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知識分子應該成為社會的良心
發佈時間 | 2023-01-05 16:54:39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最近的一些視頻,再次引發大眾熱議。這個幾乎快被人們忘記的院士,再次闖入大眾視野。

微信圖片_20230105165142.jpg

  01

  高福院士最近説了這樣幾句話:

  新冠疫苗只防重症死亡,預計未來半年內還要接種一次。

  醫院不是菜市場,應該逐漸過渡到預約制。

  真算得上是神人神語,也是雷人雷語。尤其是後一句。在民眾求醫心急的時刻,這樣冷靜的話讓人格外心寒。

  如果僅僅從冷冰冰的所謂市場角度講,也許這話並不太過離譜。但是放在民眾受煎熬、感染率正大幅上升的時間節點上,這番話就給人一種被高高在上的專家們拋棄的傷感。

  專家、學者以專業的知識和高度的理性受到社會的推崇和尊重,所謂“傳道授業解惑”的素質基本需要具備。因此,在對於某一個事實做分析、做預測、做判斷的時候,一定要遵循科學理性的法則,要做到“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給民眾以定心丸或者必要的提醒、預警。

  倘若信口開河,置民眾的情緒于不顧,往往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疫情大面積、大範圍傳染之際,需要理性的光芒,需要真實的説法,需要引領民眾的情緒,既讓他們認識到現實的嚴峻,謹慎處之,又要讓他們知道處置的路徑,看到希望。

  02

  大眾不服或者反感高福院士的一些説法,不是特別針對他,在更廣泛的意義上,人們是對不少專家傳遞專業知識的方式和態度提出質疑。

  作為具備獨特領域專業知識的專業人士,除了擁有的專業水準,更應該具備説真話的基本良知。人云亦云算不上是負責任的態度,自話自説也有負於特別的身份。

  特別是國家的兩院院士,更是行業裏面的頂尖專家,也就是最權威的人士,其研究成果或者是在社會公眾場合發表的言論,都會有非常大的引領作用。

  2020年武漢疫情爆發的時候,高福院士因為在公眾面前的一段話,受到廣泛的質疑,最終成為網路攻擊的對象。

  但是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大家對當年的事情已經有更深刻的了解,對於高福院士當初所説的話,也沒有以前那樣激動或者反感。甚至多數人已經不記得他當年説過什麼“神語”了。

  大眾在乎的是,作為社會的良知,任何一個具備普通大眾不具備的專業領域水準的知識分子,都應該從民眾的迫切需求出發,説清楚現實的困境和解決的辦法,而非説一些不著邊際、遠離現實、似是而非的廢話。

  03

  知識分子要成為時代的良心。

  這幾乎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賦予知識分子的重任。既是重任在身,就應當謹慎待之。説出的話必須真實,給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要科學有效。尤其不可以朝東暮西,説法不一,失去公信力。

  疫情防控以來,個別所謂的專家學者,本該肩負重任,用好擁有重量的話語權,給不時陷入迷茫的民眾和社會指出一條科學理性的前行路徑,讓人們認清疫情本有的嚴重程度,做好科學的防護措施,盡最大努力減輕病毒對於民眾的傷害、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讓人不安的是,一些專家並不珍惜擁有的話語權,或者説根本不具備符合民眾期望的專業水準,信口開河,朝“語”夕改,不僅沒有減輕民眾的迷茫和困惑,反而讓大眾更加不知所從。

  這樣的專家何以服眾?何以符合那些讓人肅然起敬的頭銜?何以對得起知識分子應肩負的使命、應珍藏的良知?

  俯下身來,傾聽民聲,説一些有溫度有情懷的話去除自以為異常客觀所攜帶的寒意。有時候,所謂理性的高高在上,往往脫離民眾的現實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

  這是專家學者應當具備的基本情懷,也是社會良性迴圈應當具備的人文力量。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