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創新能力15年來首次爭先進位 全國第四的含金量在哪?
發佈時間 | 2022-12-21 08:34:09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下稱《報告》)日前發佈,浙江省創新能力綜合排名躍居全國第4位,實現15年來首次爭先進位。《報告》顯示,浙江省的知識創造指標上升2名,目前位列全國第3位;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指標保持穩定,排名分別為全國第3位、第4位和第4位。

  超常規投入,體系化佈局,全方位改革。近年來,浙江在“網際網路+”、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和創新策源地建設中成績亮眼,形成了抓創新促發展的濃厚氛圍,打造了一片科技創新的沃土。

  沃土之上,風起雲湧。超常規佈局的高能級科創平臺、不斷涌現的標誌性科技成果、快速增長的創新型企業、愈發緊密的産學研合作,為這次來之不易的進位注入動力,讓這個“全國第四”實至名歸。

  布 局

  今年,在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公佈的全球前100個科技集群中,杭州排名首次進入前20,位居第14位,超過了倫敦、洛杉磯等城市。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是這座創新城市的主動脈,也是浙江創新型省份與科技強省建設的主引擎。全省60%的國家科技獎和省科技獎一等獎、70%的國家重點實驗室、80%的國家“傑青”“優青”人才都在此匯聚,為科技創新積蓄源源不斷的養分。

  以科創走廊為支撐、實驗室為主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為重要支點,浙江高能級科創平臺體系的佈局已經明晰,“十聯動”創新生態活力充沛。

  10家省實驗室,覆蓋三大科創高地的戰略性、基礎性研究領域,基本完成“戰略拼圖”。“國字號”創新平臺也頻添利器,之江實驗室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1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相繼獲批。它們,是源頭知識創新的重大科研載體、“國之重器”的孕育和誕生地。

  6家首批省技術創新中心,佈局智慧工廠、智慧汽車、高端化學品、現代紡織、積體電路、智慧感知等技術領域,未來三年還將擴充至10到15家。它們,寄託著浙江對實現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提升雙聯動的期望。

  兩個國家大科學裝置——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落地浙江。一個服務於地質工程、新材料製備,另一個瞄準深空深海探測需求。它們,讓未知世界近在咫尺,讓高難度研究課題的開展、戰略性科技難題的突破成為可能。

  一條走廊、一眾平臺、兩大裝置,佈局的“大手筆”,傳遞出浙江科技創新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魄力和決心。

  造 峰

  《報告》的指標體系,重點考察了一個省域的研究開發投入及專利産出等成果。

  數據顯示,2021年,浙江省的研發經費支出達2157.69億元,十年間增長了足足2倍。研發投入強度,即全社會研發支出佔GDP的比重達2.94%,超過歐盟15國平均水準。今年,全省科技創新大會更是提出了一個令人矚目的目標——到2027年,我省研發投入強度要達到3.4%。

  不遺餘力的投入,換來不斷涌現的重大原創成果。

  在三大科創高地、15大戰略領域建設中,全省各大實驗室、高水準研究型大學、一流科研院所、重點新型研發機構接連交出令人矚目的答卷——之江實驗室聯合浙江大學研製出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産權類腦晶片的類腦電腦,同時也是全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電腦;西湖實驗室首次解析新型冠狀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為疫苗和藥物的研發奠定了基礎……此外,在數字安防、工業網際網路、高端磁性材料等領域,浙江也實現了技術水準領跑全國。

  高原造峰,背後是無數科技人才的奮力攀登。

  從引才、育才,到用才、留才,浙江在人才工作上做足文章。深挖全球人才蓄水池,實施“鯤鵬行動”等國家和省級人才工程,推動高層次人才引進提速。壯大高校人才培養主陣地、青年科技人才生力軍、人才隊伍基本盤,完善人才全供應鏈。同時不斷創新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機制,放權賦能力度持續加大。

  聚天下英才共建浙江、發展浙江的生動局面已然形成——目前,我省已累計培育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193個,全省研發人員數五年增長超50%。近兩年,全省的11個設區市全部實現人才凈流入。

  聯 動

  科技創新一張卷,企業既是出題人、答題人,也是必不可少的閱卷人。

  眼下,浙江各地高新技術企業蓬勃發展、百花齊放,構成了一股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也為重大項目的落地、創新鏈産業鏈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廣闊的機遇。

  看數量,在科技企業“雙倍增”計劃的深入實施下,2021年,浙江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86萬家,十年間增長了5倍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從0.56萬家增長到8.66萬家,增長更是高達約15倍,具備強大核心技術能力、創新整合能力的科技領軍企業累計達到62家。

  拼實力,“5個百分之八九十”的格局説明瞭企業在我省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當前,企業的研發投入、科技人員、研發機構、承擔科技項目、授權專利均佔據全省總量的80%至90%。

  《報告》同樣顯示,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發經費內部支出額中來自企業的資金增長達到62.52%,在全國各省份中的排名提高了4位。産學研合作的良好生態可見一斑。

  最後,看生態。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在浙江大地上形成了一個個面向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的高新産業集群,它們匯聚了大量創新要素,讓創新主體間的互通與合作成為常態。

  杭州高新區著力打造智慧物聯、智慧健康、智慧製造三大産業生態,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和智慧製造産業高地;寧波高新區集聚一批重點研發機構、企業孵化器、加速器,促進新材料産業鏈、創新鏈和供應鏈的深度融合;溫州高新區聚焦鐳射與光電、先進裝備製造兩大主導産業,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湖州莫幹山高新區從零起步培育地理資訊産業,已成為全國地理資訊産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

  “全國第四”是全新的起點。接下來,我省還將繼續重塑省域創新體系,提升創新整體效能,期待在新領域、新賽道上制勝未來。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見習記者 涂佳煜 通訊員 王明月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