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面對疫情高峰衝擊:穩消費,信心比黃金珍貴
發佈時間 | 2022-12-14 08:39:42    

   “全樓商家的平均到崗率已不足20%”“全天進入商場的客流量少之又少”……

  這兩天,在浙江各大商場為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後的人流回歸高興時,網上流傳的一則來自北京的通知給大家剛剛燃起的熱情澆了盆冷水——12月12日,恢復營業不久的北京西單明珠商場,因客流下降,員工不足,關閉大部分樓層,僅保留部分餐飲。

  雖有媒體報道稱,明珠商場已取消該通知,但此事不免引人深思——防疫政策調整後的消費紅利能持續多久?疫情高峰來臨後,各大消費場景又該如何應對?

  明珠廣場的警鐘

  明珠廣場的部分封閉,與過去三年因疫情防控政策帶來的情況截然不同。

  此類情況出現,主要是因為防疫政策調整後出現的感染高峰——工作人員感染導致供給側缺失,消費者感染導致需求側缺失。

  在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浩興看來,這是種必然。他認為,“新十條”出臺後,鋻於新冠病毒極強的傳播能力,大面積感染不可避免。

  影響還未波及浙江。“新十條”出臺後的首個週末,記者曾走訪杭州各大商圈,一片消費復蘇的欣欣向榮場景。

  明珠商城敲響了警鐘,浙江遲早要面對感染高峰,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判斷,這個高峰將在一個月內到來。

  屆時,線下消費場景生意每況愈下,眼前的欣欣向榮,是否只是曇花一現?

  回答這個問題,要理清線下消費恢復的邏輯。

  疫情暴發的三年裏,給線下消費帶來巨大衝擊,有些影響甚至不可逆。關停的店舖、蕭條的商業街、稀疏的人流,整個消費生態像被扯開了一道巨大的傷口。

  消費要想真正恢復,需要市場自愈。

  而自愈,要靠人民群眾對新冠病毒建立起全新認識,進而産生消費信心,以及整個國家在與新冠病毒長期鬥爭中逐漸健全的防疫機制。

  這些,都需要時間。

  需求側的信心

  面對當下的消費復蘇,欣喜之餘需要理性,更需要自信,尤其是來自需求側的信心,那是催生供給、推動消費的活力源泉。

  對此,趙浩興很樂觀。“消費者‘陽過’後,一來對病毒的了解會加深,以往因未知而不敢出門的恐慌情緒會減少;二來管控措施少了,出門消費的人也會變多。”他認為,浙江即將面臨的困難就像黎明前的黑暗,“疫情高峰過後,大約在明年三四月份,消費會快速回升。”

  觀察消費需求的視角也不能局限于線下。疫情三年,催生了更加完備、系統的線上消費場景。隨著越來越多線下店搶抓機遇打開線上渠道,線上消費與線下消費的關係也逐漸從過去的“對立”轉向“互補”,對消費需求的反映也不再是簡單的此消彼長。

  防疫政策調整,對線上消費的利好更加直接——物流必然會日益暢通。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12月1日至12日,全網攬收量約為43.03億件,同比上升5.6%。12月12日當天,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攬收郵(快)件4.53億件,與2021年“雙12”基本持平。

  這直接反映了目前國內的消費需求並沒有啞火。只要需求在市場就在,市場在消費就在。我們有理由期待,風波曆盡後重新暴發的消費活力。

  供給側的態度

  風波將至,受影響最大的還是供給側。需求側面對的只是“買不買”的問題,供給側則要考慮“怎麼活”。

  出乎記者意料的是,面對疫情高峰,浙江的各大商場表現得十分淡定。

  “該幹嘛幹嘛,畢竟三年都這樣過來了,我們的心理素質已經被鍛鍊得很好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疫情剛剛暴發的時候,其所在的商場就封控過一段時間,哪怕是那個時候,許多導購也轉戰線上直播,最終銷售額仍有疫情前的兩三成,成功熬了過來,“所以不論未來會面對什麼樣的情形,我們都有信心。”

  也有不少從業者向記者表示,對於可能出現的大面積感染,大家都有預期,所以很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他們認為,後面的兩三個月,甚至是五六個月,都要做好思想建設。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疫情早已淬煉出供給側平和的好心態以及轉型後的好身板。也因此,這種“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絕不是所謂“擺爛”。

  即便如此,防疫的弦仍然不能松。供給側的每一環,都更期待一個更加有序的消費環境,這需要努力實現高水準的運作與管理。

  上述從業者表示,當下,浙江各地都在倡議全民戴口罩,他們正是倡議最堅定的擁護者。“我們會堅定地做好各方面的消殺工作,提醒商場內的消費者戴好口罩,至少要保證自己的經營場所不是大面積感染的源頭。”他説。

  有專家建議,萬一商場遇到“大家都陽了”的情況,首先是要努力維持正常營業,即使客流少,也要做好服務,滿足社會面上的基本保供需求。除此,在感染高峰過去之後,供給側也要看準時機,找到發展的新機遇。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全琳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