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杭城各醫院急診患者數量回落 但仍"一床難求"
發佈時間 | 2023-01-06 09:06:38    

   杭州市民劉女士前天陪陽了的老父親去醫院拍CT,76歲的父親診斷為:兩肺散在感染、病毒性肺炎。“但醫生説沒床位,所以當天我們沒有住院。沒想到,回家第二天爸爸又開始發燒了。”劉女士忙不迭地找人到處打聽:

  現在哪個醫院住院有床位?

  前天,市民馬先生80歲的老丈人因重度肺炎住進醫院,家人辦完手續住下才發現,原來他們住的是血管外科的病房,同病區也住了其他肺炎病人。馬先生了解了一下,醫院血管外科、心內科不少床位都讓給呼吸內科肺炎病人了。

  隨著第一波感染高峰逐漸過去,最近幾天,杭城各家醫院的急診、住院情況如何?

  橙柿記者採訪了幾家醫院,發現急診患者的數量較前段時間有所回落,但ICU和重症病房仍然壓力頗大,床位幾乎都處於滿員狀態,很多需要住院的患者可能會遇到“一床難求”的情況。

  針對這樣的情況,各大醫院也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應收盡收”,盡一切可能保障危重症患者及時得到救治。

  浙大二院:

  第一撥重症病人尚未出院

  為一部分患者設立了過渡專區

  浙大二院副院長張茂介紹,目前浙大二院急診的總量有所下降,發熱門診就診人數已經回落。ICU進入高位平臺期,第一撥重症病人的出院高峰還沒來,導致床位需求越來越大。

  浙大二院濱江院區重症監護3病區負責人、麻醉手術部副主任鄔偉東説,目前他所管轄的病區30張病床都已滿員,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

  “目前通過我們的後續治療,還能夠保持病人一定的好轉率,每天都有一定比例的病人從重症監護室轉出,從而保證醫院病房整體有序運作。” 鄔偉東説。

  有很多患者擔心,如果要來住院,是否會遇到“一床難求”的情況?對此,張茂表示,重症的、需要馬上得到特殊治療的病人,目前浙大二院基本上做到“應收盡收”,市民不用擔心危重症會有住院困難。

  在病房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醫院如何保證危重病患能夠順暢住院?浙大二院網路醫學中心主任葛芳民表示,浙大二院致力於推動新冠輕症病人的“網際網路問診”,讓症狀不那麼嚴重的患者在家就可以看診。

  “這段時間,醫院還徵用了普通內、外科的床位,配套相應的設備,層層布點,根據病人的增長數量,持續擴容重症監護的床位。在人力配置上,也以重症監護專業的醫生作為‘種子’,帶動其他內、外科的醫生學習相應知識,共同奮戰在重症監護的前線。”

  副院長張茂説,醫院還特地設立了一個Stepdown單元,作為過渡專區,專門收容那些在重症監護室症狀已得到緩解,但轉移到普通病房還是有一定程度風險的病人。

  目前,由全科醫學主任郭誼負責的Stepdown病區大概有40多張床位,根據病人數量的增加後續會繼續擴容。在Stepdown病區的病人情況漸漸穩定後可以轉去普通病房,部分狀況好的患者甚至可以直接辦理出院。

  66歲的患者老李,不久前由120送到浙大二院,他既往患有小腦萎縮,病情危重,一度呼吸衰竭,在急診搶救時採用了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等。在一系列對症治療以及俯臥位通氣治療後,老李順利拔除了氣管插管,3天后轉入stepdown病區,繼續對症治療,目前病情已有明顯緩解。

  張茂副院長説,通過這個過渡專區的設置,醫院盡可能將重症病房留給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從目前情況來看,危重症的病人來到醫院都能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救治。

  浙江醫院:

  老年人在ICU沒有7-10天的住院時間可能挺不過來

  離開ICU後,還需在呼吸科等病房住院5-7天

  浙江醫院三墩院區重症醫學科主任蔡國龍介紹,浙江醫院兩個院區ICU平時的床位大概是51張,按照ICU標準配置的病床有170張,較之前增長了2倍多。除此之外,還有91張床位屬可轉化重症床位,用於收治一般重症的病人。

  昨天下午,浙江醫院三墩院區,病人血氧下來了,醫生幫他用皮囊輔助呼吸,按了一會兒氧飽和就上來了。

  浙江醫院醫務部副主任楊傑表示,可轉換ICU的病床包括靈隱院區4病區的30張床,三墩院區18病區的23張床,兩院區CCU和NICU床位38張,隨時準備擴容。

  蔡國龍説,目前浙江醫院兩院區ICU留存病人160人,醫院為應急也做好了準備,短時間內還能再容納10個重症病人。重症監護室也派出醫生,和急診醫生一起梳理病患,確保落實衛健委提出的“病患在急診滯留不超過12個小時”。目前浙江醫院對危重症患者應收盡收,暫無排隊情況。

