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中國訪談 新聞詳情 A- A+
于正:我用新人的戲每部都火,用明星的戲就一般般
發佈時間:2016-03-31 13:14:44    

   “很多人覺得我是不是備受打擊,我的回答是,我從來沒有心情不好過。我一直把自己看作一個吊絲,不講究吃,不講究穿。有,是上天的恩賜,沒有,我也一樣。你要我改變我的性格,我做不到,我不舒服了一定要説出來,不會顧忌什麼人情世故。”新劇《半妖傾城》開放媒體探班當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作者想就“抄襲門”的後續影響提問時,于正率先這樣作答。

  自從2014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宮鎖連城》侵犯了《梅花烙》的改編權,“抄襲門”事件以于正方敗訴收尾後,2015年,“于正出品”遇冷,這一年于正的大動作,除了在綜藝《全員加速中》擔任總編劇外,就是製作電視劇《雲巔之上》,區別於以往的高調,于正鮮少於媒體曝光,在個人微網志裏形容這是一段“蟄伏期”。

  《雲巔之上》劇照

  2015年,于正出品的電視劇《班淑傳奇》和《雲中歌》幾經輾轉播出,口碑兩極。與此同時,市場正在發生強烈變化,類型化網劇層出不窮,山影出品的電視劇《瑯琊榜》和《偽裝者》一度刷新主流審美,有人斷言,于正出品的“雷劇”在失去大臺庇護後,也開始面臨失去年輕市場的危險。

  “我還沒到40歲,我還能夠繼續創作跟年輕人接軌的東西。”2016年,手握兩部針對網路受眾的劇集《半妖傾城》和《美人為餡》的于正,向澎湃新聞作者強調,他的作品依然符合時下潮流,時下最火的耽美、網劇他都看過,他的作品也具備相似的“爆點”。

  “《班淑傳奇》給騰訊賺了那麼多錢還不好?口碑也挺好!我們賺得也很多!只是平臺沒那麼好,橫向比,它在央視全年收視率還是挺高的。”于正不認同作者關於《班淑傳奇》口碑的評價,他認為,《雲中歌》才是他最不滿意的作品:“劇本沒有達到我心中理想的效果。我自己都不太喜歡這部戲,就這麼簡單。”

  提及新劇,“《半妖傾城》的男女互撩跟《太陽的後裔》很像”,“《雲巔之上》出來會讓整個娛樂圈震驚一下”……言談間,于正的張揚與過去如出一轍。

  于正。 高徵 澎湃資料

  “新劇不糾結、不虐戀、不瑪麗蘇”

  《半妖傾城》探班現場,女主角新人李一桐作為“人和妖的後代”,戴著妖精耳朵、美瞳、歐式洋娃娃假發亮相。整個劇組的服裝風格,囊括了英國宮廷、清裝、民國風——就像“科幻+環保+愛情”的主題一樣混搭。

  片花中妖類的尖耳朵、金指甲、粉紅色血液、紅色瞳孔,華麗濃郁的色調、超現實的漫畫風,被于正定義為“國際審美”。

  《半妖傾城》探班

  顯然,于正過去的劇本更多討好中老年市場,但那卻並不是網路劇的主流市場,如今更“網感”的視覺效果,是試圖貼近年輕受眾的審美的一種手段。

  劇情方面,在於正看來也“完全不是過去那種傳統的瑪麗蘇”:“第一,女主角是小門小戶長大的,勢利又市儈。第二,你跟我好可以,但你必須尊重我。女主角也矯情,也要錢,男主角媽媽反對他們結婚,她直接就跟她提錢。包括臺詞,‘你打扮那麼漂亮,想去勾引男人啊?’她説,‘漂亮的女人才能勾引男人,我好羨慕你一個月可以省下好多脂粉錢哦’。”

  于正得意于這個劇“不糾結”:富家千金女二號,當男一號宣佈跟女一號在一起時,沒有陷害,再也不糾纏;“不虐戀”:妖和人只要在一起,一定就會倒楣,過去寫劇本,是“我不跟你在一起我難受”,現在則是“我們就要在一起,使盡方法在一起,不在一起不行”。

  “男性向的IP我不看好,價錢貴,但是有很大的桎梏,拿著螢幕看電視劇的都是女孩、家庭婦女、老人、小孩,沒有成年男子,也許找一個湖南衛視暑假檔周播劇肯定會火,但是一年就一個暑假檔,這種戲不是我參考的。”于正強調,新劇還是瞄準女性市場。

  “但是《瑯琊榜》《偽裝者》之後,有人評價‘直男劇’戰勝了‘大媽劇’?”作者問。

  于正立馬反駁:“《瑯琊榜》、《偽裝者》太耽美了好吧,一堆帥哥供你YY、男的一直開挂,男男還有CP。”

  據説《上癮》火了之後,于正在第一時間掃了很多耽美小説,他在《半妖傾城》裏也設置了一對男男CP,但是“兩個男生都太直了,導演也很直,美術也直。有一場戲,本來是兩個人坐在木桶裏洗澡擦身,我想像是一個浴缸大小的木桶,結果劇組花了100多萬,搭了個大浴池,兩個人一個在這頭,一個在那頭,還有什麼勁?”

