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
退役軍人事務部近日發佈的一則消息引發了全國關注:在各部門和社會各界通力協作下,近3年來,已為6300多位烈士找尋到親屬。
每一個為國捐軀的英魂都應被銘記。然而,據不完全統計,近代以來,我國已有約2000萬名烈士為國捐軀,其中有明確安葬地的僅55.9萬。這意味著,有不少烈士後代,仍在苦苦追尋親人的安葬地。
“戰爭年代條件有限,多數烈士犧牲後只能就地掩埋。”浙江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優撫褒揚紀念處處長徐斌説,在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工作中他們發現,因年代久遠、資訊不全等原因,一些烈士墓始終沒有親屬前來祭掃,“幫烈士尋親,既是對親屬的慰藉,也是對烈士最好的緬懷與尊崇。”
為烈士尋親,讓烈士不再孤獨!這場跨越時空的特別行動,浙江已持續開展了十多年。
“見”上一面有多難
清明前夕,台州市椒江區楓山北麓,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迎來一場久違的“重逢”。
“68年了,爺爺,我們終於找到您了!”從江蘇宜興出發,輾轉3小時車程,58歲的王小馬終於來到王慶春烈士墓前。俯身仔細擦去墓碑上飄落的灰塵,看著父親去世前念叨過無數遍的名字,王小馬忍不住跪地慟哭起來。
“爺爺離開家參加革命時,父親才6歲,找到他是父親的遺願。”王小馬説,半個多世紀以來父親從未放棄尋找,直到3年前抱憾離世。王小馬從小就聽父親説,爺爺年輕時參加革命犧牲了。但因年代久遠、烈士相關證明丟失,爺爺是在什麼戰役中犧牲、葬在何處,家人都不得而知。
多年前,他曾和父親多次到宜興當地相關部門查詢,希望能找到爺爺的安葬地,由於當時資訊不發達,僅能查到簡要的烈士檔案,最終一無所獲。
2021年4月,浙江日報聯合浙江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發起“不忘英雄·為烈士尋親”公益活動,為20名一江山島烈士尋找家人,其中就有江蘇籍烈士王慶春。烈士資訊發佈後,經宜興和椒江兩地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對接,王小馬被找到了。
祭掃結束後,陵園管理中心主任李林青帶王小馬參觀了紀念館,他第一次深入了解了爺爺的英勇事跡:1951年5月,25歲的王慶春參加革命,28歲入黨。他是20軍60師178團1營3連的一名戰士,1955年在一江山島戰役中犧牲,年僅29歲。
一江山島戰役,是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李林青説,這場戰役中有454名戰士英勇犧牲,他們多數長眠在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十幾年來,陵園一直在為烈士尋親。“每次有新的烈屬前來祭掃,我都會在烈士名錄冊上做標記。”至今陵園已幫助百餘名烈士找到了親人。
“重逢”,是烈士尋親最圓滿的結局。但要“見”上一面有多難?有時,追尋烈士的腳步甚至要跨越國界。
據統計,我國現已確認的抗美援朝烈士共197653名。他們中,大多數都長眠在朝鮮。烈士尋親志願者孫嘉懌告訴記者,疫情前每逢清明,國內都有志願者前往朝鮮,為長眠他鄉的志願軍烈士掃墓。“在陵園祭掃的同時,他們會拍攝一些烈士墓的照片、視頻。”孫嘉懌説,這些資料會被整理成一張張烈士名單,是志願軍烈士後代尋親的重要線索。
2018年清明期間,董耀強等13位浙江籍志願軍烈士後代遠赴朝鮮祭掃時,孫嘉懌一路同行。
董耀強的父親董志,原是杭州機務段的一名火車司機,1951年3月赴朝後,成為志願軍鐵道兵,任援朝機車第六大隊司機。同年5月7日,在敵軍飛機狂轟濫炸中,董志駕駛著滿載物資的火車穿行在火光濃煙中,年輕的生命永遠長眠他鄉。
父親離開家時,董耀強剛出生7天。誰也沒想到,再次“重逢”竟是在朝鮮。那次,董耀強特地帶上了故鄉涌金門的土、西湖的水,灑在了父親沉睡的地方。
近幾年,網際網路技術快速發展,加快了為烈士尋親的步伐。
2021年4月,退役軍人事務部開通“烈士尋親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烈屬可以通過平臺提出尋親申請,後臺受理後,可隨時查詢工作進展。平臺上還會公佈長期無人祭掃烈士墓,向全社會徵集線索。
一些網際網路平臺也加入了為烈士尋親的隊伍,利用大數據分析,將尋親資訊精準推送給烈士戶籍所在地的用戶。
前不久,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史料科科長陳淑嫻收到了好消息。“我們與今日頭條合作發佈的烈士尋親名單,已陸續幫23位長眠在洞頭革命烈士陵園的山東籍英烈找到了家屬。”陳淑嫻説,目前館里正在與烈士親屬聯繫,詢問其祭掃意願。
