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上了小學,文具盒裏的鉛筆比班上流動紅旗跑得都快。昨晚,杭州市賣魚橋小學的陳靜靜老師在朋友圈總結了一年級孩子的神奇文具盒,引起家長老師的一片共鳴。
星期一,爸媽提前削好五支鉛筆,文具盒隊伍的正規軍。
星期二,折損一員大將,尚能接受。
星期三,由於己方損耗和新力量加入,正規軍變雜牌軍。
星期四,廣徵天下英雄,隊伍擴招至7根筆。
星期五,一朝折戟,全軍覆沒,還剩一支不知道哪來的鉛筆。
從滿員到“全軍覆沒”
小學老師:主打寫實
不少老師深有同感,在陳老師這條朋友圈留言“主打寫實”,還有高年級老師表示,“五年級的娃,也還這樣。”
陳老師是賣魚橋小學的一年級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她表示,朋友圈示意的圖一至圖五,是模擬班裏小朋友的文具盒一週演變——
星期一,因為有爸媽幫忙檢查整理,文具盒都準備妥當。
後面幾天,孩子開始丟三落四。同學撿到後雖然會放講臺上認領,但鉛筆橡皮之類的,樣子都差不太多,很多孩子丟了也認不出來,有些可能沒認領,或者有些認領錯了。
所以接下來幾天,孩子的文具盒要麼越來越少,要麼“隊伍擴招”,各種牌子的鉛筆堆在一起。
“爸媽後來也會發現,不是自己準備的文具,讓孩子第二天還回去。”陳老師解釋,至於週五,孩子們收拾書包,教室地面零零落落會掉各種文具,但週五學校放學早,來不及失物招領,孩子們就回去了,所以文具盒損失尤其慘重。
這些丟失的筆去哪了?陳老師説,都在她的講臺上。
陳老師在講臺放了兩個筆筒,半個學期下來,被同學們丟失的文具塞得滿滿噹噹。
實在塞不下了,只好在桌上另外擺了一排。陳老師對此哭笑不得:雖然講臺上全是小朋友丟三落四、無人認領的文具,但拾金不昧的品質還是值得誇獎的。
“低年級小朋友整理物品的能力比較弱,班裏一半以上的學生都丟過東西。”陳老師説,鉛筆、橡皮還是“開胃小菜”,其他像家校聯繫本、文具盒、衣服之類學習生活用品也都丟過。
“有幾次課堂聽寫,我剛報第一個字,就有小朋友找不到文具,急忙找同學或者我借用,還有孩子埋著頭不敢説,等老師發現全都空著。”陳老師提到,文具頻頻“失蹤”,課堂上就要花時間尋找,有效學習時間自然打折了。相對來説,整理能力強的孩子,學習表現往往比較好。
陳老師也經常在家長群提醒,爸媽在家要帶孩子一起整理書包,培養整理習慣。為了做好學生間的文具區分,陳老師建議家長在筆、尺子等個人物品上做好標記,這樣即使孩子遺失也能立刻找回。
一學期弄丟20把尺子
媽媽吐槽:當飯吃呢?
陳老師的文具盒一週總結,也讓不少家長心有慼慼。杭州媽媽徐女士表示,自家兒子的文具盒,週二就能“全軍覆沒”,“買文具都買窮了。”
“每學期買文具,像在搞文具批發,一抽屜一抽屜去買。”徐女士給鹿姐姐看了自己往年的採購圖片,鉛筆論盒買,橡皮一板板買,一眼看去很壯觀,“以為買了這麼多,夠用了吧?結果天天滿得去,空得回。”
徐女士的兒子軒軒(化名)現在三年級,丟三落四的情況已經少了許多。“前幾天,我半誇半損地跟孩子説,你這學期真棒,只用了兩把尺子。要知道,他以前一學期弄丟過20把尺子,當棒冰吃都沒他消耗得快。”
“要麼是鉛筆盒拉鏈沒拉好,文具掉進書包裏,運氣好的話,挖一挖還能找回來;要麼是放在桌上,寫著寫著不知道掉哪了;還有時候書包拉鏈沒拉好,一路邊走邊掉。”
班裏丟三落四的,不止軒軒一個。前幾天開家長會,軒軒班主任給爸媽們展示班裏無人認領的“寶藏”,原本裝丟失文具的只是一個鐵皮小盒子,現在已經擴張了,要用月餅盒來安放。
鉛筆、橡皮、尺子、跳繩,這幾樣都是高消耗品。徐女士也忍不住吐槽:拿文具當飯吃呢?
“那一組圖裏的‘雜牌軍’,當家長的真是深有體會。”徐女士説,因為放學回家要削鉛筆,每次打開文具盒,她都會發現新面孔——五顏六色、長長短短的鉛筆,還有尺子、橡皮,都不是爸媽準備的。“有些是他跟同學交換的,還有時候是找不到筆,從地上隨手撿的。”
徐女士回顧了這幾年“文具批發”的心得,她認為,家裏文具準備充足,東西丟了馬上補新的,孩子反而會不珍惜——反正家裏有,丟了就丟了。“丟東西,可能只是意外,但如果老是丟同一樣東西,很大原因就是並沒有從心底裏重視它。所以除了要教會孩子整理,給文具做好標記,也要教孩子珍惜節約的品德。”
你家孩子也經常丟文具嗎?
你是怎麼做的?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戴欣怡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