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程于本世紀初的“山海協作”工程,在浙江肩負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使命後被注入了新的內涵,這個工程關注的對象——26個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也在利用各自獨特的資源稟賦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最近,麗水市縉雲縣的一系列努力和成績,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圖源網路
01
縉雲的一批極具地方標識的特色農業産業——黃茶、燒餅、茭白、爽面、楊梅、麻鴨、菜乾等“山間土貨”,形成了矩陣式的區域品牌效應,傳統農産品在農業現代化的轉型中,成為富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021年縉雲實現“五彩農業”産值72.58億元,同比增長13.25%。與之形成鮮明呼應的是,縉雲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52264元和26422元,增速位於全省前列;低收入農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7.5%、位列山區26縣第一。
“五彩農業”成為城鄉居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強大引擎”,他們將力爭在2025年底實現“鄉愁富民産業”産值超百億元。
農業如此,工業愈加努力。
2021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産值382.4億元,同比增長34.8%,規上工業增加值69.5億元,同比增長21.7%,總量位居全市第一,增速位居全省26縣第二;全市8個工業經濟主要指標中,5項指標排名全市前二,其中新興産業增加值、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和新産品産值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全年實現外貿出口115.2億元,同比增長49.5%,成為全市首個、全省26縣中第二個突破百億的縣(市、區),製造業出口占全市比重超過50%。
以加快生態工業提升發展為主題,被列入全省第二批“一縣一策”試點。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連續四年全市第一,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居全市第一。
制定實施“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方案,根據“關停淘汰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園一批”的總體思路,以“一企一專班”原則,形成“經商局+責任部門+屬地鄉鎮”工作閉環。
編制發佈工業産業及“萬畝千億”平臺發展規劃,以超常規力度打造麗縉園、經濟開發區兩大“萬畝千億”高能級産業平臺。
實施梯度企業培育計劃,大力推進“小升規”“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等企業培育。累計入選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162家、“小升規”企業培育庫22家。
深化“精準服務企業、振興實體經濟”專項行動,建立問題清單式、閉環式化解機制,持續修訂完善生態工業扶持政策,持續推進融資暢通工程。
這些努力的軌跡,都在新的思路引導下,將這個山區縣的潛力進行科學、有度的挖掘。
02
浙江省的“山海協作”工程歷經20年,當初的思路和定位為山區縣的變化奠定了騰飛的基礎。
這一工程主要原則是“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互利雙贏”,即通過政府的鼓勵、引導和推動,促使發達地區的企業和欠發達地區開展優勢互補的經濟合作。
主要做法是以項目合作為中心,以産業梯度轉移和要素合理配置為主線,通過發達地區産業向欠發達地區合理轉移、欠發達地區剩餘勞動力向發達地區有序流動,從而激發欠發達地區經濟的活力,推動經濟加快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準。
將優勢盡情發揮,把短板努力補齊。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縉雲以超常規力度壯大生態工業,破立並舉做強平臺支撐,全力建設“萬畝千億”高能級産業平臺,瞄準目標壯大産業集群,聚焦機械裝備、健康醫療等特色主導産業,著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集群,引導越來越多企業邁向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發展新路。
這些因地制宜的發展模式,使得這個山區縣有了不同凡響的表現。
03
站在經濟學高度看待這個山區縣的發展路徑,會有不一樣的感慨。
縉雲作為浙江省“山海協作”工程的親歷者、受益者,在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背景下,更廣闊的思路、更深度的挖掘、更細緻的耕耘成為時代新的呼召。
20年來的實踐表明,這個“攜手”工程成績輝煌,縉雲如此,全省亦如此。
同樣的山環水繞,同樣的河溪峻嶺,不盡相同的農業特色、工業基礎,造就出了不盡相同的差異化優勢。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在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大格局下,浙江省山區26縣都促進了三個主要産業的提升和新經濟的發展,經濟前進的步伐穩妥且有力,民眾的生活幸福指數在日益提高。
以發展生態工業為時代新要求的經濟前行模式,正在改變這裡的一切。綠水青山本自有,富民強縣正當時。
回顧近年來這些山區縣的發展路徑,你會生出由衷的欣慰: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無論農業、工業、服務業,還是數字新經濟,都在呈現出一種大“生態”的格局:在不破壞大自然賦予的“美麗”資源的前提下,將民眾的生活水準提高到可以與城市媲美的層面。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