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有這麼一個地方。它出現的時間,比傳説中的大禹治水早1000年左右,改寫了中國水利史。這個地方,就是良渚古城週邊水利系統。
7月6日“杭州良渚日”,位於良渚古城週邊水利系統範圍內的老虎嶺遺址公園將對外開放。這將成為目前良渚遺址唯一一處展示水利系統剖面結構的遺址點。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19年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良渚古城遺址,是包括城址區、瑤山遺址、週邊水利系統遺址區塊。
城址區和瑤山遺址部分區域,已分別於2019年7月7日和2021年9月29日以公園形式對外開放。老虎嶺遺址公園的開放,補全了良渚古城遺址最後一塊“展板”。
在對外開放前,記者提前走進老虎嶺遺址公園,跟著我們的鏡頭,一起來看看這個公園內有何看點吧。
説老虎嶺遺址公園前,必須先講講良渚古城週邊水利系統。
它不僅出現早,而且影響範圍廣。整個水利系統的影響範圍約100平方公里,由谷口高壩、平原低壩和山前長堤等11條人工壩體和天然山體、溢洪道構成,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統,也是世界迄今發現最早的攔洪大壩工程。
可以説,它的營建,為良渚時期大型工程建設的組織和管理積累了經驗,為良渚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再具體説説老虎嶺遺址公園。
老虎嶺水壩屬於週邊水利系統的谷口高壩系統,壩長140米、寬100來米,處在兩個小山間最狹窄的位置。經過了5000年歲月,如果沒有專業講解,一般人現在很難看出壩體位置。
目前公園內最重要的一個參訪點,就是老虎嶺水壩遺址剖面。經考古證實,發現這裡的斷面有明顯的草裹泥結構,它的鋪築方式是橫豎交錯的。
所謂“草裹泥”,是由植物莖桿包裹泥土、再用植物條帶綁扎固定的塊狀堆築材料。使用草裹泥的原因,和現在修水利的草袋一樣,屬於一種加筋的工藝,是良渚先民建築臨水的土臺、堤壩等設施時普遍使用的工藝,可使壩體加快固結,增加抗拉強度,不易崩塌。
為了讓公眾更好地參觀,在“保護第一、最小干預”原則下,良渚遺址管委會在壩體遺址上方加蓋了保護棚。
記者現場看到,保護棚呈白色,猶如一隻扁平的罩子輕輕蓋在地上。走進棚內,就能看到一段裸露的壩體被玻璃罩住,壩體上有著很清晰的“草裹泥”紋理。
“從設計理念來説,保護棚就像一滴水,融于壩體。”良渚古城文旅集團規劃工程部經理高俊傑介紹,保護棚結構採用空間網殼形式應對現場不規則地形受力問題,保證結構的穩定性,盡可能地減少因保護棚建築建設對壩體的破壞。
如何找到“老虎嶺”?
地址
杭州市余杭區瓶窯鎮彭安路和104國道交叉口西北。
交通
自駕:導航到“老虎嶺遺址公園”,從杭州武林廣場出發約50分鐘路程;
公交:可乘坐2589/498C/498/497路公交車到“彭公站”下車。
門票優惠
7月6日至12日,包括老虎嶺遺址公園在內的良渚古城遺址三大公園將免費對外開放。
防疫要求
因疫情防控需要,入園須測量體溫、掃描“場所碼”、出示“行程卡”。根據最新疫情防控要求,須持有7天內核酸檢測證明方可入園,來自(或途經)中高風險地區訪客不可入園。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唐駿垚 嚴粒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