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5%以上,浙江的目標為何這樣定?
發佈時間 | 2023-01-13 08:56:41    

   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發展預期目標最受關注。

  5%以上。這是浙江今年給出的數字。

  去年,在三重壓力以及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的影響下,浙江頑強打拼,保持了穩中求進的發展態勢。

  在此基礎上,提出5%以上的預期增長,有人擔心低了:在防疫政策調整背景下,是否有些保守?有人感覺高了:今年國內國際發展形勢仍存諸多不確定,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

  怎麼看5%?

  一、多方因素看過來

  去年底,隨著防疫政策調整,發展迎來更好預期,浙江蓄勢待發,開始“全力拼經濟”。

  此時提出5%以上的GDP預期增速,綜合考慮到多方面因素。

  首先,要看清當下發展形勢。

  防疫政策調整,並非一勞永逸,在預期人流物流商流更加暢通的同時,要看到經濟社會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情況。

  年內疫情還會帶來哪些影響?對外開放面臨的新變化如何應對?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量與評估的問題,也都蘊含著潛在的發展風險。

  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正是為了更好地應對發展的不確定性,統籌好安全與發展,守住底線。

  其次,疫情三年造成的影響不可忽視,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呂淼認為,當前不論是建設保障房以穩住地産投資,還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對衝總需求不足,都需要充足的財政支援。

  過去3年,在疫情衝擊下,我國稅收受到影響。2022年1月至11月,全國稅收收入152826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3.5%,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7.1%。

  同時,受土地出讓收入大幅退潮影響,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預算完成度也深受影響,這些都是不得不面對並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最後,要對標國際發展大勢。

  面對經濟全球化大勢,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可以獨善其身。

  從海外的經驗來看,逐漸走出疫情、消費環境逐漸改善的大方向是確定的,但受疫情反彈和居民自我防護意識加強的影響,短期消費仍然承壓。

  世界銀行1月10日發佈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7%,較去年6月預測下調1.3個百分點,為近30年來第三低水準。去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也將2023年預期下調至2.2%。

  “但考慮到浙江産品的技術升級和成本優勢依然存在,浙江製造的出口競爭力仍然高於疫情前的水準。”呂淼説。

  二、大時空裏找定位

  看清5%,要將其放到更大的時空中。

  共克時艱,全國一盤棋,把發展預期放入全國坐標係很有必要。

  先看浙江建立跨省域經濟聯繫的“根據地”:長三角。

  1月11日,上海政府工作報告出爐,2022年上海GDP預計達到4.45萬億元,2023年預期增長5.5%。

  作為區域“龍頭”,上海的向好預期給長三角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12日,廣東政府工作報告出爐,2022年廣東GDP預計達到12.8萬億元,預計增長2%左右,2023年預期增長5%以上。

  同為經濟大省,浙江與廣東一個東向窗口,一個南向窗口。兩省體量雖有差距,但在全國發展中承擔的責任與發展的路徑確有相似之處。

  結合兩省去年經濟發展的類似狀況以及對今年經濟發展形勢的相似研判,不約而同地提出5%以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交叉驗證了目標的科學性。

  空間對比,能找到尺規、強化發展信心。拉長時間軸,則能更加理性地看待5%。

  經濟目標縱然經過精密計算得出,但也是基於當下發展環境做出的判斷。因此這個目標是預期而非底線,是可以隨環境變化動態調整的而非封閉不變的。

  允許波動,看到經濟發展的長期性,是透過目標看發展的前提。

  報告中提出,到2027年GDP達到12萬億元。2023年的5%以上只是未來五年的一個階段性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把年度目標割裂開來,發展形勢在變,每一年也都會根據上一年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以達到最終的12萬億元。

  目標固然重要,但允許調整、不因沒完成目標而氣餒,才是樹立發展自信的關鍵所在。

  三、重拳迭出闖難關

  目標如何完成?浙江已有動作,而且很重磅。

  1月9日和10日,浙江相繼召開2023年經濟政策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出臺“8+4”政策體系;全省2023年實施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工作部署會,部署全年重大項目投資工作。

  前者以高效整合的政策供給堅定發展信心;後者則旨在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壓艙石”作用。

  “開個好頭。”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説,進入2023年,一刻都沒閒著,梳理政策、項目成為日常。

  據了解,2023年浙江已安排第一批791個項目,今年計劃投資8337億元,其中新建項目251個,續建項目540個。

  後續,浙江將圍繞當下的難點、自身的特點以及發展的重點採取一系列措施。

  難點在哪?促消費。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被放在今年經濟工作的首位,並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為什麼難?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葉建亮認為:消費不像投資,靠推動政府和企業擴大投資就可以有明顯效果,要刺激消費,功夫不在消費本身,而在消費之外。

  為此,浙江提出鼓勵消費模式、消費業態、消費場景創新,打響“浙裏來消費”品牌,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5%左右。

  對平臺經濟和房地産市場的關注,則在路徑和領域上,為促消費打開更大體量的空間,推動消費提質。

  特點在哪?企業、産業和開放。

  報告中,能看到許多具有浙江辨識度的表述。

  實施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浙江將加快打造營商環境最優省,擦亮民營經濟這張“金名片”。

  聚焦“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建設。這將進一步提升産業發展品質,優化製造業結構。

  精心組織千團萬企“走出去”拓市場搶訂單。把火上熱搜的行動變為常態之舉,確保出口占全國份額保持在14.5%左右。

  正在成長中的天台山蒼山産業集聚區。

  重點在哪?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

  今年是“山海協作”工程和“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實施20週年,以此為新起點,浙江將持續提高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水準,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

  報告提出著力提升縣城承載能力;促進山區海島縣高品質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科技強農、機械強農”行動等。

  今後五年是浙江奮力推進“兩個先行”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努力實現5%以上的目標,就能為走好新征程打個樣。

  2023年,可期可盼。

  【代表委員訪談】

  浙江如何“全力拼經濟”?代表委員這麼説——

  省人大代表、巨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仇建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拓市場搶訂單引外資,進一步擴大開放型經濟發展優勢,這些讓我印象深刻。

  圍繞今年經濟增長目標,作為製造業企業代表,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完善全球佈局,夯實國際研發和渠道優勢,不斷做大做強中國民族品牌,加快推動浙江製造走向世界。同時,巨星還將統籌利用好全球資源,佔領國際價值鏈制高點,讓優質的國際化生産技術、人才實現回流。

  省政協委員、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 蔣偉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山海協作”工程和“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實施20週年為新起點,持續提高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水準。浙江要在産業培育、鄉村建設、農民共富上協同發力,在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生活品質同質化上同步推進,加大投入力度、補齊發展“短板”,穩住農業這塊“壓艙石”,讓千萬農民增收共富、山區海島縣高品質發展成為經濟增長不竭動力,讓2023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更均衡更協調。

  省人大代表、浙江省松陽縣委副書記、縣長梁海剛:

  山區縣是推動全省實現經濟目標的重要力量。

  2023年,我們將抓住“千項萬億”工程契機,目前初步謀劃年度省市縣重點項目54個,總投資超570億元。此外,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深化“鏈長制”,聚焦“綜合交通、不銹鋼管、茶産業、中醫藥”四大産業鏈條,加快傳統不銹鋼管産業轉型升級,打造新賽道智慧交通新增長極,再造一個線上茶葉市場,發展全域康養、古村民宿等富民産業,強化招大引強,力爭全年新招引大項目22個以上。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王世琪 祝梅 鄭亞麗/文 姚穎康 呂之遙 魏志陽/攝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