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內電視劇市場,雖不能説古裝劇一統江湖,但至少從全年影響力來看,確實是《花千骨》、《瑯琊榜》和《羋月傳》這幾部劇起到了強力支點的效應。當然,這種古裝熱現象並非今年才發生,前幾年《步步驚心》、《甄嬛傳》、《新白髮魔女傳》、《金玉良緣》和《古劍奇譚》等,同樣都在當年成為年度熱劇。
不管,這裡要説的不是電視,而是音樂。中國歷來有不重視影視音樂的傳統,或許在以前影視導演眼中,音樂不過就是配套和陪襯而已,因為大家都必須這麼玩,所以只在形式上走個過場。有許多經典電影電視劇,甚至都從來沒有相關影視音樂專輯推向市場。更搞笑的是,由於這种先天對音樂的蔑視,使得很多影視劇的主題曲和插曲,常常出現一些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除了將都市情歌當成萬金油之外,有的影視劇還會為古裝主題配上現代感十足的歌曲,或者為都市言情劇,為那些CBD裏發生的故事,配上一段江南水鄉的“中國風”。
匹配性,才是影視音樂的王道,好在這幾年古裝劇熱潮頗高,很多出版方也因為市場競爭激烈,越來越看重劇集多方面的細節,這其中就包括對於古裝劇音樂的費心打造——至少,大部分古裝劇的古風範兒都起來了,至少,讓人能夠在閉著眼睛聽歌的時候,也能知道這部劇講的不是現代故事。
同樣的古風,也有不同的玩法。比如李琦為《金玉良緣》演唱的同名主題歌,就像此前幾年的“中國風”,在基礎節奏和編曲上,還是非常現代化的元素,甚至有著電氣化音色,只不過用古風形式,進行了穿越與融合式嫁接,劉濤的《紅顏舊》,同樣也是類似做法。而《花千骨》片尾曲《年輪》、《甄嬛傳》主題曲《紅顏劫》和《羋月傳》片尾曲《西風》,雖然有現代鼓點,還加入了古典弦樂配置,但總體格局,卻更偏東方和古風一些。
除了音樂上不同的玩法,現在很多古裝劇在歌曲演唱者選擇上,也有不同的玩法。像《瑯琊榜》、《古劍奇譚》、《新白髮魔女》和《花千骨》等劇,就把很多歌都交給了劇中演員來演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霍建華和趙麗穎演唱的《不可説》。這樣做的好處,從商業推廣角度,能夠具有明星效應;另一方面,劇中人的身份,有時候會讓這些跨棲藝人,能夠從角色角度,去呈現作品裏故事和戲劇化的成份。
不過,音樂當然最需要的還是由專業歌手來進行“昇華”。事實上,這幾年古裝電視劇歌曲,從作品、演繹角度考量,最經典作品如《年輪》、《紅顏劫》和《三寸天堂》等,真是由張碧晨、姚貝娜和嚴藝丹這些專業唱將或唱作人來完成。當然,隨著《羋月傳》開播,這個經典目錄中,同樣可以加上阿魯阿卓的《西風》。
從張碧晨、姚貝娜和嚴藝丹原本的音樂特點來講,她們並非擅長演唱“中國風”的歌手,演繹這些古風類作品,是商業合作考慮,也是一種對自己音樂風格的挑戰。事實證明,對於古風歌曲的跨界,其實是一種雙向磨合。古風歌曲因為這些優秀流行歌手的演繹,有了一種更現代化的力度,而這些原來唱慣流行歌曲的歌手,同樣通過演繹古風歌曲,有了音樂生命另一種新光彩,甚至激活了原來隱而不露的潛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姚貝娜的《紅顏劫》,完全將一首小調式古風歌曲,唱出了音樂劇才有的大氣效果。
相比多棲藝人的霍建華、趙麗穎、李易峰,作為歌手本身人氣很高的姚貝娜或張碧晨,《西風》的演唱者阿魯阿卓,在個人影響力上來講,無疑弱了許多。從最世俗角度,也就是知名度這塊來講,很容易讓人形成這樣一種印象——阿魯阿卓的影響力,未必撐得起《羋月傳》這部熱劇。
事實證明,歌手的實力最終要靠音樂説話,可以説阿魯阿卓依靠這次演繹《西風》,同樣憑藉自己的實力表現,實現了人生轉捩點。演唱《西風》之前,阿魯阿卓這個名字不算路人,她既拿過“青歌賽”和“金鐘獎”的金獎,也曾經踏上過春晚舞臺,不是完全沒有資歷的歌手,但此前的阿魯阿卓被人關注,是因為她紮實的民歌功底,對於民歌和流行的融會貫通。《西風》裏的阿魯阿卓,則因為作品主題的特殊性,音樂意境上的縱深和寬度,有了更好的展示機會。在將形式意義上的唱功和唱法拋開後,阿魯阿卓在《西風》裏,很好地體現音域的寬度,這種寬度不只是大嗓門,而是沉的下去、揚的上來,而一抑一揚間,很好將羋月坎坷複雜的一生,將她的家國天下和女兒柔情,以音樂演唱上的變化,玲瓏地代入並呈現出來。
可以説,阿魯阿卓這次不僅僅只是唱了《西風》,而是真正以歌手的定位、從音樂的角度,扮演了羋月這個角色,將比較零碎的個人性格、經歷,以一首歌的長度,凝練地表現出來。除了歌手和歌曲高度契合之外,也通過用音樂對主角的塑造,為電視劇起到昇華效果。從完美的角度來講,這首《西風》和此前姚貝娜的《紅顏劫》一樣,能夠成為同類型歌曲教材式的作品。(文/愛地人)
(責任編輯:實習生柳晴)
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網浙江新聞 » 古裝劇金曲:阿魯阿卓《西風》帶來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