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淡季在即,外貿如何過冬?
發佈時間 | 2023-10-27 09:27:52    

   2023年前三季度,在全國進出口總值微降的情況下,浙江外貿成績不俗——

  保持增長態勢,進出口同比增長5.0%,其中出口2.71萬億元,增長達4.4%,進出口、出口規模居全國第3、第2位。

  看來,在秋天這個傳統的出單旺季,浙江外貿人的“收成”不錯。

  增長背後,原因有二。

  其一,庫存清空。

  一段時間以來,“外需不振”是分析外貿趨勢時的關鍵詞。過去三年,境外客商手中囤積了大量的産品,忙著清理庫存,無暇也沒有能力下新訂單。

  這種情況正在變化:正在舉行的第134屆廣交會上,許多浙江企業接到了現場訂單。要知道,一直以來,廣交會都是採購商與外貿企業建立聯繫的平臺,真正的下單往往在會後。

  “剛好是聖誕採購的尾聲,所以現場下單作為樣品試賣。”

  “我開始備明年春天的貨了,庫存清理得差不多了,可以早點下單做起來。”境外客商們對涌金君介紹。

  作為中國外貿的窗口,廣交會上的變化,是外貿市場變化的最直觀縮影。

  其二,信心回歸。

  相對於今年春季廣交會時境內採購商唱主場,這個秋天,涌金君明顯看到境外採購商們大規模地回來了。

  據主辦方統計,截至10月19日,本屆廣交會境外採購商線下到會超10萬人,來自全球210個國家和地區,人數比第133屆同期大幅增長。

  在義烏經營貿易工作20多年的王先生,這一屆廣交會上派出了20多個外貿員,每天陪客商“掃貨”廣交會。

  沒錯,採購商們的動作從觀望升級為下單了。

  這是因為,從去年冬天開始,浙江外貿企業飛往全球各地,見客戶、介紹産品,終於重新拿回失去的訂單,更重獲了採購商的信任。採購商們重新建立起了對浙江外貿、中國外貿交付能力、産品品質的信心。

  “站在這裡,我知道我們正在與世界重新建立連結。”一位浙江外貿老闆在朋友圈裏發了這樣一句話,定位正是廣交會展館。

  數據給了奔波的外貿人一些驚喜。第三季度,浙江出口9574.2億元,規模創歷史季度新高,同比增長2.2%。

  但在這樣的時刻,涌金君也想呼喚更多理性。

  首先,要理性看待第四季度可能出現的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

  第四季度原本就是傳統的淡季——客戶都會在前三季度完成下單,這樣才能在耶誕節前收到貨。客商很少在第四季度下單,所以要有第四季度數據增長不明顯、甚至下降的心理準備。

  此刻要做的,是積蓄過冬的能量——為明年一季度的成果積蓄足夠的新産品、市場洞察,保持與客戶的聯繫,跟進前三季度産品的效果,及時調整和反饋。

  同時,理性看待從前高速增長的數據。

  彼時,供貨不穩定、物流不暢,帶動了消費者的“囤貨”心理,也促使採購商囤積大量貨物。但那個特殊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沒有一個數據會一直保持增長,我們要理性看淡震蕩起伏。

  最後,理性地直面變化。

  直面供需的變化和産業鏈的變化。

  看供需,美國加速脫鉤,發展本土製造業是不容諱言的大趨勢。此外,經歷幾輪國際局勢震蕩後的歐美市場,購買力的確大不如前。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歐美都是浙江外貿最大的一塊蛋糕。

  看産業鏈,近岸外包成為大趨勢,會加速東南亞、南美等地訂單上漲,從而推動當地産業鏈的建構。這對浙江而言是不小的挑戰。

  直面變化,是應對挑戰最好的態度。畢竟,在風浪中,舵手需要不斷微調,主動應變,才能破浪而行。

  這些理性分析並不是“潑涼水”,而是涌金君對浙江外貿人的信心——要知道,面對市場波動,浙江外貿企業向來是反應最快的一群人。

  在第四季度的淡季來臨之前,這群反應最快的人在忙些什麼?

  忙著開拓新市場。

  老外貿人、巨星科技高級副總裁李鋒,今年前三季度已經跑了十幾個國家,就是為了更加了解市場。“‘一帶一路’的新興市場對工具類産品的需求與歐美國家截然不同,産品也要隨之調整。”

  在貿易摩擦頻發、全球外需不穩的背景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成為許多企業的“新藍海”。

  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對浙江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高達105.8%。

  面對新市場新客戶,幫助企業降低接單風險是重要的課題。在浙江,省商務廳、出口信保、杭州海關等單位建立了成熟的合作體系,幫助企業最小化接單風險。企業接單後,金融部門則提供融資便利、海關提供通關環節便利化,幫助企業放心接新單。

  忙著國際化佈局。

  産業鏈供應鏈重構的大趨勢下,佈局離客戶更近的生産基地,成為許多外貿企業的共識。

  比如,浙江凱馳電動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收購德國一家百年自行車生産商,形成了如今的德國製造基地Zweirad Union,具備先進的整車裝配線、編輪線和噴塗車間等,為打開凱馳後續打開歐美市場打下了重要基礎。

  同時,擁有更多國際化品牌,也是企業佈局全球市場的重要動作。譬如凱馳擁有義大利百年品牌Benelli,巨星擁有行業標桿的工具品牌Swiss+Tech。

  忙著提升不可替代性。

  “我們非常在意採購效率,這些零部件,只有在浙江才能一次性買齊。”來自印度的採購商Raghav在當地擁有多個加工廠,每年他都要在浙江企業手中採購大量的摩托車零部件。

  需求背後,是浙江不可替代的産業鏈。此外,技術的不可替代性,也是浙企努力的方向。

  這屆廣交會上,浙江省土産畜産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展出了替代建築玻璃的BIPV光伏幕墻産品,一舉成為“爆款”。

  “我們把這款産品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因為我們有技術壁壘,不怕被仿製。”部門經理楊闖介紹,集團歷時兩年研發的新品,正在發揮期待中的能量。

  忙著打響浙江産品知名度。

  浙江鮮明的塊狀經濟背後,正是有著許多個特色産業集群做支撐,這也是“浙江製造”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本屆廣交會,浙江首次舉辦了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推介會,地點就選在人流最密集的廣場。樂清、永康等4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分別推介了當地的低壓電器、電動工具等産業和企業。

  浙江省交易團副團長王舒立介紹,本屆廣交會,浙江的生産型企業參展比例顯著增長,實際上是體現了浙江製造的水準升級。

  “以家電和機械為例,這兩大産業的全球競爭非常激烈,而浙江在最激烈的地方突圍,恰恰迸發了民營企業的韌性和優勢。”

  目前,浙江已累計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70家,數量居全國首位,特色産業的進出口總額達近千億美元。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越過這個冬天,外貿人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拜喆喆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