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疫情下的新消費:需求還在,就看能否站上“風口”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辛文 | 發佈時間2022-06-07 08:52:19    

   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

  隨著人們活動半徑縮短,消費場景減少,需求縮小,餐飲、出行、娛樂等多個領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83億元,同比下降11.1%;浙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0億元,同比下降11.8%。

  但消費的需求並沒有因此消失,它會自行找到出口。近期,浙江各地密集出臺各類促消費政策,發放消費券,用真金白銀重燃消費熱情。各行各業的企業更是咬緊牙關,克難攻堅,有的以退為進,有的危中尋機。

  從杭州湖濱、武林兩大“頂流”商圈的復蘇,到酒店民宿慢慢回升的入住率,原本沉寂的消費市場正在慢慢找回往日的元氣。因疫情産生的新需求也催生了不少新消費、新業態,它們不僅為社會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動能,也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消費半徑縮小 旅遊消費如何逆境重生

  端午小長假,西湖水面上恢復了生機。杭州五公園碼頭,30多條手划船載著一船又一船遊客向湖心駛去。

  就在兩個月以前,杭州市西湖遊船有限公司還在擔憂。副總經理孫艷對比了近幾年的情況:2020年,西湖遊船的總遊客量為250萬人次,比2019年下降了58%;2021年在340萬人次左右,比2019年下降44%。而“五一”小長假,西湖遊船的整體遊客只有1.54萬人次,比疫情前足足下降了93%。

  這僅是旅遊業的一個縮影。疫情之下,人員流動性減弱,活動半徑不斷縮小,以往火熱的跨省旅遊遭到重創。據統計,2022年一季度,中國國內旅遊人數8.3億人次,同比下降18.9%。

  遠途旅行受限,短距離遊需求卻在快速增長。湖光山色之間,體驗感強的“近出行、淺需求、低消費”,成為旅遊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市場。

  背靠杭州龍塢茶鎮萬畝茶園,故山龍塢生活美學民宿創始人鄭紅偉開始求變。在控制人數的基礎上,民宿開拓小而精緻化的業態,如戶外的下午茶和烤肉套餐業務等。在鄭紅偉看來,還要帶給客戶一些調性的情感體驗和消費體驗,把民宿當做一個空間來運營。他與朋友合作打造“牧光谷”營地項目,端午小長假期間,營地連續推出五天的活動,入住率達100%。“我們也希望把這個營地打造好,為更多露營愛好者、親子出遊的家庭提供一個好去處。”

  杭州市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旅遊業經歷了長時段的高速發展,産業規模空前龐大,但仍然存在低效低質的方面,旅遊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面臨較多的結構性問題。眼下,疫情加速了問題顯現,倒逼旅遊企業轉型。

  在諸多“不得已”中,不少浙江企業學會在“谷底”仰望星空。2021年,開元集團在營的400多家酒店出現虧損,但有兩家森泊親子度假型酒店實現盈利。“這説明消費需求還是有的,只是我們需要轉型。”開元旅業集團創始人陳妙林説。開元集團管理以商務型酒店為主,陳妙林則計劃著將其中的一部分改造為城市微度假酒店。“我們也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旅遊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其找準市場定位,創新旅遊産品,創造盈利模式,實現自身的轉型迭代。”

  新路徑的探尋需要鍥而不捨,也需要破繭重生。“過去太仰仗外地遊客,忽略了遊船本身的價值創造和遊客體驗的深度運營。”孫艷介紹,眼下,西湖遊船公司正在挖掘新機遇,不僅針對本地遊客推出了“深度遊覽西湖”的新線路西湖環湖遊覽線,還深度拓展産業鏈,探索“遊船+”,遊船+文旅産品、遊船+新線路……“未來,我們會拓展多元化的經營維度,提升綜合性的競爭力。”孫艷説。

  消費場所減少 餐飲商場如何逆風突圍

  除了旅遊行業外,疫情的複雜性與長期性,也讓餐飲業、線下商圈面臨著極大挑戰。

  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4月,餐飲收入13262億元,下降5.1%;4月份餐飲收入2609億元,下降22.7%;在行業整體下行的同時,餐飲業還面臨著諸多現實的困難,如租金、原材料、人工等成本難以壓縮以及客流的銳減。

  而因疫情帶來的反覆關門、歇業,也讓商場客流難以恢復,商戶普遍信心不足。

  “當務之急,就是提振商戶信心,共克時艱!”國大城市廣場副總經理鄒晨説。

  4月1日,浙江省國資委發佈《關於做好國有房屋租金減免工作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通知》。通知要求,2022年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級行政區域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租國有房屋,2022年減免6個月租金;其他地區減免3個月租金。同時,鼓勵國有企業視情加大租金減免力度。

  作為杭州一家老牌國營商場,國大城市廣場第一時間響應號召,減免商戶三個月的租金,為商戶吃下了“定心丸”。

  與此同時,國大城市廣場負二層,也在爭分奪秒進行店面改造提升,爭取能在近期全新亮相。這個被命名為“戀食代”的樓層,優化了動線,引進了更多具有創意的餐飲品牌,力求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逛吃體驗。

  “作為武林商圈的其中一員,我們的優勢就是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新鮮好玩的沉浸式體驗,探索更多新奇的玩法。”鄒晨表示,中國的商場零售業發展起來也不過幾十年,經歷風雨是難免的。她堅信,只要潛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定能打贏這場硬仗。

