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新經濟 新聞詳情
國風+數字科技 傳統絲綢産業打開發展新“絲”路
發佈時間 | 2024-07-08 09:04:08    

  襯衫配馬面裙、畢業服搭雲肩、改良旗袍配過膝靴、宋錦外套搭闊腿褲。如今,新中式穿搭頻頻出圈,絲滑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往産業深處探尋,國風熱不僅催熱了服裝市場,也帶動了一個從歷史中走來的傳統産業——絲綢。

  一蠶一絲織就的絲綢,是中國“出口”世界的“特産”。自兩千多年前“絲綢之路”開闢以來,這份“特産”從東向西、由古及今,收穫了一批又一批粉絲。但同時,作為紡織品裏的“貴族”,絲綢也被視為高貴優雅的象徵,不少人對其印象停留于“高大上”,需求市場範圍較窄。

  面向新形勢,從數千年前走來的傳統絲綢行業,如何守正創新“織”入現代生活、重煥新活力?在浙江,從絲綢的應用與技術創新升級出發,記者試圖一窺其産業生長“密碼”。

1809815076327714816_1280px.jpg

  中國絲綢博物館內 遊客正在參觀 記者 陳雷 攝

  從錄取通知書到服飾,絲綢“織”入日常生活

  步入7月,隨著高考落下帷幕,多所大學陸續開始“整活”,上新錄取通知書。今年,在浙江,浙江理工大學發佈的新版錄取通知書吸引了不少網友的目光。

  該通知書名為“錦繡前程”,融合了“宋錦、蘇繡、書畫裝裱”三項非遺技藝,其由數字技術賦能織造的宋錦作底版,再由非遺傳人手工繡上新生名字,同時利用“書畫絲綢裝裱”工藝進行裝裱,利於學生收藏。

1809815076327714818_1280px.jpg

  浙理工錄取通知書

  “這份非遺錄取通知書不僅是入學的憑證,更是一份承載著歷史與文化的藝術臻品。”浙江理工大學招生與就業指導處處長梁琳介紹。

  “我想重考一次,就為這本證書”“地方特色,這樣的通知書值得一輩子收藏”“傳承與匠心的結合,意義非凡”……在浙理工新版錄取通知書的展示視頻下,不少網友如此評論。

  不止浙理工,今年,復旦大學本科生的錄取通知書,也採用了國家級非遺潞綢織造技藝布料作為封面,將校園特色與非遺融合,盡展古典美學。

  一份通知書,既是學校送給新生們的美好祝福,也是傳統絲綢産業融入現代生活的場景之一。近年來,從錄取通知書到服飾及文創産品,曾被視為紡織品“貴族”的絲綢,正以各種形式出現在大眾生活中。

  “以前對絲綢的印象還停留在媽媽的絲巾和睡衣上,覺得有點老氣,沒想到現在我‘真香’了。”今年,在“新中式”穿搭的帶動下,26歲的上班族沈女士就迷上了各種絲織類服裝。

  從新中式宋錦外套、國風緞面闊腿褲到桑蠶絲連衣裙,沈女士往衣櫃裏添了許多件單品,“每件都很好看,穿上感覺氣質一下子就上來了,時尚又貴氣。”沈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除了服飾外,這兩年,絲綢杯墊、刺繡書籤、雲錦記事本等絲綢文創産品也層出不窮,精美的外表和跨界的新鮮搭配,成功吸引了一批“顏值粉”。

  “文化味”越來越濃,國風吹熱傳統産業

  對消費者來説,這是一場美學盛宴,對業內人而言,這則是絲綢産業奔向春天的信號。

  “絲綢産業火了!”從事絲綢産業研究30多年,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教授姚琛感知到了産業的新風向,以服裝市場為例,從此前火爆的香雲紗單品,到2023年年底一米難求的宋錦,國風的走紅,正在“吹”熱這一市場。

  “在深圳南油和杭州四季青等服裝市場,不管是國風真絲還是絲交織檔口,2023年都聚集了很多買家,國風帶動了絲綢新熱潮,市場有比較大的回暖。”姚琛坦言,而這一現象的背後,既有潮流的推動,也有絲綢企業多年轉型升級的努力。

  地處東海之濱,浙江不僅是絲綢的出口通道之一,也是其重要産地之一,素有“絲綢之府”的美稱,其絲綢産業有著約5000年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湖州的錢山漾遺址,曾出土了世界上迄今發現最早的家蠶絲織品。在杭州,“半壁西湖半壁綢”的美譽更是令其成為城市的另一張名片。

  浙江十分重視絲綢産業的發展。2015年,浙江首次提出傳承發展歷史經典産業,將絲綢與茶葉、黃酒等産業一起進行了集納,出臺了相應的發展指導意見。在浙江的歷史經典産業中,絲綢營收佔全國一半。然而回顧其發展歷史,受倣真絲等現代工業影響,絲綢其實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低迷期。

