明顯、老齡化趨勢增強的勞動力結構新常態,面對製造業人才現狀,供需矛盾如何破解?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創造充足的人力資本紅利以取代曾經的人口紅利,成為廣東的必然選擇。

  人力資源服務業是市場化就業和人才服務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人力資源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為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近期,第二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在廣東舉辦,專業機構雲集切磋,新業態新模式薈萃,行業迎來新一輪高品質發展的黃金機遇。廣東如何抓住機遇,繼續為“製造業當家”打造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蓄水池”?怎樣有效解決勞動力素質與産業發展不適配問題?記者近期深入廣東省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地展開調查。

  積極轉向直面“一技難求”

  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擁有21萬家工業企業,當前正以松山湖科學城為引擎,朝著“科技創新+先進製造”邁進。東莞首家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成立於1995年的智通人才連鎖集團,去年從老城區莞城來到松山湖設立創新總部。

  “對面就是華為南方工廠。”智通集團總裁李綱領指著現代化廠房説,“從老城區到松山湖只有十幾公里,為什麼要走出來?我們來到松山湖後,每天都貼近華為、歌爾等先進製造企業,為他們提供服務,發現産業沃土有無限拓展空間。”

  走進智通大廳,點開電子屏上的“熊貓進廠”APP,一個個廠區、車間呈現在眼前。“這是針對藍領就業用工開發的線上服務平臺。該平臺幫助藍領和企業無縫對接,去年上線以來已吸引1.5萬多家企業註冊、近20萬藍領活躍求職。”李綱領説。

  然而,“熊貓進廠”一經推出就遇到了挑戰。“培育‘熊貓進廠’那兩三年,普工供不應求,但産品面市時遇到了用工市場需求拐點——企業招聘從‘一工難求’變為‘一技難求’。”李綱領説。

  記者在智通開發的東莞市用工大數據監測平臺看到,企業用工需求榜上技工需求量遙遙領先,甚至數倍于普工。薪資方面,在東莞排名最高的松山湖,普工平均薪資為5745元,而擁有5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的技能人才月薪可達萬元。

  在擁有8000多名員工的東莞華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的生産線、精細化的智慧穿戴車間,都在呼喚技能型人才。“早期一條手機生産線大概需要50人,如今縮減到20多人。我們對人的需求已從數量為主變為以更精專的技術為主了。”華貝電子人事經理邢秋麗説。

  “汽車行業已變成一個全新的智慧領域。人才需求也隨之變化,以前大多需要傳統領域的技能人才,現在是要軟硬體兼備的複合型人才。我們期待人力資源機構能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廣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黨委書記、工會主席羅紅霞説。

  製造業邁入“一技難求”拐點,服務華為、榮耀、金霸王等名企的東莞市信鴻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深有體會。“客戶的要求一年比一年高。我們招聘的技能人才數量逐年上升,但與客戶需求相比仍有較大缺口,每個月都缺100名以上技術型人才。”信鴻總經理葛更輝説。

  眾多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意識到,供需失衡是表像,勞動力素質與産業發展不適配才是問題根源,而這正是人力資源服務業大顯身手的新天地。

  “廣東是改革、創新的一方熱土,‘製造業當家’等戰略形成的産業集聚、人才匯聚,為人力資源服務業蓬勃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目前廣東省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5845家,其中民企佔比超90%,從業人員15萬人,營收2945億元,‘十三五’時期以來營收年均增長率達13.7%。”廣東省人社廳廳長杜敏琪説。

  廣東製造業總産值在去年已突破16萬億元,擁有8個萬億元級戰略性産業集群,大企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專精特新企業新動能澎湃。為支撐製造業邁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廣東加快培育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總量達1934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57萬人,但仍不能滿足旺盛的需求,亟待發掘人力資源服務業潛力,以市場為導向提升勞動力品質和匹配效率。

  貼近産業、敏捷應變,是廣東人力資源機構的最大優勢。記者調查發現,一批捕捉到趨勢的人力資源企業早早隨需而變,創新多樣化服務模式,從與廣東“智造”的相互哺育中脫穎而出。

  智通見證了東莞用工供需兩旺的階段。“最早我們以招聘會起家,高峰時有3棟樓用來做招聘會,可同時容納2000多家企業、3萬多名求職者。”李綱領回憶。而今線下招聘會已停辦,智通立足松山湖打造了6家名字帶有“科技”的子公司,其業務覆蓋招聘、獵頭、外包、培訓等,服務網點遍佈200多個城市,實現“一地需求、全國配置”。

  從事勞務派遣服務起家的信鴻,在2005年拿到東莞市第一張勞務派遣許可證,近年來把握生産性服務外包的發展契機,大力拓展人力資源外包、數字化等高端業態。現在正值華為技術工招聘旺季,記者在東莞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看到求職者排成長隊,由信鴻面試官初篩後再參加華為的面試。

