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為國記賬很榮幸 浙江2萬多個家庭被選為“國家記賬戶”
發佈時間 | 2022-12-02 08:49:13    

  買菜花了多少錢?發了多少工資?這些開支和收入明細,都被一筆筆清楚地記在記賬本上。

  11月以來,浙江2萬多戶家庭,不約而同開始為柴米油鹽等生活瑣事記賬。這可不是家庭傳統,而是因為他們“國家記賬戶”的新身份。

  住戶調查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開展的一項重要民生調查,被調查的“國家記賬戶”,要將每天發生的現金和實物收支情況,比如工資、出售農産品、購買商品等資訊逐項登記。這些數據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收入水準是否持續提高、收入分配狀況是否在改善等,進而為政府制定民生政策提供重要依據。

  為防止樣本老化,住戶調查一般5年一個週期。浙江這2萬多戶“國家記賬戶”,正是今年通過抽樣調查選出來的。

  在12月正式記賬前。記者跟隨調查員小徐,走訪了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街道某村的3個記賬戶家庭,看看他們的賬本長啥樣,他們又是怎樣記賬的。

  楊叔·四口之家

  先手工記賬再錄入系統

  “小徐,你啥時候來啊?”11月22日下午,得知我們要到府,村民楊叔早就翹首以盼。

  提起楊叔,小徐的表情格外輕鬆,他算是村裏記賬戶中既積極又細緻的一戶,“很認真很省事!”

  果然,一到楊叔家,還沒坐下,他就迫不及待地向我們展示最近的記賬成果:前幾天去吃喜酒,隨了個大紅包,記到支出裏;收到的房租,按照月度收入記下來……正説著,他又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小紙片,上面記著早上買的肉和菜的名稱、單價、數量和總額。

  看他一項一項地謄寫,我們忍不住問:“咋不直接在菜市場記下來啊?”他解釋,早上人多,又要問價格又得稱重量,根本來不及,乾脆先手工記下來,回家再錄入手機上的電子記賬系統。

  楊叔買菜後記的賬。

  只見楊叔點擊電子記賬本上的“記一筆”,早上買菜的花銷就被存檔:“油豆腐每公斤4塊錢,買了8兩,花了一塊六;毛豆每公斤12塊,買了2斤……”

  接下來,不到1分鐘,小徐就和楊叔核對好了社保等資訊,剩下的時間基本在拉家常,他妻子則熱情地把糖果往我們手裏塞。離開時,夫妻倆樂呵呵地招呼我們再去他家做客。

  走出去後,我們一路都在打招呼。看到在院裏晾被子的村民,小徐張嘴就是“嬸娘”,遇到年紀比較大的村民,先喊一聲“阿伯”。車子剛開出去沒多遠,一位約莫50歲的村民,就透過前車窗朝我們揮手,小徐隔著玻璃窗對他揚頭笑了笑,又向我們介紹:這是村裏的一個組長。

  村民們的熱情,讓我們感覺小徐在村裏很“吃得開”,讓村民記賬似乎也沒有想像中難。小徐倒是很清醒:這都是熟人的情面。小徐2014年回村工作,三天兩頭和村民們打照面,村民對她的熟悉和信任,讓她的調查員工作做得得心應手。“別人進不去的門,我還是能進去的。”小徐説。

  陳嬸·六口之家

  努力成為合格記賬戶

  “買菜記得很好,日用品記得有點少。”看著村民陳嬸零星的記賬明細,小徐一下子發現了問題。陳嬸不好意思地解釋:有的不知道要不要記,比如網上買的衣服。

  “只要花了錢,進了賬,都要記上去,資訊你放心,都是保密的!”小徐很有耐心,説著便指導她在“記一筆”上記下了前兩天的網購記錄。

  對於村民們的漏記,小徐一點也不意外。礙于習慣和認知,總會有幾筆賬成漏網之魚。小徐的任務就是統一好大家的認知,幫大家培養記賬習慣。

  從走訪的幾家記賬戶看,村民每天記得最積極的就是買菜。小徐説,像這種每天都會做的事,大家都不會漏記,反倒是偶爾的消費,比如加油、買車險等,大概率會忘掉。一個月的試記賬,就是讓大家習慣記賬這件事。

