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今天是母親節,可是你知道母親節的來歷嗎?
- 西方母親節 -
西方的母親節的傳統起源於古希臘,每年1月8日這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瑞亞致敬。到古羅馬時期,這些活動的規模就變得更大,慶祝盛況往往持續達三天之久。當然,古時人們對女神的崇拜只不過是一種迷信,它同今天人們對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裏,出門在外的年輕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現代意義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
一種比較通俗的説法是: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安娜·賈維斯的母親認為,應該給予失去兒子的母親們一種慰藉、一個紀念日,並希望有人創立一個母親節來讚揚全世界的母親。
母親死後,安娜·賈維斯立志要實現母親的夙願,為此,她向社會呼籲,並獲得各方面的強烈支援。
1914年,美國參眾兩議院將每年5月第2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並規定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懸挂國旗,表達對母親的尊敬。
賈維斯夫人生前最愛的康乃馨花也成為母親花。根據習俗,在母親節這天,人們在胸前佩戴石竹花:母親已經去世的人戴白色石竹花,母親健在的則戴紅色石竹花。有時為了向母親表示敬意,也會送母親粉紅色康乃馨。
不過,美國版的母親節並不具有世界性,很多歐洲國家仍有自己的母親節,比如法國1928年才首次慶祝母親節,而且是定在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葡萄牙的母親節也不在5月份第2個禮拜。
- 西方母親節在中國 -
“母親節”的概念是由中國港澳臺地區進入大陸,並從20世紀80年代起逐漸被中國內地民眾接受。
從1988年開始,中國南方的廣州等一些城市開始舉辦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母親”作為內容之一。
20世紀末,隨著中國與國際的日益接軌,母親節這一節日在中國大陸各地日益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母親節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中國人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一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
- 中華母親節 -
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説,這並非是母親節唯一的版本。從2004年開始,陸續有中國的學者提出要創建自己的“中華母親節(Chinese mother's Day)”
2006年11月13日,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提出設立中國人自己的母親節,並提出孟母可作為中國母親節的形象代表。
之所以以孟母為形象代表,是因為在眾多中華賢母中,孟母五大優勢俱全:
實有其人,不是傳説人物、不是神話人物,而是歷史人物。
賢母事跡翔實而且豐富。有的賢母只有一件事而且缺情節。西漢《韓詩外傳》和大歷史家劉向的《烈女傳》就翔實記載了孟母仉氏在不同階段教子的好幾件事,形成頗具系統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可供人取法。
時間較早,歷代留有遺跡供瞻仰。仉氏生孟子在西元前372年,至今已伴中華文明走過2000多年。唐以後歷代有封贈祭祀,留下許多遺跡。孟母林、啟聖寢殿、孟母三遷處、孟母三遷祠、孟母斷機處碑等等可供中華兒女瞻仰追思。
家喻戶曉,知名度高,影響大。劉向記孟母教子五件事中,“孟母三遷”、“斷織喻學”二事流傳最廣遠,南宋《三字經》中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中華兒女耳熟能詳。
教子成效大。孟軻成為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亞聖,他的第一個老師就是孟母。孟母教子懿范韆鞦。
同年12月,中國民協節徽文化委員會、鄒城市委市政府、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石家莊市中小學生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等4家“母親節”核心發起單位正式成立“中華母親節促進會”,確定將農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這一天定為中華母親節,並決定在首屆中華母親節到來之際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
2007年12月13日,母親節促進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孟子故里——山東省鄒城市舉行。會上發出了《創建中華母親節》倡議書,全文如下:
天下誰人無母親?天下誰人不受母愛?天下誰人不愛母?母愛,愛母,是人之天性,是愛心的起點和基石,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初始源泉。
設計好中華母親節,讓天下父母心有一個得以彰顯、被用心體認的節日,讓天下子女心有一個受到喚醒、精緻表達的節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應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這對於承傳中華美德,加強未成年人的教育,對於提高人母的素質、對於家庭的和諧、對於培育全社會的愛心和全社會道德水準的提升都是很好的平臺。
孟子故里山東省鄒城市有著歷代相傳的孟子生日紀念,而且在明萬曆本《三遷志》等文獻中有相應的依據。孟子的生日為周曆四月初二。以這個日子為中華母親節是較合適的。為推進中華母親節的確立和發展,我們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和社會工作者自願組成“母親節促進會”,並依法開展工作。
中華母親節也有自己的“母親花”——萱草花。
萱草花,又叫忘憂草。它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肉質,葉狹長,細長的枝頂端開出桔紅或桔黃色的花,十分艷麗,非常適合供人觀賞,它的花蕾叫金針,所以也叫金針蕾。
在母親節,子女為母親送上一株忘憂草,祝福母親遠離煩惱和憂愁,身心愉悅,健康長壽。
- 中華母親節的溯源 -
雖然“中華母親節”是一個晚近才被提出的概念,但中國一直都紀念母親的傳統。
若從源頭追溯,“中華母親節”的淵源可以追溯至“人類始祖”女媧。農曆三月十八日,中國老百姓都會去女媧廟燒香拜祭。至今在中國山西、山西、河北、甘肅等地民間仍有拜祭女媧的傳統。
另一個母親節的傳統據稱是農曆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
根據《佛説盂蘭盆經》,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以“天眼通”看到死去的母親在餓鬼道受饑餓折磨,處在一個倒懸的空間,瘦的皮包骨頭。於是他立即以缽盛飯,借神通力量送給母親吃。但其母抓飯,剛送到嘴邊就化成火炭,不能食用。
目連大哭,向佛祖請教。佛祖告訴目連,憑他一人之力不能奈何,得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才能超度母親使其解脫。佛祖讓目連在七月十五自恣日這天,設盂蘭盆,備百味飲食供養四方僧眾。最終,目連的母親得以超度。
因此佛教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有兩層含義:一是要教育人們要供養宗教僧眾,二是提倡孝道。由此形成了漢傳佛寺一年一度的盂蘭盆會或盂蘭盆節。佛家信眾有在夏曆七月十五這天,祭祀已經死亡的祖先和撫慰孝敬在即還在生的母親的習慣。
發展到宋朝,盂蘭盆節的重點開始轉變為以素食祭祀祖先和拜掃新墳等,因而由孝親節變為鬼節。
兩個母親節都是中國的傳統
套用民族與民族主義史學的觀點,“中華母親節”的設立,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發明傳統”的過程,但這種“發明”卻有積極的意義。
“中華母親節”這種被發明的傳統,實際上也是傳統文化不斷發展、不斷演化的必然結果。它實質上是一種文化持續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包容性的體現,畢竟傳統是在不斷地被發明,不斷地吸收和重塑中,才能夠發揚光大。
設立“中華母親節”是“洋節”越來越強、中國傳統節日越來越弱的背景下提出的。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亟需重振,中華的優秀傳統必須重新發揚光大。
然而實際上,在全球化的今天,所有的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依賴,早就“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無論是“西方母親節”還是“中華母親節”,都已經被賦予了中國式的話語,也都成為中國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因此,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説,兩個母親節也都是獻給母親的節日,而它們相互互補,也都充分體現了中國的人民群眾對美哈生活的嚮往。
最後祝各位母親,母親節快樂。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楊雲寒 | 責編:楊雲寒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