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大腦”生長記:為數字化改革多跨應用提供智慧化支撐
發佈時間 | 2022-11-09 08:56:11    

   眼下,又到山核桃大量上市時節。在杭州臨安,山核桃的背後有一個“大腦”——山核桃産業大腦,該産業大腦提供從病蟲害防治到加工監管再到精準化行銷的全過程服務。

  這一入選農業農村部優秀案例、已被全國推廣的産業大腦,展現了浙江正在搭建的智治系統潛力。年初,全省數字化改革推進大會提出要強化“大腦”建設。“大腦”,是特定業務或領域公共數據平臺的智慧化能力中心,為數字化改革多跨應用提供智慧化支撐。“大腦”的核心是數據計算分析、知識整合應用、邏輯推理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專家學者表示,“大腦”的重要性將進一步凸顯。

  目前,浙江已明確“平臺+大腦”的數據底座建設模式,初步建立“系統大腦+領域大腦+城市大腦”的架構體系。大家熟知的數字化改革六大系統和基層智治系統,都在建相應的“大腦”;全省已推進兩批共23個領域的“大腦”建設,11個設區市的“城市大腦”也在加速建設、升級中。

  浙江的這些“大腦”到底長啥樣?怎麼建?已經發揮了哪些作用?

  什麼是“大腦”

  一個複雜系統、一個智慧化中樞

  像觀摩一場解剖課,記者在省農業農村廳近距離觀察了浙江鄉村大腦。

  前不久,全國數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德清召開。浙江鄉村大腦2.0正式亮相,接受來自全國的專家們的“考評”,得到了“會思考,能預警,越用越聰明”等好評。

  這個聰敏大腦給記者最直觀的感受是:它是一個複雜系統。

  儘管記者之前也參觀過不少數字化改革項目,但這些項目多以“一事一議型”為主。打開鄉村大腦2.0,看到的不僅僅是單一事項。其中有浙農應用,如浙農田、浙農優品、浙農幫扶等16個農業類應用;也有畜牧産業大腦、漁業産業大腦、楊梅産業大腦等10個産業大腦;另有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預警模組、漁船防碰撞預警模組等9個智慧模組。

  “它們可以處理一個個具體事務,比如農田管理、産業管理、未來鄉村建設等,綜合起來就形成了鄉村治理的‘最強大腦’。就像人跑步時,人腦結構中腦幹維持心跳、呼吸,小腦控制肌肉運動,相互間又有互動和聯繫,形成一個整體。”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大數據中心專家陶忠良打了個比方。

  隨著“解剖”的深入,記者馬上感受到了它另一個主要特徵:智慧。

  例如點開山核桃産業大腦,記者看到的是預警分析、決策分析、風險識別等一個個智慧單元。它們很像人腦的神經元,接收、整合、傳輸和處理資訊。

  陶忠良以病蟲害智慧預警和防治單元為例介紹,它的一端,在百公里外的臨安等地,一株株核桃樹邊,蟲情測報燈、氣象監測系統和鷹眼探頭這些“眼睛”及時傳來資訊,另一端就是電腦處理系統,通過AI識別判斷是否有病蟲害,並做出下一步應對舉措。

  “‘大腦’不僅能防病蟲害,也能監管加工、給消費者畫像,成為生産、加工、銷售等全産業鏈都在行的全能型選手。”陶忠良自信地説。

  浙江省資訊化發展研究院院長陳疇鏞告訴記者,“大腦”整合了五大要素:算力、數據、演算法、模型、智慧模組,“簡單來説,它就是用演算法模型,對大到經濟社會運作、小到一個單位如一所學校的數據進行智慧化分析,輔助精準決策。相比大家熟悉的各類應用,‘大腦’能從更深層次的維度去分析、解決問題。比如一個入學入園應用,它可以提早告訴家長學區資訊、怎麼報名,但教育大腦可以利用大數據精準預測入學入園人口數量,推動教育資源有效供給。”

  就如人腦由不同的結構組成,浙江“大腦”也是。浙江已初步建立“系統大腦+領域大腦+城市大腦”的架構體系。

  系統大腦,對應于數字化改革“1612”架構中的“6”——黨建統領整體智治、數字政府、數字經濟等六大系統,以及第二個“1”——基層智治系統。浙江鄉村大腦、産業大腦等領域大腦則是某一特定領域的智慧中心。目前浙江基本完成第一批10個領域大腦的建設。7月底印發的第二批13個領域大腦正在加緊建設,其中包括教育大腦、公安大腦、醫保大腦等。城市大腦已在浙江11個設區市推進建設。它們從橫向看整合了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等系統大腦,縱向看又實現了由省到市直到基層的貫通。