  “我們現在每天救治的、需要氣管插管的重症病人大概為10-15人。整體病患數量還處於一個動態變化中,ICU收治的病人前兩天有所回落,但重症病人數量整體仍在高位運作。”蔡國龍強調,“90%的危重症病患是75歲以上的老人,這也是這波疫情非常鮮明的特點。”

  另外,病情進展快也是這次疫情的特點之一。

  蔡國龍説,由120送來的病患基本都是呼吸困難、缺氧,氧飽和度在80左右,其中有5%-10%的病患是在家裏拖的時間久了,送到急診時血壓已經受到影響,甚至需要心肺復蘇。而ICU的病患基本都是有糖尿病、高血壓、腦梗、尿毒症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

  “這次新冠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病程長,老年人在ICU沒有7-10天的住院時間,可能挺不過來。”蔡國龍表示,第一撥收治的病人中,目前已經有十個病人陸續從ICU轉到了普通呼吸科病房。

  “有一個85歲的老爺爺,我印象很深刻,送來的時候檢查出來是‘大白肺’,治療三天后就大面積吸收了,第四天氣管插管拔掉,現在已經離開ICU了。”

  在ICU的病人命運各有不同,有的好轉離開,也有的沒能挺過去。

  “其實很多病人在治療5-6天后,核酸就轉陰了。但因為基礎病嚴重,後續併發細菌感染,再加上高齡,治療就非常困難。”蔡國龍説,一般重症病人離開ICU後,還需要在呼吸科等專科病房住院5-7天,身體狀況穩定後才能辦理出院。

  浙大邵逸夫醫院:

  全院病床統一調配

  積極主動探索借用民營醫院的可用床位資源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醫務科科長戴勝介紹,近幾天,醫院急診接診總量總體有所回落。

  “急診日接診最高紀錄出現在上週六(12月31日),當日慶春院區和錢塘院區兩院區急診共接診2450人次,送搶救室搶救134人。最近兩天,兩院區急診接診量下降到平均每天1600-1700人次左右。”戴勝説,儘管急診接診量有所回落,需要送搶救室的危急重症病人依然很多,總量與之前一段時間相比基本持平,最近兩天每天依然有110-120人次左右。

  由於每天都有大量危急重症患者被收治入院,床位的需求量居高不下,對此,邵逸夫醫院進行了相應的分層處理。

  “危急重症患者肯定是優先考慮的,送到搶救室的患者基本保證能在當天被收治入院;情況相對嚴重的患者收到呼吸重症病房,呼吸重症病房主要起到橋梁作用,通過規範化的治療和護理,儘量避免患者轉成危重症,情況好轉後及時轉到普通病區,確保醫療救治資源的最大可用度。全院病床統一進行調配,以便隨時根據當下的情況將患者送去合適的病區。”

  戴勝提到,目前,醫院還在積極主動地探索民營醫院的可用床位資源,進行暫時借用,將邵逸夫醫院的人力、醫療救治水準投射到民營醫院。一方面,將情況相對穩定的患者分流出去,可以減輕本院醫療壓力,以便把資源盡可能留給危急重症患者;另一方面,患者在外院也可以享受邵逸夫醫院的同質化醫療服務及管理,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

  另據介紹,邵逸夫醫院特地組建了專業專職的俯臥位通氣治療工作組,又稱“趴趴隊”。“趴趴隊”由專科醫生和康復醫學科醫生主導,康復治療師和護士組成。兩院區團隊成員共30人,3到4人一組分工合作,將ICU常規開展的俯臥位通氣治療模式覆蓋到所有集中收治的呼吸重症病房,甚至是全院新冠病人。

  1月2日—1月4日,醫院普通病房的普通型及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2078人次,實施俯臥位通氣治療病例數為1716人次,其中禁忌證173人次,拒絕治療76人次,實施佔比93.82%。

  “通過有效的俯臥位通氣,患者氧合均取得了較好改善,呼吸重症病房患者好轉轉出至普通病房從0個提升至5個,加重而插管的人數從9個減少為2個。”浙大邵逸夫醫院護理副院長莊一渝表示,保質保量的俯臥位通氣有助於解決緊張的醫療資源問題,減少呼吸機等重症救治資源的佔用,使重症救治能力最大化。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特別成立了床位協調小組

  加快從搶救室到收治住院的過程

  秉承“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原則,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所有病區均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優先保障急症和危重症患者住院治療。

  目前,醫院設立亞重症病區3個,在原有重症監護病房擴容的基礎上,又新開設1個重症監護病區,已全部投入使用。正在籌建的另一個重症監護病區近日也將投入使用,全力投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同時,醫院特別成立了床位協調小組,加快從搶救室到收治住院的過程。評估搶救患者體徵相對穩定的,儘快轉運至病房,從而保障了新一撥需搶救患者能及時進入搶救室治療。

  此外,醫院還把麻醉師派到急診、ICU、120等加強氣道管理,並專門成立醫療救治組以及中醫治療小組,指導各病區救治工作,確保專業規範。

來源:杭州日報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