  “以後有了孩子,開支會更大。”聽小徐這樣説,陳嬸不好意思地笑了,原來就在11月12日,她的兒子結了婚。難怪進門時,我們發現陳嬸家的門窗上,都貼著大大的“喜”字。

  兒子結婚意味著,陳嬸家將從五口之家躍升為至少六口之家,多一個人就要多記上幾筆,這個任務可不輕。

  小徐沒有借此向她強調,記賬要一筆不落,反而用輕鬆的口吻出主意:“你看他們下班回來拿了快遞,或者在家點了外賣,都可以順嘴問一下,記一筆。”

  聽到這,原本不做聲的陳嬸,笑著點了點頭,算是默認了小徐的主意。

  記賬週期一般為5年,如果一開始就嚴苛要求,很多人會打退堂鼓,因此像陳嬸家這樣的大戶,小徐以鼓勵為主:“記賬要循序漸進,先讓他們養成記賬習慣,後面再慢慢加內容,逐步把家庭這本賬記準確。”

  讓人欣慰的是,現在雖説是陳嬸記賬,她丈夫也很上心,每天晚上都會問一句:“你記賬了沒?”他們正在努力成為合格的記賬戶。

  黃大伯·兩口之家

  菜價漲跌了然於心

  黃大伯70歲了,今年也被抽中為記賬戶。記賬,成為他單調生活的一個調味劑。

  來到黃大伯家,小徐嘴上喊著“阿伯”,人已經熟門熟路地走到客廳。頭髮花白的黃大伯樂呵呵地應和著,不慌不忙戴上自己的老花鏡,順勢從電腦桌上拿起一個紙質記賬本。

  紙質記賬本。

  小徐一邊檢查他家的試記賬情況一邊説:“阿伯年紀大了,用不來手機,手動記賬也是一樣的。”

  相比電子賬本,手工記賬會讓小徐需要花更多功夫。就電子記賬來説,如果系統裏出現連續幾天未記賬或是不常見的賬頁內容,她可以微信或電話聯繫這些記賬新手,而對於黃大伯手工記賬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就只能常來家裏看看了。

  好在黃大伯家就他自己和老伴,收入主要是退休金和房子租金,每天的開銷也就買買菜,記錄起來不算費事。

  翻開賬本,大致能想像黃大伯一天的生活。每天早上不到6時就起床了,先出去快走半個多小時,再到市場上買菜。黃大伯不喜歡到外面吃飯,因此每天都堅持買菜做飯。

  黃大伯説:“我買菜很細緻,會格外注意問價格,所以記得特別清楚。”

  果然追問下去,菜價的漲跌他都了然於心。芹菜就是個例子,黃大伯説,天熱的時候芹菜要八九塊錢一斤,現在只要四五塊錢。查看他的賬本,芹菜的確是“常客”,而他鍾愛芹菜的原因,是可以降血壓。

  黃大伯感慨,以前自己關心菜價,就是簡單地貨比三家,主要關乎自己的錢袋子,現在這些消費明細被記錄下來,可以給國家做參考,他覺得很榮幸。

  現在,黃大伯每天買完菜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記錄當天的開支。“年紀大了,生活簡單,在家看會書,出去鍛鍊下身體,空閒之餘再記個賬,好的嘞!”

  “阿伯,賬本上有修改的,您再看看有沒有錯。”看到賬本塗改的地方,小徐提醒。黃大伯依舊是樂呵呵地提筆,連聲道“好嘞好嘞”。他不知道的是,這個A4紙大小的賬本,記錄的是小家庭的生活景象,卻也濃縮著國家的萬千變化。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鄭亞麗 通訊員 江彬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