  “‘大腦’正是整體智治的一個體現。它將助力實現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浙江數字化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淵解讀,今年作為數字化改革“大變樣之年”,改革進入智慧化新階段——“大腦”正是一個智慧化中樞。

  “大腦”怎麼建

  用數字化改革的理念方法,梳理、規範、重塑業務流程

  9月1日,我國首批行業內城市大腦系列標準正式發佈。標準吸收了杭州城市大腦建設諸多經驗。在我國有近500個城市宣佈建設城市大腦的大背景下,浙江的先發優勢可見一斑。

  作為全國首個探索城市大腦的城市,杭州如今正在打造城市大腦2.0。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版將首批聚焦“住”“行”“老”“小”等領域,推進住房、交通、未來社區中“一老一少”等重大項目建設。

  通過對杭州城市大腦2.0的觀察,記者又觀摩了一個“大腦”的搭建過程。

  以智慧交通為例,它屬於城市大腦2.0中重點推進的三大領域之一;其下又劃分了智慧交管、智慧公交、智慧停車等7個子場景,也就是7個智慧模組;每個模組,如智慧停車,又設置了車輛車位數量監測、車流和停車需求預測預警、車位資源配置等智慧單元,通過監測分析、預測預警、戰略目標管理3個層級的功能,把智慧停車到底如何智慧體現出來。

  這一過程,也是在用數字化改革的理念方法,梳理、規範、重塑業務流程。

  人腦運作要有視覺、聽覺等各種信號刺激。想要讓“大腦”開動起來,數據的獲取和共用同樣是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浙江強調“平臺+大腦”。平臺是指一體化智慧化公共數據平臺。“我們通過感測器、攝像頭等前端感知系統,實時獲取車輛和車位資訊,才能實現優化配置。就像只有知曉人的體溫、血壓等數值,醫生才能診治一樣。”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副局長齊同軍説。這比以往的數據共用要求更高,而數據價值的發揮也更加明顯。

  陳疇鏞更是直言,高品質的數據,是發揮大腦功能、提高治理成效的基礎。他強調“大腦”建設中要有全面的、實時感知的、融合的數據,才能實現數據驅動治理。

  還有一類特殊的數據也至關重要——知識庫。它包含政策法規、方法過程、業務邏輯等知識。

  “這跟人要有知識一樣,‘大腦’沒有知識庫就沒了作判斷的規則、依據。”浙江省司法廳資訊技術處相關負責人説,一個合格的知識庫,是對一省、一市相關工作經驗的高度總結和提煉。

  浙江是全國唯一的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國家試點。司法大腦的“行刑銜接智慧模組”正是其權力規則化、規則數字化、數字智慧化改革的結晶。不像傳統辦案,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間的業務銜接“研判全靠人工、移送全靠線下”,個人辦案水準參差不齊,一些涉嫌犯罪的案件往往會止步于行政執法環節,影響了執法司法公信力和群眾獲得感……

  司法大腦研發專班邀請經驗豐富的執法人員及法律專家一道,對照行政處罰與刑法條文,厘清行政處罰與刑事罪名的邊界,梳理出1410個可能觸犯刑法的行政處罰事項,並關聯166個刑事罪名,形成一個個幹貨滿滿的移送指引規則知識庫。整個知識庫,還在不斷“成長”。

  “大腦”強在哪

  能提前感知、智慧研判、輔助決策

  大螢幕上,紅色警示燈亮起,現場一輸油管路被挖斷並冒濃煙的畫面馬上傳到指揮中心——此油管連著周邊一家能源公司12個大油庫,油庫情況一目了然。現場的壓力等數據也迅速跳出來,提示處置……這是最近在德清縣開展的一場消防演習,從事故發生、系統響應到處置完畢,僅花了25分鐘。這基於數字孿生的城市大腦在事發初期就迅速作出報警等反應。

  5820平方公里的湖州,已逐步建立一套城市生命運作體徵監測體系,監測“城市呼吸”(如生態、環境)、“城市脈搏”(如車流、人流、物流、能源流)、“城市溫度”(社會生活與政務、民生服務)等,連接128.3萬路物聯設備,歸集實時數據近249.5億條。

  “通過指標監測,我們可以及時發現城市運作過程中的潛在風險,特別是通過技術賦能,解決城市管理中‘看不清楚、管不過來、處理不了’等難題。”湖州市大數據局數據資源管理處處長陳瑋萍説。

