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相約十年 繼續攜手推開“烏鎮峰會”這扇窗
發佈時間 | 2023-11-09 08:47:49    

   “烏鎮時間”,如約而至。

  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在桐鄉烏鎮再度開啟。來自世界各地的網際網路人陸續踏過青石板路,坐上搖櫓船,在小橋流水間暢聊前沿科技。

  十年積澱,十年相約,烏鎮峰會早已成為觸摸網際網路發展脈動的一扇“全景窗口”。

  推開這扇窗,烏鎮不再只有千年水鄉的古典面孔,更有數字文明激蕩出的氣象萬千。

  推開這扇窗,中國發出“互聯互通、共用共治”的時代強音,讓世界看見網路空間治理的嶄新方案。

  植根浙江,推開發展之窗

  烏鎮的民居,幾乎每家都是枕水而建,推窗即可見水。沿河望去,窗欞雕花精美細緻,自成一派風景。

  遊客紛至遝來,偏愛窗邊留影——身著漢服,半倚木窗,鏡頭一閃,便將江南的溫婉光景,全都框進。

  與此同時,景區的資訊化構建正變得越來越成熟。“刷臉”入住、智慧布草、自助語音導覽、智慧停車系統、WiFi全覆蓋……網際網路並不突兀地融入其中,使居民和遊客在享受古鎮風光的同時,感受數字賦能帶來的舒適便捷。

  烏鎮的窗,既可見過去,又可遇未來。

  細看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標誌,其中疊加所形成的晶格,像極了烏鎮樓閣的窗紋。當網際網路技術飛速發展,受益於烏鎮峰會的溢出效應,江南水鄉變得愈加智慧。

  在烏鎮,這種變化已浸入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借助不斷迭代升級的“e桐養”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老百姓在家裏就能享受日常助餐、緊急救助、生活照料、專業護理等優質服務。再比如,烏鎮政務服務用數字化手段變“多窗辦”為“一窗辦”,變“企業跑”為“數據跑”,項目審批時間從60天縮短到5天以內,新落地産業項目實現“四證聯發”。

  “烏鎮峰會帶來了數字技術和數字人才,但最關鍵的,還是理念的轉變。”2023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上,桐鄉小夥姚侃頗為感慨。他所在的浙江華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第一家倡導“智慧養豬”的企業,“2014年,當大家還在思考自動化技術如何發展時,烏鎮峰會讓公司堅定了智慧化發展目標,積極推進智慧畜牧管理模式。”

  在華騰的未來豬場,每頭過7日齡的豬崽都會被植入智慧生物耳標,借助5G通信技術和智慧傳感、飼養管理、巡檢機器人等系統平臺,實時監測豬的體溫、運動量等健康指標,實現生豬從出生到出欄的全生命週期精密智管。如今,養好1萬頭豬,只需要3個人。

  同一展廳,浙江桐信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智慧嫁接機器人也吸引了眾多目光。“公司落戶桐鄉,就是看中了這裡對數字農業的看重與支援。”公司負責人介紹,當前建成的數字化種苗工廠每年可培育約5000萬株種苗,通過對生産流程的精確控制,降低勞動投入80%以上,節省資源30%以上,解決了傳統種苗行業勞動靠體力、決策靠經驗的問題。

  烏鎮,乃至桐鄉的精彩蝶變,也是浙江數字化變革重塑的一個縮影。在烏鎮峰會“強力磁場”的吸引下,數字産業集群化發展,數字文明造福人民的美好願景,正在成為現實。

  本屆烏鎮峰會期間,數字經濟産業合作大會、長三角一體化數字文明共建共用——數字長三角發展大會、數字賦能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展示活動,這3項永久舉辦地特色活動接連舉辦,用最生動、最接地氣的實踐經驗,展示了浙江在數字領域的先行探索。

  接軌世界,開啟對話之窗

  烏鎮之於世界網際網路,不僅是樣本,更是窗口。

  今年峰會期間,烏鎮世界網際網路科技館揭開面紗。作為全球第一個以網際網路為主題的大型科技館,整座建築被錯落有致的“玻璃瓦片”包圍,遠遠望去,仿佛一扇巨大的玻璃窗,人們在此看見中國、遠眺世界——這也正是烏鎮峰會的意義所在。

  “沒有中國的充分參與,全球網際網路是不完整的。”在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上,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總裁法迪·切哈德如是説。彼時,無人知曉網際網路世界將走向何方。中國,則以烏鎮為起點,倡導並向著“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未來,闊步前行。

  十年間,烏鎮峰會不斷探尋這一主題的時代答案,為全球各界各方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並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一座橋——每年,群賢畢至,大咖雲集,網際網路人在一場場頭腦風暴、交鋒碰撞中凝聚共識、擴大合作,推動數字文明更好造福人類。

  十年來,這份中國擔當贏得了越來越多認同和支援。今年烏鎮峰會的開幕式上,聯合國副秘書長李軍華就表示:“我讚賞中國發起這一盛會的遠見卓識,這是對全球數字合作和團結的貢獻。”

  合作的共識已然形成,人們關注的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空間不斷延伸,更貢獻出了更多的智慧和方案。

  例如,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看來,文明互鑒,構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網路空間,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有著重要意義,“從歷史上看,文明互鑒興盛的時期,一般都會創造光輝燦爛的文化,經濟也能取得長足發展。”

  “國家圖書館是文獻淵藪、學術津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網際網路‘活’起來,是我們的使命所在。”為此,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就開啟數字資源建設工作,2016年面向全世界公益發佈“中華古籍資源庫”。目前已建成全文影像子庫24個,幾乎涵蓋中華文明各類型珍貴文獻,資源總量超過10.3萬部(件),2640萬頁,1013TB,近三年訪問量累計達3億人次。

  “未來,我們還將建立智慧圖書館,從海量數據中構建知識核心,實現珍貴文獻典籍的跨時空傳播。”張志清對此滿懷期待和信心。

  有人關照歷史,也有人洞見未來。例如浙江數字經濟成果展上的“全球二維碼遷移計劃”致力於為商品換發“二代身份證”,打造“一碼知全貌、一碼管終身、一碼行天下”的數字商貿生態體系,推動數字規則重塑、産業鏈供應鏈升級、貿易便利化。未來,消費者通過掃碼一瓶牛奶,便能直接觀看牧場奶牛狀態、工廠加工實況、倉庫陳設情況等實時動態監控視頻……

  交流誕生希望,對話産生火花,透過烏鎮這扇窗,無限可能的網際網路未來,正不斷開啟。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徐雪純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