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要不提前上課綵排一下?”杭州老師忙著準備公開課,學生提議扎心了!
發佈時間 | 2023-12-14 08:58:04    

   “教學不是表演。取消各種各樣的公開課、示範課,不許再摧殘和折磨學生。”近日,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原社長王旭明呼籲取消公開課、示範課的言論引發關注。

  王旭明説:“所有公開課和示範課,都是把學生從教室裏頭拉到講臺上,甚至還要配合著老師來做表演,這些對學生權益的侵犯,我在這裡呼籲堅決禁止。我認為,一個老師就是教書上課,他上好課了,教好書了,就是他的本職工作。”

  他的採訪片段在網上收穫幾十萬點讚,不少一線教師深有同感。

  公開課、示範課、觀摩課,校內、區級、市級……年輕教師要上公開課教研交流精進業務,經驗老到的教師要上示範課供觀摩。公開課還與評獎、考核、職稱晉陞等掛鉤,只要是一線教師,每學期基本都繞不過公開課,少的一兩節,多的一學期有四五節。

  為什麼教師對取消公開課有這麼大的反應?記者找了幾位杭州一線教師聊了聊。

  準備一堂課

  半個月教學節奏被打亂

  一節公開課不過40來分鐘,背後是老師半個月的加班加點。採訪中,多位老師反映,準備一堂公開課,前半個月的教學節奏都會被打亂。

  準備一堂公開課,先要備課,年輕老師還要拿給師傅看,如果思路不對就得推翻重來,再做PPT,晚上要找課例、查論文,之後就是長達一週的磨課。

  磨課,是老師們準備公開課提到最多的詞。所謂磨課,簡單説就是借其他班上課,熟悉公開課流程,再由組內老教師指導,反覆打磨試講。

  對年輕老師來説,磨課可以快速精進其教學,但也很考驗老師的心態。如果不順利,可能要推翻好幾版,重新找班級試講。記者問到的老師中,最多的磨了五六次課,“磨到後來,自己都稀裏糊塗。”

  “對新老師來説,磨課對業務能力肯定是有改進的,但不同聽課老師給出的意見不同,甚至會互相矛盾,上課老師也會思路混亂,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有老師坦言,準備期間,自己的心一直是吊著的,連批改作業都沒心思,更別提揣摩學生平時的學情。老師在忙,學生也能從老師的上課狀態中感受到,平時教學肯定有影響。

  公開課磨的不是課

  而是老師的演技

  公開課這樣精心打磨的上課方式,平時上課也會這樣嗎?被採訪的老師們都坦言:並不會。

  “平時上課注重基礎落實,但如果上公開課,尤其去外面比賽,老師就得在備課上創新。”杭州一位初中語文老師解釋,“比如常規的師生一問一答,放到公開課上是行不通的,因為不能引起其他學生的興趣,所以要創新,提問要創設情境,表演性質也會更大。”

  這位老師提到,對課堂呈現的關注大於學生習得效果,這是許多公開課的通病。

  “水準高的老師上公開課,可以把模式與內容巧妙融合。但大部分老師會比較浮,不得不搞一堆花頭和噱頭滿足要求,把公開課上成表演課,但學生最終習得效果,可能還不如常規上課。”

  不光是老師表演,連學生也在表演。

  有老師向記者透露,自己前段時間準備公開課,上課班級的學生平時比較“悶”,她提前打招呼,讓他們上課好好回答,學生們説:“好的老師,我們給你面子。”還有學生提議,要不先上一遍提前綵排。

  “現在公開課應該不太會給學生提前排練,因為表演痕跡一眼就能看出來。後來這些學生們在公開課上確實很配合,積極發言,但對他們來説何嘗不是一種表演。”

  學生沒有落地感

  上完公開課還得打補丁

  “很多學生上完一堂公開課,書頁乾乾淨淨。”一位高中老師説,為了保證課堂效果的流暢性,不能給聽課老師太多的留白時間,所以公開課幾乎很少會停下來讓學生記筆記,學生們也緊張,上課時幾乎不記筆記。

  公開課的PPT往往要求精美,所以老師不會做太多的頁數,公開課的板書也有設計要求,平時上課的板書,寫滿就擦掉重寫,但公開課的板書容量默認就是一塊黑板大小,因此能呈現的內容有限。

  “公開課要有所取捨,圍繞某個內容,就得跳過一些其他細節,但常態上課就是各方各面知識都會覆蓋。公開課結束後,很多老師會重新打補丁,課後再去補足。”

  學生們對於公開課的普遍感受,就是沒有落地感,可能上課時覺得新鮮,下課沒有筆記,也沒有鞏固練習,轉頭就忘。

  採訪中,老師們普遍認為,一刀切取消公開課不太合適,但確實應該降低公開課的頻率。

  對於王旭明的呼籲,特級教師張祖慶也在其公眾號發表看法。他認為,中國式公開課——尤其是賽課,確實弊大於利。大型觀摩活動呈現的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而是經過精心綵排的節目,離真實課堂過於遙遠。

  這樣的示範,不但不利於提升一線教師教學水準,反而會干擾他們的成長(尤其對年輕教師),而且客觀上導致了一些人的急功近利。

  一個真正希望深度成長的教師,要少聽別人的課,多深度研究自己。這一切的前提,需要職稱評價體系淡化對公開課的要求。否則,一切濤聲依舊。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戴欣怡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