  在劉淵看來,“大腦”能夠提前感知、智慧研判,尤為重要。

  他解釋,一方面,現代社會高度關聯,往往一個小隱患不解決會釀成大問題,這就需源頭治理。但龐大的體量、複雜的環境、全天候的監管,主要靠人很難實現,“大腦”卻可以勝任;另一方面,形成“決策—控制—反饋—改進”這一閉環,是系統成熟的表現,數字化改革系統眼下的關鍵點就在於實現“控制—反饋”。它類似于火箭發射中的位姿監測與調節,是“大腦”的強項。

  “大腦”的輔助決策作用,也讓管理部門幹成了一些過去不敢想或者認為幹不成的事。

  在浙江畜牧産業大腦2.0上,記者就看到這樣一條特殊的曲線:它是浙江2008年初至今的豬肉價格曲線,早期有多個大起大落的波段,近期則是“風平浪靜”。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處處長黃立誠説,輔助決策的關鍵是發揮“大腦”預測預警作用,目前浙江已實現提早5至6個月對生豬産能及價格走勢進行預判,並提前作出相應調控。

  生豬生長時間長,養殖場(戶)多……豬肉供應調控和價格預測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有專家形容,我國生豬産業就像一輛慣性巨大的重卡,在價格的上、下坡上行駛,想快速起步或馬上剎車根本做不到。

  但今年5月上線的畜牧産業大腦2.0,可實時獲取省內規模養殖場、屠宰場等相關資訊,也可以提前6個月預測研判未來生豬産能情況,扭轉了以往每月一報一統計的資訊滯後,給了管理部門精準決策、提前決策的依據,並將調控未來市場供應、熨平豬週期變為可能。

  “理論上未來産能預測有異常,當天就可以作出預警,第二天就可以調控到養殖基地。”黃立誠説,價格也是一樣,一旦有大波動,馬上可以發佈預警,採取逆週期調控措施。

  即使目前浙江的“大腦”建設仍處於初級階段,但採訪中,很多改革參與者、觀察者、受益者都對它即將帶來的“大變樣”充滿期待。

  原材料成本控制是企業最關注的問題之一,但也是中小企業最難有話語權的領域之一。紹興上虞,剛剛滿周歲的舜雲互聯電機産業大腦,為當地中小企業提供了集體議價、抱團採購的平臺,截至今年10月底,該平臺擁有活躍客戶1300家,總成交額1.3億元,縮短交貨期10%以上,降低採購成本5%以上。“‘大腦’匯集的數據更全、更及時,給出的意見也更精準。”舜雲互聯副總裁馬海林説。

  無獨有偶。台州的數控機床産業也以小企業為主,這些小企業面臨市場資訊不對稱、研發投入不足等難題,生存壓力大。數控機床産業大腦整合了上下游13個平臺、300多萬家企業的數據,架起橋梁、降低企業技術成本90%以上。美林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璐點讚它讓企業“輕裝上陣”。

  據悉,浙江産業大腦建設多以企業為主體,已誕生化工大腦、電機大腦、童裝大腦等一批有行業影響力的産業大腦,正為解決産品同質化競爭、行銷渠道少、生産難把控等問題發揮獨特的作用。

  “最強大腦”,潛力無限。

  【浙江新聞+】

  省域治理的“智慧鑰匙”

  採訪中,不少專家提到了一個名詞:“系統論”。大家表示,面對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樣一個重大課題,應該用好系統論這把“智慧的鑰匙”。

  系統論、智慧的鑰匙,這些關鍵詞在一本書中得以體現:《智慧的鑰匙——錢學森論系統科學(第二版)》。該書收錄了一篇發表于1990年第1期《自然雜誌》的論文:《一個科學新領域——開放的複雜巨系統及其方法論》。論文的第一作者正是大家熟悉的中國航太之父錢學森,他也是中國系統科學的創始人。

  文章把我們所處的社會視作一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並提出能有效處理該系統的方法,就是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綜合整合方法。這一方法綜合了人、電腦系統和網路,整合了專業知識等知識體系和電腦系統的優勢,又以人為主,具有綜合優勢、整體優勢和智慧優勢,同時又有“控制—反饋”機制,也就是説,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不斷調整優化、不斷迭代升級。

  “大腦”呈現的,正是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綜合整合方法——把專家群體(包括如基層幹部等一線管理服務人員、相關領域的專家等)、資訊和電腦技術(比如數字化改革的“平臺+大腦”組合)等以系統的方式整合,來處理省域治理現代化等一系列複雜問題,放大了浙江在省域治理中的優勢。由此,我們也不難理解“大腦”對浙江省域治理的重要性。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金春華 施力維 孫良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