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精神,浙報集團、潮新聞啟動“潮涌之江·對話縣委書記”大型融媒體訪談活動,報端聯動。
本期訪談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社長、黨委書記姜軍對話舟山市普陀區委書記孫志龍。雙方就“海洋産業發展”“社會治理”“共同富裕”等話題,暢談普陀在螞蟻島精神引領下探路海島共富的故事和經驗。
問:普陀區島嶼眾多,有大小島嶼743.5座,其中住人島45.5座。面對如此區情,普陀區如何高品質推進共同富裕?
答:海島鄉村是我們共同富裕的主戰場,縮小城鄉差異、陸島差異、島島差異,普陀亟須破題。我們走訪發現,老百姓反映最大的還是醫療健康問題。從去年開始,普陀區創新推出“共富方舟·健康守護”行動,打造了一艘專屬醫療船,以醫療健康的小切口,做優健康服務主動上島模式,融合數字藥房、慈善助醫、志願服務、文藝下鄉、法治宣傳等功能,撬動整個海島公共服務大提升。該行動近期還獲評2023健康中國創新實踐案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聚焦海島公共服務短板和群眾迫切需求,推動“共富方舟”整合更多的公共服務進島入村。
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普陀區如何抓住面朝大海的優勢,推動産業的興盛與發展?
答:這些年,我們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不移向海圖強,可以概括為四句話:
一是做強一艘“船”。近年來,普陀的船舶修造産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並向綠色化、整合化、智慧化轉型升級。目前,普陀區已建成全國最大的綠色修船基地,三家船企躋身全球十大修船企業,船舶修造總産值年均達百億元,船舶製造能力約佔全國的5%,外輪維修量佔全國的25%。
二是吃透一條“魚”。我們打造了水産品捕撈、加工、附加值提升、銷售的全産業鏈,深化預製菜、嬰幼兒輔食、海洋生物肽等高值産品的研發生産,建成全省首批漁業轉型發展先行區。遠洋漁業産量佔全國的20%,金槍魚精深加工量佔全國的60%。
三是做大一桶“油”。我們有兩條國際主航道,每年有10萬多艘次船從“家門口”經過,為此,我們依託浙江自貿試驗區,以保稅燃料油加注為切入口,實現無中生“油”、無中聚“氣”。我們落地了中石化的全球船供油業務中心,落地以來,企業已成為世界第五大船加油公司;也落地了全省唯一天然氣交易中心,會員涵蓋省內90%的天然氣産業鏈企業。我們還探索形成了21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9項。
四是激活一片“島”。我們堅定不移推行“一島一功能”首發工程和“小島你好”海島共富行動,挖掘海島資源稟賦,破除發展空間不足難題,落地了金缽盂臨港産業園等一批先進製造業項目,並極大改善了海島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為海島高品質發展蹚出一條新路。
問:普陀區提出要打造現代社會治理的新樣板,這個“新樣板”的內涵與要求是什麼?
答:普陀作為“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起源地,在社會治理探索創新方面一直不停步。2007年,我們推出了“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後來逐步全省推廣、走向全國。2017年,我們成立了全省首個社會治理中心,群眾矛盾糾紛化解實現“最多跑一地”。今年,我們立足漁區實際,創新發展新時代海上“楓橋經驗”,建設了全國首家實體化運營的海上“融治理”中心,通過陸海聯動、港域智治,實現“小事不上岸,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接下來,我們將深化打造“航行的支部”、“平安小苑”等載體,持續促進社會高效能治理。
問:您對“獲得感、幸福度”的理解是怎樣的?怎樣為海島居民提供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度?
答:我理解的幸福感就是要讓老百姓過得更安心、更舒心、更放心、更開心。我們健全就業創業體系,創新打造了“碼頭邊的零工市場”“沒有圍墻的海島創業園”,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讓群眾更安心;我們提質公共服務,努力改善人居環境、教育醫療、養老托幼,讓群眾更舒心;我們守牢平安穩定底線,抓實社會治理,連續18年獲評省級“平安縣(區)”,讓群眾更放心;我們關注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開展“又見普陀”系列文體活動,高品質舉辦第八屆沈家門漁港民間民俗大會等賽會活動,讓群眾更開心。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黃寧璐 王晶 汪江軍 共用聯盟·普陀 陳璐瑤 通訊員 王哲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