相信,新的“重逢”很快就會到來。
我追的是最閃亮的“星星”
在各地為烈士尋親的故事中,志願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人物。
“志願者和我們是雙向奔赴。”陳淑嫻發現,十多年的尋親之旅中,相關部門和志願者發揮各自所長,配合也越來越默契。比如烈士後代中很多農村老人不會用智慧手機,相關部門通過網路發佈官方尋親資訊後,志願者們常在夜晚走村入戶,打通烈士尋親的“最後一公里”。
孫嘉懌把像她這樣為烈士尋親的志願者,稱作追“星”的人。
“不過,我追的‘星’不是電視上的帥哥美女。”孫嘉懌生活在軍人世家,從小對軍人有著深厚感情。她説,自己追的是天上最閃亮的“星星”,是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
這個熱情開朗的85後寧波姑娘,微網志名叫“貓小喵滴兔子”,被烈士親屬親昵地喚作“小貓”。她是微網志“我為烈士來尋親”話題的發起人,這一話題自2017年創建以來,閱讀量已超過7700萬,為全國1287名烈士找到家人。
她曾經是出入城市高樓大廈的白領,幾年前,為了專心做公益,辭去工作去了寧波市海曙區志願者協會,目前擔任協會副秘書長。與其他愛分享生活的同齡人不同,孫嘉懌的微信朋友圈內容幾乎都與烈士尋親相關。
“如果家屬給的烈士資訊完整,最快兩分鐘就能找到安葬地點。”孫嘉懌説,“我為烈士來尋親”項目已吸引全國各地400多名志願者加入,在他們的幫助下一共整理出4萬多條烈士資訊,詳細到出生年月、家庭住址、部隊番號、犧牲時間、安葬地點等。為了蒐集更多烈士資訊,他們的追尋足跡已遍佈國內25個省份和地區,還曾遠赴朝鮮、南韓、越南、寮國等國家。
追“星”人中,有一類是專家型志願者,他們以過硬的專業知識不斷突破烈士尋親難點。如孫嘉懌團隊中,就不乏軍事、地理、歷史等方面專家。“有時候家屬提供的烈士資訊很少,只有犧牲時間和部隊番號,有時還會出現烈士姓名有同音同形字等情況。”孫嘉懌説,遇到這類棘手難題,專家們能利用專業知識抽絲剝繭,盡可能縮小犧牲地範圍。
在各類為烈士尋親案例中,幫助無名烈士確認身份,無疑是最難的一類。今年43歲的法醫柯偉力,曾通過DNA比對技術,為77年前犧牲的無名烈士找到家人。
柯偉力是台州市公安局路橋分局刑事科學技術室副主任,尋親,對他而言是一項熟悉的工作。2021年,他領銜成立“團圓”工作室,累計已幫助294名尋親人(家庭)找到親人。柯偉力踏上為烈士尋親之路,源於去年的一封求助函。
這封函是南京市高淳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寄來的,隨函附帶一位無名烈士的遺骸樣本。這位烈士是一名新四軍戰士,1945年犧牲在高淳的一個村莊。能否通過DNA技術幫助烈士找回身份?柯偉力被寄予厚望。
柯偉力將遺骸樣本送至台州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後,成功檢出DNA數據。經公安DNA數據庫比對,確定烈士籍貫地為山東棗莊劉氏家族。為了找到烈士親屬確認身份,他前往棗莊開啟了尋親之旅。在村裏走訪、翻族譜、求助檔案館,發現線索後他又輾轉前往南京,歷時兩個多月終於找回了烈士姓名——劉金山,同時也找到了烈士親屬。
實際上,對於公安刑事工作而言,為無名烈士尋親算不上份內事。但深入參與其中的柯偉力,愈發感受到了它的意義和緊迫性。
“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柯偉力説,烈士們犧牲了半個多世紀,在世的近親年紀比較大,有些烈士甚至沒有留下後代。如果不跑在時間前面,還原、追溯歷史就會變得越來越難。
柯偉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專業力量加入,為更多無名烈士碑上還原出一個個溫暖的姓名。
再難再辛苦也要繼續
找到烈士親屬,並不意味著尋親劃上了句號。
青山處處埋忠骨。革命年代,許多犧牲的烈士都長眠在他鄉。近年來,烈士親屬到異地祭掃烈士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報銷火車票與食宿費、景區減免門票等優惠政策……近幾年,跨省祭掃的烈士親屬發現,政府部門的異地祭掃服務越來越貼心。
為做好烈士親屬異地祭掃相關工作,2020年退役軍人事務部等5部門曾聯合出臺意見。潘國雙烈士長眠于舟山,2021年9月,他的兒子潘軍通過當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開具了一封“烈士親屬異地祭掃介紹信”。憑藉這封信的回執,潘軍一家祭掃回程後就可以申請異地差旅費定額補助。