  相比國大城市廣場的線下打法,距離幾百米外的銀泰百貨,則更注重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這個端午小長假,銀泰百貨商場銷售、客流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假期前兩天,僅半裙銷售就增長50%以上。

  早在2017年,銀泰百貨就開始由內到外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面對疫情衝擊,銀泰百貨充分運用數字化優勢,在百貨店、購物中心、大學校園等場景開設雲店,打造消費新場景,顧客可以通過商品體驗區、導購員的講解了解商品。

  “雲店就像是銀泰百貨的前端,更接近消費者。這讓拓展變得容易,面向的市場也更廣闊。”銀泰百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雲店規模有望突破一百家。

  商場積極謀變,全省上萬家餐飲企業也不甘示弱。

  位於建德的嚴州府餐飲,至今已有20餘年,國太豆腐、九姓魚頭王、嚴州鹹湯圓等一大批特色嚴州府菜品已在當地家喻戶曉。浙江嚴州府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擁軍,在2005年前後,就萌生了要做餐飲半成品加工的想法,“當時業內廚師數量不足、流動性大的問題已經顯現了。”王擁軍告訴記者,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半成品菜就是相對比較好的選擇。

  疫情阻礙了人們聚集的腳步,卻阻攔不了人們追求品質生活的信念。2020年,王擁軍真正跨入預製菜賽道。“要想賣得好,操作方便至為關鍵。”王擁軍説,就拿糖醋裏脊這個産品來説,他們原先提供給餐飲酒店的糖醋裏脊是750克、不帶糖醋汁的,但是預製菜就要調整成245克每份,並且每份都附帶有糖醋汁。目前為止,王擁軍在預製菜生産方面已經投入超2000萬元,員工也超120人。

  消費品類減少 商品零售如何逆勢而上

  如果説活動半徑的縮短、消費場所的減少,是消費者受疫情影響的無奈之舉,那麼消費品類的減少更像是消費者的主動選擇。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除了糧油食品類、飲料類、中西藥品類、石油及製品類商品零售額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他品類商品零售同比增長率均為負數。其中,汽車類、金銀珠寶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化粧品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下降幅度均在20%以上。

  “疫情的不確定性,讓人們的消費變得更加謹慎保守,非必需品也就成為了人們減少支出的首選品類。”浙江省商務研究院消費與流通研究中心主任張希明分析道。

  需求少了,消費者對原本不在計劃中的消費品類投去了更加挑剔的目光。Re-BLUE是一個定位高端的設計師品牌,在日積月累中,創始人林巧摸出了一條規律——每一個浪頭過去,留下來的客戶總會對服裝設計與品質的要求更加嚴格。她不僅在生産和設計上更加精益求精,以打造出更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尖貨”與“爆品”,而且也正式向線上進軍,在天貓、抖音、小紅書等平臺都進行了布點。

  林巧認為,對以線下零售為主的企業來説,學會使用網際網路工具升級現有的運營模式,用數字化持續提升企業效能,是下階段的必備課題。疫情期間給予的一定留白,也給企業帶來了二次重構、升級優化的機會。

  不止是Re-BLUE,珀萊雅也因為疫情,更加深刻地了解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與挑戰,立足戰略打造長板優勢。

  “這場疫情讓我們更加明白了數字化的重要性。”珀萊雅創始人侯軍呈坦言,以前並不是沒有運用數字化手段,但是疫情發生的這兩年讓公司更深刻地理解到數字化智慧化帶來的變革和作用。去年開始,珀萊雅就著手搭建一個綜合性的數字化平臺,以推動企業管理和決策更加科學。

  除了加強對企業的精細化運營,堅持對産品的創新研發也成為了侯軍呈更加堅定的信念。

  “我們的原料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今年因為疫情反覆,特別是上海靜態管理帶來的物流不暢,對我們供應鏈管理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值得欣慰的是,通過精細化、多元化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和全國性的倉儲佈局,珀萊雅能夠有效應對。”侯軍呈説,國內不少化粧品企業都面臨這個問題。未來,化粧品行業的競爭是技術和品質的競爭,珀萊雅會加大這方面的力度,研發獨家原料,將主動權更多地掌握在自己手裏。

  據了解,2021年,珀萊雅就已經在原有研發創新中心的基礎上成立國際科學研究院,主要是加強對細胞、皮膚和原料的基礎研發。

  除了加強産品品控,學會多渠道佈局,“多條腿走路”,也是商品零售企業們在疫情期間的必答題。

  “今年我們就在物流端進行了分倉管理,這樣哪怕其中一個倉庫遇到疫情,其他倉庫還能正常發貨。”歐詩漫相關負責人説,他們對線上線下渠道的行銷策略也進行了細化,使其更加靈活多變。“線上主要是打造爆品,和頭部主播進行合作,通過數字化體系、未來工廠的建設,進行個性化定制、産業化協同。線下則結合美課微美課、線上空秒、剖蚌直播等形式,形成品牌、代理、門店三方通力合作,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2022年行將過半,這些企業有的剛剛結束一場秋冬季節的訂貨會,有的為已經開啟的“618”年中促銷忙得不亦樂乎。對於未來,他們仍心存期盼。

  “消費需求是一直在的。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社交場景和正常經濟秩序恢復,我們相信,消費者仍會對提升生活品質與美的産品感興趣,就看我們能否站上‘風口’。”寧波太平鳥時尚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