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等14個部門確定了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名單,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含寧波市)、福建(含廈門市)、湖南省、廣東省(含深圳市)、重慶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9地入選。
內外貿一體化,通俗點解釋,就是企業不單單依賴出口或內銷,而是海內海外兩個市場“通吃”。
內外貿一體化,短短6個字,實際操作起來可不容易。到底難在哪?作為試點地區,浙江能否解決這些問題?
天時地利人和
內外貿一體化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貿易領域普遍存在著外貿企業沒有內貿經營權、內貿企業不能經營外貿的現象。對此,有專家提出了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建議。隨著改革的深入,上述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再次被提及,但企業對此的積極性普遍不高,這件事差不多處於擱置狀態。
觀察這幾年的新聞便會發現,“內外貿一體化”詞條出現的頻率正變得越來越高——2020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出口産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2021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2022年4月,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部際工作機制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5月,商務部等14個部門印發《關於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的通知》。直到近日,9地試點名單出爐。
內外貿一體化,為何存在感越來越強?時機已到,是第一個原因。
從市場規模看,我國已成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國內市場有很大的潛力待企業挖掘。為什麼以前企業對內外貿一體化不是很“感冒”?一個原因就是國內消費需求弱。
從體制機制來看,隨著中國不斷擴大開放,逐步建立與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相銜接的國內經濟管理體制,內外貿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內外貿市場準入和貨物跨境流動障礙大幅減少,公共服務不斷完善。
從企業來看,國內已經成長起一批既從事外貿,又從事內貿的大型企業,對內外貿一體化有著切實需求。以寧波為例,當地商務局提供的最新統計顯示,該市有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2.1萬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4441家,有內銷業務的4011家,佔比達90.3%。
複雜的經濟形勢,是第二個原因。
當前經濟發展正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俄烏戰爭、地方保護主義抬頭又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若是手握國內國際市場兩張牌,企業的機會更多了,風險更小了,經濟韌性會更強。
同時,我國經濟處於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期,若是企業能在兩個市場都“拼殺”一番,企業發展能力會因此突飛猛進,我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也能大大提升。再加上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大大改善了人流物流不暢的情況。
綜上所述,此時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需要破“老大難”
雖是順勢而為,但想成功跨界並不容易。
對於外貿企業來説,品牌行銷是開拓國內市場的一道坎。
杭州工聯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樓剛感受頗深。早在2018年,他就成立了一家公司,打算在國內賣家居用品。然而4年過去,他才對內銷市場的銷售邏輯摸出點門道,投下的7000多萬元等於交了“學費”。
“國內消費者比較青睞有權威官方背書的産品,或者産品背後有一個讓其信服的故事,在行銷上要花不少工夫。”樓剛説,同樣一款産品,國外不需要很多的行銷成本就可以賣,但在國內不行,需要花大力氣給自己的産品造勢。
有一家外貿企業負責人就給記者列了一張長長的廣告投入清單,上面的金額動輒百萬元起步。
“做外銷市場,環節簡單、投入可預期,但是國內市場就複雜多了。做線上,大筆的行銷費用投下去,很可能連個水花都打不起來;做線下,不管是發展經銷商還是品牌建設的廣告,都是鉅額投入,中小規模的外貿企業確實很難承受。”寧波惠爾頓嬰童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芳説。
近年來,許多外貿企業研究起了行銷成本稍低的電商直播,但這個行業本身就是新興行業,要玩得轉談何容易。
浙江比依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直播的訂單量大,工作時間也通常是在晚上,與外貿的模式很不一樣。
內銷市場收款賬期更長,資金壓力更大,且缺乏信用證支付結算方式,也是外貿企業轉戰國內遇到的普遍問題。對此,企業也呼籲信保加大對內銷的支援。
外貿企業煩惱多,內貿企業也有難處。
五花八門的各國標準就是“老大難”。標準本身專業性極強,若是換成各國語言,更是讓企業頭疼不已。部分國家為了保護國內品牌,在標準上還會故意提高門檻,企業如果沒有研究明白,很容易吃罰單。
站在國際舞臺上,也意味著要與海外本土企業同臺PK,如何適應本土化競爭,是成功的關鍵。
業內人士介紹,國內曾經希望商貿流通企業在部分海外國家開設超市,並在超市裏投放國內産品,從而提升國內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但像歐美國家本身就有自己的流通品牌,且終端零售本身是一個本土化的銷售形式,中國企業要適應本土化競爭比較困難。
保障之外還需什麼
這次被選入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名單的試點地區,能否解決內外貿一體化中的諸多難點,是未來內外貿一體化順利推行的關鍵。
怎麼解決?試點名單通知給出了初步方向。其中提到,試點地區要緊密圍繞完善內外貿一體化體制機制、提高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能力、優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環境確定試點目標、試點任務和職責分工。
其實這三點,浙江已經在作探索嘗試。
在完善體制機制上,浙江曾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推動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的若干意見》等若干文件,通過系統梳理,形成重點任務清單、突破性抓手清單和重大改革清單,強化研究謀劃,完善頂層設計。
在提高發展能力上,浙江已培育形成三批434家內外貿一體化“領跑者”企業和50家內外貿一體化改革試點産業基地,總結品牌驅動、渠道驅動、服務驅動、平臺驅動、研發驅動5種模式、15個典型案例,為各地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浙江還創新開展內外貿産品“同線同標同質”工作,推廣“一次認證、多國證書”國際認證互認模式,已取得證書350張,並搭建“三同”線上平臺,註冊企業783家,上線産品1301種。
為了企業能拓寬行銷渠道,2022年,浙江舉辦各類出口轉內銷活動280余場,實現出口轉內銷超1300億元。
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浙江通過數字化改革,搭建內外貿一體化服務場景。浙江信保統籌發揮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與國內貿易信用保險的協同作用,為我省企業開拓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提供對應的産品與服務。2022年1月至11月,累計承保支援我省(不含寧波)外貿出口約855.4億美元、國內貿易額約281億元人民幣。
但內外貿一體化最終的發展主體終歸是企業本身。政府做好了培育引導工作,接下來靠的還是企業自己。
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認為,要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戰略,關鍵還是企業要為目標用戶創造更多價值,“通過發揮自身特長,創新商業模式,與時俱進,深入洞察目標用戶的需求,提升産品力和品牌力。”作為一家老牌跨境電商企業,樂歌在亞馬遜、沃爾瑪、雅虎等電商平臺的升降桌品類銷量排名中長期位居第一,海外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全琳珉 段瓊蕾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