這是他自行從安徽前往舟山祭掃多年後,拿到的首張政府部門開具的介紹信。那一次祭掃,讓潘軍和家人印象深刻。
從安徽馬鞍山出發,他們一路換乘高鐵、大巴、輪渡,終於來到父親的長眠地舟山普陀山。當天上午,潘軍在客運中心下車時,舟山當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工作人員已等在出口。“他們不僅全程陪同祭掃,還貼心地準備了專車接送和祭掃鮮花,為我們開通‘綠色通道’。”潘軍説。
徐斌透露,考慮到省內跨市、市內跨縣的烈士親屬祭掃需求,近期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正在會同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遊廳制定《浙江省烈士親屬異地祭掃組織服務工作實施辦法》。不久的將來,省內烈士親屬異地祭掃也可按要求享受交通、食宿補助。
除了陪同祭掃、代祭掃等常規需求,孫嘉懌在為烈士尋親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烈士親屬心中還藏著不少願望。
比如,有的烈士留下的家書、烈士證明書等遺物破損嚴重,家屬希望能修復保護;有的烈士沒有留下遺照,後代們都很想看看他的模樣。
為了盡力彌補烈士親屬心中的遺憾,孫嘉懌與省內高校聯繫,聯合寧波財經學院“甬城文保”團隊發起“我為烈士修遺物”活動,對接浙江傳媒學院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發起“為烈士畫像”倡議。這些衍生出的公益項目,在溫暖烈士親屬的同時,也帶動了省內一批00後大學生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感悟當下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
近段時間,孫嘉懌正在與某高校聯繫,希望能促成合作,建成一個整合式的烈士資訊數據庫,將他們團隊搜尋到的4萬多名烈士資訊錄入其中。
“目前中華英烈網和各地的烈士陵園官網,都可以通過搜索烈士姓名公開查詢烈士檔案,但這些檔案中烈士資訊較少,一般僅有姓名、籍貫、犧牲時間等幾大類。”孫嘉懌説,志願團隊搜尋後的資訊內容更為豐富,希望民間的數據庫將來能作為政府部門工作的輔助參考,也能供烈士家屬自主免費查詢。
近年來,隨著全社會對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意識加強,全國各地陸續有散葬烈士墓遷入烈士陵園。柯偉力希望相關部門能借著遷葬機會,提取無名烈士遺骸進行DNA檢驗。同時,建議相關部門為尚未找到烈士安葬地的烈士親屬採血建庫。
“未來,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這些或許能成為尋親成功的關鍵證據。”柯偉力説,也許5年,也許10年,不一定有結果,但至少留下了希望的種子。
為烈士尋親再難、再辛苦,與烈士的奉獻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這場特殊的“接力”,將繼續下去……
浙江英烈知多少
浙江一共有多少英烈?哪可以查詢烈士資訊?
目前,浙江在冊英烈共2萬餘名。
打開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官網(https://m.zjgmls.net),點擊首頁“緬懷英烈”欄進入“浙江烈士名錄”專欄頁面,輸入英烈姓名即可查詢。通過該頁面,還可以線上為英烈祭掃,向英烈獻花、鞠躬,線上抒寫感言寄語,表達對英烈的緬懷追思。
浙江一共有多少烈士紀念設施?
浙江一共有3410處烈士紀念設施。
目前,我國已公佈六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名單,其中浙江有6處,分別是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余姚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寧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孝豐烈士陵園。
為烈士尋親,浙江成效如何?
自2018年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組建以來,浙江累計為147名烈士尋到親屬。
(資料來源: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黃珍珍 金晨 通訊員 葉旭日 殷忠好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