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莫文巷,住在周邊的居民或者每天要到文二街農貿市場買菜的人肯定不陌生。也正因為有這個菜市場,莫文巷周邊每天都是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的樣子,處處透露著市井生活的煙火氣。但久而久之,路面破損、人車擁堵、環境衛生和嘈雜紛擾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居民希望整治的訴求聲也日趨增多。此次隨著一排排施工圍擋的搭建、店舖的拆除,莫文巷周邊徵遷整治工程正式拉開帷幕。
文二街農貿市場建成于1999年,期間市場方也多次對門口道路加強勸導管理,對市場內部進行提升,隨著時間推移,周邊人車流量劇增,加之市場週邊半露天小商品攤位越開越多,道路便顯得越發狹小,日常管理常常顯得捉襟見肘。
為此,屬地西溪街道在西湖區政府的領導下以及區住建、區綜合行政執法、西湖城投、産權方等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援下,正式啟動了對莫文巷及其周邊的徵遷整治工作。
目前,莫文巷已完成全線瀝青鋪設、標誌線劃定等基礎道路提升,解決了以往路面坑洼、雨天積水帶來的出行不便等問題。同時,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對整治過渡期間進行日常道路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周邊非機動車無序停放,人車通行困難的現狀。
與此同時,西溪街道也迅速成立專班,火速開工。僅用時四天,便完成了農貿市場週邊全部共29家商鋪23位承租人的騰退簽約工作,贏得了整治提升的開門紅,目前該區域已正式進入拆除階段。
此次拆除的29家商鋪涉及炒貨加工、服裝、保健品、床上用品、家電維修、小百貨、糧油製品、餐飲、水果、鮮花及喪葬用品等10余种經營業態。人員複雜、業態種類繁多,給評估、動遷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但上至西溪街道主要領導下至基層工作人員,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與徵遷主體單位一起充分發揚“磨破嘴皮、踏破腳皮”的徵遷精神,全力以赴、全員發動,順利拿下這項艱巨的任務,創造了西溪街道騰退簽約新速度。
簽約過程中有這麼一位店主,她的心路歷程幾乎可以代表商販們的普遍心態。她在這裡開店舖多年,主營一些日常的小百貨,起初並不願意騰退。因為這裡不僅地段好,周邊住宅小區多,還能享受農貿市場帶來的人流輻射效應,也因為開店多年,對這一帶已經有了感情。平常熟悉的老主顧去菜場買完菜便會來這裡轉轉,和她嘮嘮嗑,順帶還買點小東西。而她收攤前也會去對面市場買些菜,非常方便,與市場裏的經營戶也都成了朋友,這裡讓她有了一份歸屬感。這一下子讓她搬走,屬實不太容易接受。
街道專班人員為此多方協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她也意識到政府這是在辦一件好事,自己得顧全大局,環境好了秩序規範了對大家都好。這些天她也在別處物色到了一個小店面,今後有了新的落腳地。工作人員幫著一起算了徵遷能拿到的補償也能彌補搬遷騰退這期間的損失。而且聽説部分做糧油的攤位今後還能遷入到市場內成為“正規軍”,她也替他們開心,因此幾番權衡之後,她終於在協議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農貿市場是不是要拆了?”“以後是不是沒有地方買菜了?”這無疑是徵遷整治啟動以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關係到百姓手中的菜籃子,就是一件需慎之又慎的事情。徵遷整治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百姓,自然制定的每個計劃都要貼近群眾,要接地氣,不能為了美觀整潔而搞一刀切,忘了造福百姓的初心。為此,區政府及街道在研討農貿市場整治方案時多方走訪調研,傾聽民聲,幾易其稿,最終決定通過綜合整治的形式提升市場整體環境,優化內部設置,改善居民購物體驗。後續,農貿市場北側還將新建立體停車庫,南側設置生態停車場,通過分流市場車輛、規範路面停車,緩解周邊道路停車難的現狀,實現市場入口主幹道人車暢行。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俞倩玉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