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傳染病診治、疾控、醫療等領域權威專家回應大家關切:新冠可防可治,要有充分信心
發佈時間 | 2022-12-14 08:40:44    

   隨著近期“新十條”的落實,久違的煙火氣正逐漸回歸街頭巷尾。

  然而,防疫舉措的優化與調整,也讓部分人對可能到來的疫情高峰有點擔心,退燒藥和抗原檢測試劑盒不太好買,一些不科學的説法在網路上流傳。13日,針對大家關心的熱點話題,記者採訪了浙江省傳染病診治、疾控、醫療等領域權威專家。在他們看來,新冠病毒可防可治不可怕,大家要有充分的信心。

  仍要重視防護,但不必恐慌

  “和2020年相比,我們面對的病毒大不一樣了。”據浙江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孫繼民觀察,目前社會上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存在兩種極端,一種是覺得奧密克戎致病性減弱了,症狀不嚴重,就不重視個人防護了;另一種是對此感到恐慌,甚至有部分人最近在囤積大量藥物。

  在他看來,首先不用恐慌。與原先的阿爾法、貝塔、德爾塔等變異株相比,奧密克戎的致病力在下降,感染之後,大多數是無症狀或輕症。保持健康的心態,接受規範的治療,一般來説一週左右就能恢復。其次,仍要保持重視,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雖減弱,但傳播週期縮短、傳播隱匿性增加、傳播速度明顯加快,對脆弱人群並不友好,感染後存在重症風險,所以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

  “經過近三年的抗疫,我國醫療衛生和疾控體系經受住了考驗,可以説,最艱難的時刻,我們挺過來了。”在孫繼民看來,奧密克戎病毒致病力不斷減弱,與之相反,我們的醫療救治、流行病學調查、病原檢測能力等持續提升,為持續優化完善防控舉措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條件。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在過去近三年裏,我們的抗疫能力和抗疫信心顯著增長。接下來,如何將“新十條”落到實處,取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最優解,仍須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孫繼民認為,針對最新的防疫形勢,我們的目標是“削峰”和“緩疫”,也就是讓疫情的規模盡可能小,避免出現大高峰,並在出現陽性患者後進行及時管控,盡可能降低疫情的規模。

  “接下來我們防控的一個重點是聚集性疫情,早期發現並及時進行科學規範處置,儘量減小聚集性疫情波及地範圍。”孫繼民説,雖然各地不再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但關乎“一老一小”的養老院、福利院、托幼機構、中小學、醫療機構等重點場所,還要繼續開展核酸檢測和健康碼查驗;高風險崗位人員和高風險地區人員也要繼續進行核酸檢測,這對於早期發現疫情非常重要。

  如感染新冠,要分情況對待

  對個人來説,如果感染新冠病毒,也要分情況對待。“無症狀不用藥,有症狀的可以使用一些對症支援的藥物,包括可以疏風解表利咽止咳的中藥。”省中醫院副院長楊珺超提醒,如果確定無外出、沒有接觸過患者或感染者,可先監測體溫,居家按照普通的呼吸道感染進行治療。如果出現體溫持續不降、乏力明顯、持續高熱,或咳嗽加重、呼吸困難、精神狀態不佳等症狀,及時去附近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

  自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以來,醫療機構面臨著不小的考驗。記者了解到,目前醫院發熱門診就診患者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在社會面核酸檢測中,混管陽性,被賦黃碼;二是出現咳嗽、鼻塞或者流鼻涕等症狀,擔心自己“陽”了前來就診;三是與發熱門診既往接診相似的患者,比如因發熱而就診。

  可以預見,新冠感染者還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增加,醫療機構會如何應對?在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教授看來,為了避免由於新冠病毒感染者基數過大,導致有限的醫療資源不堪重負,出現擠兌現象,應當繼續推行科學精準的分級診療模式,“將現有的醫療資源用於真正需要救治的人群。”

  有人擔心,如果重症患者突然增多,醫院的床位夠不夠?對此,盛吉芳建議各級醫院按照“平戰結合”理念,在非重症住院床位與重症床位之間做好協調,若出現危重症患者短期大量增加,非重症床位可以向重症床位轉變。同時各級醫院還需要提升疾病的綜合救治能力,可建立由重症醫學科、呼吸科、感染科、心內科、檢驗科、精神衛生科等相關專科組成的醫療救治檢驗單元,便於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重症患者爆發性增加的狀態。

  “早陽早好”的説法靠譜嗎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許多人對一旦感染奧密克戎後應該怎麼處理,其實並沒有非常清晰的認識,也正因如此,會匆忙囤藥、囤抗原試劑盒。楊珺超説,這反映了部分人群面對疾病與疫情的焦慮。

  也有人説,既然感染後大部分人症狀較輕,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不再堅持防護,或者説“早陽早好”?

  “奧密克戎毒株傳播力強,我們都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但原先的防控措施還是有效的。”楊珺超説,日常仍要做好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等防控措施。

  對於“早陽早好”的説法,專家們則一致認為,“早陽”不一定“早好”,奧密克戎株感染以後,仍然存在再次感染的風險,並非感染一次後就終身免疫。

  還有人問,哪些情況容易發展成重症?疫情發生以來,盛吉芳多次參與新冠病毒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據她觀察,臨床上單純由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病情危重的情況比較少見,主要是由於新冠病毒感染導致原有的基礎疾病加重,這部分患者往往需要多學科專家團隊聯合救治。

  “我們這幾年搶救過的重症病人,大多是有基礎疾病的,比如尿毒症、肝硬化、腦梗和各類腫瘤性疾病,還有患者為系統性紅斑狼瘡、高血壓、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功能有缺陷的人群。對一些基礎疾病重或一般狀態不太好的老人來説,就算不是感染新冠,哪怕只是普通流感或者腹瀉,都有可能危及生命。”盛吉芳再次提醒,這些重點人群更要注意防護。

  有專家建議老年人這段時間不要去跳廣場舞、搓麻將和聚集聊天,孫繼民表示認同,這個階段,商場、菜市場也儘量少去,此外還要儘早接種疫苗。

  新冠疫苗接種,在“新十條”中被擺在了重要位置,除了強調堅持“應接盡接”原則,更將老年人接種放在重中之重。接種疫苗能防住病毒嗎?孫繼民説,接種後仍然感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接種完的感染者的病情會輕很多,對於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脆弱人群來説,這非常關鍵。

  近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發佈,中醫藥再度受到廣泛關注。回望三年來,中醫藥在戰“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5版《新冠肺炎防治方案》中均明確了中醫藥防治方法。

  楊珺超告訴記者,感染病毒的時候,人體會自動啟動免疫系統,由此産生一系列的症狀反應,中醫藥可以有效緩解某些不適症狀,比如針對發熱、咽痛等症狀服用清熱解毒解表的藥物;另一方面,從預防的角度,中醫藥的作用是“扶持正氣”,針對普通健康人群,則注重調理脾胃和補肺氣。

  “新冠常見的症狀比較多,主要集中表現為呼吸道症狀,有發熱、幹咳、乏力、呼吸不暢、腹瀉、流涕、咳痰等約十種,但臨床分型不同,表現不同,用藥需對症,不可盲目按照網傳‘吃藥順序圖’服用。”楊珺超提醒,用藥需謹慎,須遵醫囑,特別是藥物儘量不要疊加用,事先需要仔細查看説明書,看看是否有類似成分,以免出現用藥過量。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鄭文 陳寧 見習記者 林曉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