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中國網評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找熟人更有用”是病得治
中國網 · 路易 韓巍 | 發佈時間2022-06-14 11:10:58    

   一位年輕幹部在處理一起歷時多年的宅基地歸屬糾紛時,按照正常程式查詢原始檔案,被相關職能部門以“年代久遠無法搜尋”推脫,無奈中只好憑藉熟悉私托該部門領導“打招呼”,歷經四個月時間終於找到證據,使糾紛得以化解。

  “為民”的難事妥了,但也引起了不小爭議:這“關係”究竟該不該去托?

  有爭議是正常的。“關係和人情”在當下人際交往上可謂根深已久。大凡稍棘手的辦事上,大概率要托關係找熟人打招呼。這種“常態化”的現象發展下去的結果,一是被請托者逐漸朝“純利益”化方向發展,成為“經濟、政治掮客或騙子”,處心積慮地為自己攫取利益。前不久,中央紀委國家監委2022年4月通報傅政華、劉新雲案件中就用了“長期結交多名'政治騙子',造成惡劣影響”這樣的罕見詞語;再如2021年的反腐警示片《清流毒——雲南在行動》曝光的“政治騙子”蘇洪波等人;二就是因私如孩子上學求職、買房看病等等都要託人找關係、打招呼。但這與第一種情況有著本質區別,只是為了求得自己的方便,屬於“灰色”形態。

  “關係和人情”瀰漫,意味著人們的潛意識裏,認為非正式渠道能更有效地解決困難。雖然大家一直都在詬病這種“關係文化”,但在行動中仍依靠各種非正式交流來進行運作。千百年來,由於對他人的不信任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層級”思維浸染,人們有意無意脫離“程式規則”而靠“潛規則”辦事:上下級、熟人之間就好説話、好辦事。其實,緣由還是在於小農經濟社會的家長制“差序格局”,人人都無法“超然”于這個格局中。現實中,如某人按照制度規則去對所有人和事都一視同仁,容易被非議“無人情味”。壓力之下,只好向“人情”投降而投身“非正式”互動。要改變這種狀況,僅靠道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須有賴於全社會生活和思想層面的變革,但這並不意味著必須摒棄“人情味”,而是應該將其嚴格限定在“私人範疇”內。“孫子練兵”中:妃嬪們受命訓練,儘管三令五申,她們仍然嬉笑散漫,孫子無奈把吳王最鍾情的倆妃嬪斬首。

  文首所例,面對延誤了多年的百姓急難之事,公職人員動用“私權”給予辦妥。説到底,是他為過去的他人的失誤“買單”,既解了百姓急難事,更是重樹群眾對政府的信任,這個“私權”不謀私利,可謂“用得好”!但在實踐中要注意防止無限擴大,因為人畢竟是有私心的。如遇心懷叵測者,為“夾帶私貨”打招呼托關係,破壞力就更大。

  因私“打招呼”是對“為民服務”的不恭,也是對他人乃至社會的不公。不是人人都有“熟人”和“本事”的。為一己之私“打招呼”,是對“政務公開”“為民辦事”等剛律的蔑視。長此以往,由此延伸的習慣性思維,可能逐漸衍射至人事提拔、資金項目上的違法亂紀;因私“打招呼”是對“制度章程”的肢解。制度及程式上有漏洞缺陷,才造成有機可乘。要從為民的項目設置、程式、時間到不能辦的理由等嚴格建章立制,同時堅持“首問負責制”、“錯誤追究制”。實踐證明,靠“非常規”手段是無法長久的,唯有加持制度化、法律化框架體系中的“為民辦事”,才切實可行;因私“打招呼”是對“換位思考”的破壞。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是公職人員的本分。要換位思考或“暗訪式”身體力行的體驗,咀嚼一下“事到辦時方知難”之滋味。有了切身揪心之痛,才能將心比心,再去面對群眾渴盼的眼神時,可能會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和態度;因私“打招呼”是對為民服務“永遠進行時”的羈絆。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常態化和長效化的堅守,是用心用情用力解決民之難事,努力讓群眾得到實惠。那種“年代久遠”不過是“懶政”“怠政”的藉口,應當嚴肅處理。

  就此而言,如果一個社會處處以打招呼辦私事為榮,則特權淩駕規則之上,那肯定是個制度規章處處“跑冒滴漏”的不正常社會,長此以往,勢必損害黨和政府形象、敗壞社會風氣,人人不思進取,笑嚴不笑惰,工作散漫進而監管缺位越位,江胡義氣、遊戲心態壓倒了一切嚴謹。此類社會及制度肌體的病菌,必須防治于未然、扼殺于襁褓,讓為民的規章制度、為民的真誠善良持之以恒,唯此,人民群眾方有充足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路易 韓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