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有點頭大”、“要多弄幾個帳號了”……最近幾天,網際網路票務工作者(簡稱“黃牛”)老楊有點煩,原因是閒魚APP針對演出門票發佈的一則規範通知。
6月19日,閒魚發佈了《關於變更演出門票、電子卡券等商品發佈規範的公式通知》,對於老楊來説,字裏行間無不透露著“砸飯碗”的氣息——“演藝/表演類門票類目的線上商品數不得超過3件,單張門票的售賣價格不得超過票面價格的10%,且近90天演藝/表演類門票交易筆數不得超過3筆”。
“我這麼沒文化的人都看懂了。”老楊忿忿地説,“就是想盡各種辦法不讓在閒魚上賣票唄!”
老楊的理解還是粗糙了一點,因為在26號正式生效的修改版規範中,閒魚還明確表示“用戶將不得在未獲得合法票品銷售資質或確認合法票品來源情況下發佈演出門票類商品,不得發佈涉嫌違法違規、無效等情形的演出、賽事、展覽等各類活動票品或類似、相關票品。”潛臺詞就是,在不久的將來,鹹魚上賣票都要有正規執照才行了。
業務核心都是“二手交易”,“相煎何太急”的閒魚,為啥突然對黃牛做出了如此明顯的防禦性姿態?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主要是輿論壓力太大了,關於演唱會的網警投訴中,接近一半都跟閒魚有關,“閒魚買演唱會門票被騙”等詞條,更是微網志熱搜的常客。
就在前不久的6月14日,南通網警還分享過一個執法案例——
L女士在閒魚看到有人賣某女子偶像組合演唱會門票,價格5900元,但需要先支付3950元定金,尾款則需轉賬到對方微信。全部轉賬完成後,L女士想問對方何時寄票,卻在微信和閒魚賬號上同時看到了紅色感嘆號。
“這次動作這麼大,也是為了避免自身成為不合規交易的聚集地。”二手閒置交易,本來就存在碎片化、難管理的特點,“所以只能用最嚴格甚至有點一刀切的方式來規避風險。”這位知情人士説。
不過在他看來,“線上商品數不得超過3件”、“90天內交易不得超過3筆”等微妙的數字,還是釋放出一個信號——閒魚在盡最大努力保證其核心用戶,即個體玩家的利益,“不是完全不讓你們交易,但嚴控數量和週期,從而杜絕職業黃牛的入侵。”
閒魚也是個説到做到的狠角色,26號上午,記者打開閒魚APP輸入“演唱會門票”,跳出來所有賣家的“在售寶貝”,果然都不超過3件,或者從第4件寶貝開始,均顯示灰色的“賣掉了”。
老楊説,自己也剛剛試過,如果都是門票,發佈到第4件寶貝時,系統就會自動提示違規,從而無法繼續。
雖然痛失重要出貨渠道,但黃牛也立即開始想對策了。
老楊告訴記者,他們在群裏已經小範圍討論過,覺得擦邊的對策還是有的。
比如“線上商品數不得超過3件”,那就在每一件寶貝中增加票的數量,比如發佈一件五月天演唱會的寶貝,但裏面其實有10張票,“只要有買家拍,一件寶貝還是只算一件”。
“單張門票的售賣價格不得超過票面價格的10%”,老楊説,已經有同行試驗成功,只要把門票照片上的價格打碼,發佈的價格想寫多少就寫多少,“或者買家先拍下,再轉到微信上看真實照片,然後雙方具體談價格。”
只有“90天內交易筆數不得超過3筆”是硬門檻,因為系統對每個ID的交易記錄有嚴格統計和識別,而能成為“票販子”的前提就是交易量得大,“如果3個月只能交易3筆,我們只能喝西北風去了。”老楊自嘲道。
閒魚出臺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漏洞還是有。
記者親測發現,如果賣家是以廣告形式發佈,點擊進入後,會從閒魚界面直接跳轉到淘寶店頁面,打開裏面還是躺著上百張黃牛票,這又該如何杜絕?
還有網友指出,閒魚這一舉措,堵住了通道,但也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怎麼不讓邀請函流出,怎麼不讓代搶用系統搶到票,才是治本。”
有人甚至擔心,以前在閒魚上進行票務交易,有第三方平臺的資金保障、確認收貨的週期保障,“閒魚這樣一搞,買了票但實在去不了現場的,或者沒有買到票想要去的人,在不正規的平臺交易,是不是更容易被騙?”
總之,無論是平臺規避風險,還是市場逐步規範化的信號,閒魚這一“鐵腕”政策的功效究竟如何,還是得交給時間去檢驗。
(因採訪對象要求,文內“老楊”為化名)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陳宇浩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