  “早年信鴻主要服務歐美企業,2008年後主要服務以華為、榮耀為代表的民營企業,還獲評‘華為公司優秀供應商’。”葛更輝説,外包服務不同於簡單的派遣,不僅要負責員工招聘和管理,而且要對住宿、交通乃至勞務糾紛、情感問題等情況都有處理能力。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産業升級,目前外包業務在信鴻已佔七成,轉型帶來營收逐年增長,今年預計達13億元。

  今年以來,製造業傳統用工需求仍呈緊縮態勢,新需求市場則是一片藍海。擁抱變化、駛入新藍海,不僅是廣東本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共識,也成為國內眾多嗅覺敏銳的企業前往粵港澳大灣區“築巢”的理由。

  人力資源服務龍頭企業中智集團正加速佈局粵港澳大灣區。“比如東莞已是萬億級體量的城市,對比之下,人力資源業態的發展還有不小差距,只有跟上企業步伐甚至走在企業前面去創新産品,才能挖掘巨大的發展潛能。”中智(東莞)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曼説。

  搭建精準服務産業園體系

  放眼廣東,製造業專業鎮、特色産業園區星羅棋佈。一個個新建的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如明珠般深嵌在産業腹地之中。

  “肥水不流外人田。同在一個園區,華貝能與各類人力資源機構保持密切聯繫,遇到困難隨時解決。”對於東莞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松山湖園區為周邊電子企業帶來的便利,邢秋麗讚嘆不已。“比如春節假期前來了訂單,園區服務機構馬上協調周邊企業與我們共用員工。在消費電子用工旺季,園區機構會共商對策,幫我們在全國蒐羅人才。我們招聘的員工需培訓7天才能上崗,經他們甄選的員工培訓3天就能上崗。”

  “東莞按‘一園多區’模式建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在松山湖、寮步鎮等産業集聚區域建設多個園區,突出服務‘製造業當家’。目前已入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96家,既有本土龍頭,也有中智、君潤等多家行業百強。”東莞人社局人力資源流動管理科科長鄭春澤介紹。

  記者看到,在以科技創新為特色的松山湖園區,眾多人力資源機構服務著東莞萬億級電子資訊産業;在以“産城人”共成長為特色的寮步園區,青創基地正為該鎮新興的潮玩産業培育設計人才。

  眾多龍頭機構為何在産業園聚集?“信鴻希望在産業園高地上及時掌握政策資訊,並在與各行業的交流中創新服務産品。”葛更輝説。李綱領認為,産業園不僅有扶持政策,也讓同行間有了更大的交互空間。幫製造業提升人力效能不可能靠一家機構完成,需要外包、招聘、獵頭乃至研究諮詢機構共同發力。

  記者從廣東省人社廳了解到,廣東正全力構建國家、省、市三級聯動的人力資源産業園體系,已建有廣州、深圳2家國家級産業園,佛山、東莞等10家省級産業園。産業園的“觸手”不止于地市一級,而是按照“一園多區”模式,將“全鏈條、一站式”服務延伸至産業重鎮。“廣東人力資源産業園已超越物理聚集概念,更多在思考如何服務當地核心産業;不少園區從傳統的以地域命名,轉變為打造專精特新的差異化標簽。”李綱領説。

  佛山市形成了一園多區、錯位發展的“佛山樣本”。佛山製造業已形成“三五成群、十有八九”的産業格局,美的等品牌讓“有家就有佛山造”的美名享譽世界。近年來,佛山人力資源産業園成功打造多個“術業有專攻”的特色園區:禪城主園區以“高端人才招聘+人才培訓”為核心服務産品,順德園區依託世界500強龍頭企業強化高端人才獵頭、技能人才招聘等服務;三水園區則打造與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等本地優勢産業相匹配的服務體系……産業園還組織機構走進佛山“十大創新引領型特色製造業園區”,將全鏈條的特色服務送入製造業各領域。

  産業園體系的搭建有望使行業精準服務製造業的能力顯著提升。例如在東莞,人力資源服務業中傳統業態佔比較大,勞務派遣佔行業營收超60%,服務外包佔比約25%,高級人才尋訪、諮詢和軟體服務等高端業態佔比約15%,遠不能滿足産業所需。産業園的建設使原本分散的機構走向聚集,業態不斷豐富、升級,正逐步形成“上下游就在隔壁”的産業生態鏈。

  如果説産業園為行業融合發展築起了有形平臺,數字化的推進則構建了消除地域邊界的強大平臺。記者調查發現,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企業紛紛馭“數”前行,借數字技術將資源配置之手延伸至全國乃至全球,拓展了自身業務版圖,更成為政府“數智人社”建設的得力幫手。