  雖然,《半妖傾城》打了男男CP,但是于正本人並不看好耽美:“正好被控制著所以會紅,如果不被控制,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發掘新題材很重要,但是表現形式新也很有趣。比如,我這個戲就是兩個人互撩,張哲瀚看了劇本和我説跟《太陽的後裔》還是蠻像的。”

  《半妖傾城》探班照。

  “沒自信的項目,我才用明星”

  《半妖傾城》的女主角選擇了並非科班出身純新人的李一桐。于正工作室新簽約的年輕藝人最小已經到了1999年,其中兩位張逸傑、宋威龍都在此劇出現。但同時,于正劇也首次啟用了黃景瑜、南笙、何泓姍等“網路紅人”搭配。

  于正説,自己曾有機會簽吳磊,但《神雕俠侶》把他捧紅後身價百倍,“錯過這樣一個機會後,我覺得自己也可以培養新人。”

  遠離過去“定勢”走新概念,審美上和情節上向新銳人群靠攏,以網劇為重點發力,主推更年輕、更新鮮、成本更低的偶像藝人——未必不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但是在解約事件頻出的娛樂圈,倚靠新人回收成本似乎也並不能高枕無憂。

  “我的心態並沒有説這個藝人一定要自己獨霸,我無條件用了楊冪和趙麗穎,到現在要請他們肯定要很貴的價錢,我也不會開口,我不為難人!”于正表示,他跟自己捧紅的演員,很早以前開過一次口,“別人很為難,我就再也沒有開過口”:“包括像我投資了一個遊戲公司,他們要請楊冪代言,我都沒跟楊冪説,他們用行價請她,我們到現場才見面,楊冪都覺得不可思議,她説你可以跟我説,我説,不需要!”

  于正拿曾經旗下的藝人張雪迎舉例:“有一天她父母來跟我談,説光線要給她演《左耳》的女一號,但是必須要簽她,我也無條件解約了,當天就把合同給她,最後股東都跟我翻臉。雖然最後她也沒演成《左耳》,我知道後還挺不舒服的,但是也不想提了。太多公司跟藝人,我把你從零捧到很紅了,結果你反過來恨我,還要告我。當年何晟銘走的時候我沒有挽留,我們還是好朋友,他幫我唱歌,我們微網志還互動。我過生日,馮紹峰他還是給我發短信。藝人大家一起走一段,就跟結婚一樣,你不能跟他(她)變成怨偶。”

  “我用新人每部戲都火,比如《陸貞傳奇》,但我用明星的戲好像就一般般。所以我註定是給老天爺培養新人的。如果是我們公司別的項目,我只要對劇本沒那麼喜歡,我才會搭那些明星,因為我不自信。凡是我自信的項目,都不喜歡用明星。”于正稱,直到現在,橫店好多他做火的演員一直對他説,于老師,你是我這輩子最感激的人,但是他到橫店,他們不約他,他也不約他們:“我很坦然的,他們好的時候,我要離他們遠一點。”

  《雲巔之上》劇照

  “拍完《雲巔之上》,我覺得我拍了一部曠世巨作”

  《半妖傾城》定檔暑期檔,《雲巔之上》則一延再延,以至於“第一部講述娛樂圈秘辛的電視劇”的頭銜也被《重生之名流巨星》搶先。于正給出的解釋是,他要求後期“精益求精”,他自信地宣稱,《雲巔之上》一旦推出,“會讓整個娛樂圈震驚一下”。

  “拍完後特別興奮,因為我覺得,我拍了一部曠世巨作,但一做後期,電視臺都恨死我了,檔期一調再調,它的後期量實在太誇張了。《雲巔之上》從去年10月份拍完,到混音、音樂、配音、調色全做完,就是特技沒做完,總共才1000分鐘的特技,跟《幻城》是同一個團隊在做,但我就是不滿意,不斷返工。我一直在想《幻城》、《誅仙》怎麼做得完啊,那麼快。”

  為什麼特效會一改再改,于正表示,這部“橫跨了6個時代”的電視劇,很多戲中戲場景是全綠布拍攝,“人需要直接摳出來鑲嵌在背景中,每一幀都需要大量的特效”。

  “你要看了《雲巔之上》,你會愛死我的,我覺得《雲巔之上》是我到目前為止最棒的一個戲,它顛覆了你對於角色的所有想像,講的是男明星跟女明星之間勢均力敵的愛情。”于正非常得意,“很多人覺得像令狐沖和東方不敗,時裝版的《甄嬛傳》。這個戲幾乎每個橋段都是真的,要麼我經歷的要麼是我看到的。我這個戲,一點線都沒有踩,但又把娛樂圈真實的情況寫了。”

  至於今後會不會以網路平臺為主場,于正否認:“《美人為餡》之後,我會做個IP神話劇,投資3個億,因為看到《海上牧雲記》被刺激了一下,我希望拉著《尋龍訣》的美術一起做一個純國內審美的大劇。不用明星,把錢花在製作上。”

  先前頗有聲勢的項目《東宮》則暫時擱置:“《東宮》劇本做得很好,但是因為我個人比較矯情,我是不能夠把所有的權力都交給一個大咖的。”

  編劇和作家類似,要寫出審美結構完全異化的作品並非易事。事實上,無論出於被動或主動,于正選擇以改變應對低谷的決心是明顯的,但是,這種決心能否兌現,最終需要觀眾檢驗。

(責任編輯:實習生陳子穎)

來源: 有戲    | 作者: 王心儀    | 責編:陳子穎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