  “以前絲綢品類比較單一,基本上是睡衣、蠶絲被、床品等家居類産品或絲巾圍巾,且布料易皺,難打理,與化纖倣絲類産品比競爭力不強。”在姚琛看來,解決絲綢易皺難打理的問題,讓其可機洗,是推動絲綢産品融入大眾生活的關鍵之一。

  而另一“密碼”,則是借潮流的風,推出多元化産品拓寬消費者群體。“以前,絲綢往往以禮品和家居服為多,隨著國風來襲,才慢慢以潮流服飾、文創等形式輻射到大眾日常生活中。”姚琛解釋,樣式選擇越來越多、“文化味”越來越濃,在她看來,這便是絲綢産業回暖的原因之一。

1809815076327714820_1280px.jpg

  各類絲綢服裝 記者 陳雷 攝

  國風的涌動帶動了年輕一代消費群體,且消費群體細分明顯,絲綢的品類設計也從未停歇。“單從新中式潮流視角解讀,就可以分解出10多個風格,比如中式老錢風、千金風等。”姚琛説,細分的風格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同時,因為文化賦能,絲綢也正在迎來一群“雙向奔赴”的消費者,“國風帶動了消費者對非遺文化和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文化的熱潮,很多年輕群體願意為價格買單,打破了絲綢華貴的價格瓶頸。”

  如何挖掘文化元素?數字賦能解決行業痛點

  以“歷史經典+國風生活+潮流文化”的配方,浙江絲綢産業正打破傳統壁壘,更好地奔向消費者。

  但從結果往前倒推,當數字賦能成為整個産業發展的動能之一,這一行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文化如何挖掘?文化內涵如何融入産品?

  在此前舉行的浙江省歷史經典産業精品展上,一抹天青色曾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欣賞。這件名為《天青呈露》漢服,既展示了絲綢作為歷史經典産業的東方古韻,其背後也蘊藏著數字賦能的時代魅力,它的作者正是姚琛。

  《天青呈露》是一款數字化和實物融合的典型産品,某種程度上説,它也是數字科技賦能絲綢産業的典型案例。“我們選取了宋畫紋樣、融合AIGC和STYLE 3D高倣真數字樣衣技術製成,解決的是浙江絲企面臨的‘卡脖子’問題。” 姚琛告訴記者。

1809815076327714822_1280px.jpg

  《天青呈露》數字化效果 受訪者供圖

  時下國風正熱,文化元素的挖掘是絲企産品開發的重點,其中,産品開發效率決定了企業是否能快速抓住市場風向。

  但在與企業的接觸中,姚琛發現,人才對文化的解讀挖掘能力,是不少中小公司的“短板”。對當前傳統絲綢企業來説,單從文化解讀到設計轉化這一項工作,即使是一個有著多年設計經驗的設計師,對文化的深挖或精力也未必夠用。

  以一件絲綢時裝生産為例,除設計外,一家企業還需“版師+版助+樣衣工”的樣衣組合,從打第一套版到完全敲定,時間差不多要5-7天。這之中,多位人工費用、多次修版和樣衣調整,加之耗損都是企業需承擔的成本。

  《天青呈露》運用的AIGC和STYLE 3D技術,對應解決的正是文化素材設計和高效能打版問題。“在製作上,我們借助AIGC對過去圖樣進行捕捉和輸入,通過輸入《聽琴圖》《十八學士圖》等宋畫的相關元素,根據設計指令生成古今融合的圖形紋樣。”姚琛解釋,企業從AIGC生成數字紋樣素材後,STYLE 3D則進行數字倣真布料和數字打版,並生成數字樣衣,用戶可直觀查看紋樣、工藝、布料及款式細節,而設計師也可第一時間根據需要,在電腦端直接對上述各項進行優化調整,大大提升了效率和效能。

  “企業非常認同數字賦能的效果,一件常服基本可以壓縮50%及以上的時間和財力。”她透露,借助數字賦能,一個數字藝術設計師一天基本能開發5-7款如新中式馬甲類的極致單品。

  無論是數字化助力企業精準對接産業供需、還是借助大數據研判爆款元素等等,當前,數字賦能正為傳統絲綢産業注入活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推動傳統絲綢産業傳承發展這方面,浙江政府、高校、企業正在擰成合力。以浙江理工大學湖州研究院為例,當前,湖州傳統絲綢企業多以絲綢布料加工生産為主,品牌效應亟待加強。

  針對當地絲綢産業現狀,作為兼任的研究院院長姚琛,以“絲綢+文化、科技、數字、人才”的新質生産力模式,與當地政府、協會、頭部企業等堅持推動産業鏈延長,結合湖州深厚的絲綢文化底蘊,建構新絲綢智美生活方式。

  “今年,我們和湖州正謀劃打造一個集合百家絲綢企業的絲綢文化産業園樣本,從一産到三産,從文化、創意、生産到直播電商,希望通過産業整合式基地抱團取暖,形成閉環的全産業鏈路。”姚琛透露,政府支援、高校助力、企業響應,加之國風熱潮彰顯的文化自信,讓她覺得,絲綢産業新一輪的春天又開啟了,“我們作為絲綢人信心滿滿”。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陳雷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