  如廣州人才集團正在構建全球人才圖譜。“放在合適崗位的人就是人才。我們正在打造一個人才配置的大體系,瞄準國際高端人才構建全球人才圖譜;在國內則與各地政府、人力資源機構合作構建人才網路。”廣州人才集團董事長湯恩説。智通則利用服務200多萬家企業、2億多人才的數據沉澱,打造了“用工雷達”“就業雷達”“零工雷達”“新業態雷達”等城市人才服務平臺。

  政産學研攜手,“數智人社”建設在廣東各地如火如荼地推進,層出不窮的創新産品為行業深度賦能。如廣州黃埔區在全國首創了數字化服務與決策平臺系統“黃埔人才指數”,構建中國經開區、粵港澳大灣區、黃埔區域三大人才指數體系,打造“人才+企業+政府+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四位一體的智慧人才服務平臺,為企業、人才提供全生命週期人力資源服務。

  融入“産教評”技能生態鏈

  “新能源行業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比亞迪每年的技能人才需求量都在翻番,年招聘人才量達15萬人,怎麼招、怎麼培養是擺在眼前的難題。”比亞迪集團人力資源處總經理王珍在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期間拋出了企業的困惑。

  目前,比亞迪一邊通過人力資源機構向社會招聘,一邊與院校合作進行校招,但人才的數量和品質很難跟上行業發展速度。“全國大中專院校每年畢業的製造業相關人才不到400萬人,其中多少人願意進入製造業是一個問號,進來的人中有多少符合技能要求又是一個問號。智慧化人才是製造業各行各業都需要的。我們想探討如何與院校、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深層次合作,共建一個生態。人力資源機構要更懂我們,幫助院校培養的學生也更符合企業的需求。”王珍説。

  比亞迪的呼聲亦是新製造對人力資源行業展現新作為的共同期待。隨著廣東製造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傳統院校人才培養對産業升級的適應性不強、匹配度不高等問題凸顯,企業招不到可勝任崗位的畢業生成為普遍現象。以前,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空間主要在終端市場,而今,製造企業倒逼他們將服務上溯至人才培養源頭,暢通人才“引用育留”鏈條。

  為破解産教脫節難題,服務“製造業當家”,廣東已在全力構建“産教評”技能生態,瞄準廣東二十大戰略性産業集群,推動龍頭企業、生態企業、院校聯手,為産業鏈貫通人才培養、評價、使用各環節。截至目前,已遴選出63條“産教評”技能生態鏈,吸引3170家生態企業、432家院校參與,鏈主企業涵蓋華為、騰訊、比亞迪、TCL等一批名企。人力資源機構被納入大生態鏈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事實上,嗅覺敏銳的人力資源企業早已行動起來。記者調研的龍頭企業大都與院校建立了緊密合作。例如,消費電子是技術迭代最快的領域之一,東莞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運營經理陳淑嬋稱,電子企業開發新産品,提前兩三年就得儲備技能人才,信鴻等園區企業在為華為等客戶輸送人才時,不僅會做崗前“最後一公里”培訓,還會將新崗位對新技術的需求隨時傳導給合作院校,協助他們邊培養邊調整方向。

  “信鴻跟全國上百所高職高專院校有合作。我們會與華為一起在學校成立‘訂單班’,學生可以到華為實操學習,畢業後直接上崗。高品質的‘訂單班’裏,90%以上的學生都能留下來。在知名企業工作的履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也大有助益。”葛更輝説。

  廣東率先探索構建的“産教評”技能生態鏈顯著加速了人力資源行業賦能新産業的進程。“作為第一批‘産教評’生態鏈企業的一員,智通已輔導了200多家企業對員工開展自主評價,促進能力提升。我們編寫的多部教材已進入300多所院校的課堂。”李綱領説。

  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後續還需更多艱難探索。“‘産教評’生態鏈已邁出第一步。但我們輔導的企業都是鏈主企業,接下來的難點是如何通過鏈主去帶動龐大的鏈群,這是一個大工程。”李綱領説。

  李綱領向記者描繪了行業未來服務“製造業當家”的圓形閉環。“人力資源服務業的高品質發展就是人的高品質發展,即如何讓一個初級人才逐步成長為高級人才。我們規劃了一個服務成長的鏈條:從源頭開始做産教融合,然後對培養過的人才進行評價、發證,這些貼了‘標簽’的人才就可以進入流通市場,通過我們的招聘、獵頭等産品進入企業,實現供需匹配。最後會沉澱出大數據,生成用工雷達及研究報告,成為政府提升人才市場匹配效率的數據入口。”

來源:經濟日報    | 撰稿:鄭楊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