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西青段。天津市西青區委宣傳部/供圖
千年古鎮楊柳青地處天津市西青區,是京杭大運河的流經地,更是中國北方地區保留最為完好的古鎮之一。如今,隨著黨中央關於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決策出臺以及天津市和西青區對該決策的落實,千年古鎮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在日前天津市政府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和西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及文化傳承保護的相關情況。
大運河天津段文化特色突出
據西青區委副書記、區長白鳳祥介紹,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位於楊柳青古鎮,規劃佔地面積2800余畝,分為歷史名鎮、元寶島、文化學鎮等3個板塊,總投資52億元。目前,編制完善了《天津市楊柳青歷史文化名鎮元寶島及島西地塊保護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調整為以文化教育為主的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現已報天津市有關部門審批。
“我們堅持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突出大運河天津段文化特色,注重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利用,不斷完善提升《天津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提出建設‘三岔河口’‘楊柳青古鎮’兩個核心展示園和三岔河口集中展示帶。按照‘留古、承古、揚古、用古’的原則,謀劃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誌性項目,將歷史風貌、文化基因融入有形建築,塑造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載體、運河沿線歷史名鎮的典範、環境秀美居民樂活的家園。”天津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關於具體的設計理念和規劃思路,項目總規劃師、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黃晶濤娓娓道來:“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設計工作是建立在對大運河天津段的認知基礎上的。天津大運河是大運河北方唯一的河海聯運樞紐,聯繫大陸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樞紐,也是‘雙衛拱京畿’區域格局的水運樞紐。先有大運河,後有天津衛,拱京畿,連江南,通西域,達東海,坐擁首都空間地理格局的‘津角’之勢。”
正因如此,黃晶濤説,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將突顯古風古韻,做足文化文章。因此,要在世界層面打造“一帶一路”上的世界運河文化名鎮,在國家層面打造京津冀協同的中國北方大運河文化節點,在天津層面打造天津市西部展示明清運河盛景的文化公園。
據黃晶濤介紹,規劃範圍分為三個部分:歷史名鎮依據“城市針灸術”的再活化,元寶島依據城市地文的再組織,文化學鎮依據文化風景的再開發。其中,元寶島是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核心區,是集中展示明清天津運河文化盛景的全域、全時、全景、全要素的國際文旅目的地。
“我們就是要重現肌理,形塑格局。在重現楊柳青往日風景的這個理念上來做規劃,以歷史各時期的資料為依據,在元寶島恢復整個衚同街巷脈絡。通過地文的織補,再編以新的建築功能,塑造可永續傳承的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整體格局。”黃晶濤説。
兼顧硬性打造和軟性傳承
“千年古鎮要解決‘怎麼保護、傳承什麼’的問題,一定要堅持文化引領。”白鳳祥表示,一是重塑文化基因。系統發掘梳理楊柳青的歷史文化資源,確定文化價值著力點是漕運文化、年畫文化和趕大營文化,並將文化基因融入有形建築。二是堅持保護優先。挖掘保護好考古勘察過程中發現的800余座古代墓葬群,作為研究古代大運河的考古實證。三是完善空間格局。通過研究歷史典籍,梳理楊柳青古鎮形成過程,確定河道範圍、渡口位置、歷史街巷格局,不斷恢復古鎮的歷史空間格局。四是重塑建築風格。按照“留古、承古、揚古、用古”的原則,採用明清古建築形式,充分展現古鎮的歷史風貌,並借鑒《清明上河圖》的展現手法,再現歷史場景。
在文化遺産保護方面,天津市和西青區也做足了工作。不但摸清文物家底,建立保護傳承利用清單,確保文物有保護範圍、有保護標誌、有記錄檔案、有保管機構,還積極實施文物古跡修繕,組織考古勘探發掘,強化文物安全制度。
據天津市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天津市文物局局長徐恒秋介紹,2020年共勘探發現宋代至明清時期古墓葬845處,清理墓葬119座,出土瓷罐、頭飾、陶缽、鎮墓磚瓦、錢幣等明清時期文物360余件。
“出土物以陶瓷器為主,南北窯口兼備。這些實物的出土有力證明了天津在歷史上作為南北貨運貿易樞紐的重要地位,以及由此産生的文化交流融合。這些重要的考古發現對豐富和深化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內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徐恒秋説,天津市文物局還加大對西青區大運河沿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的支援力度,指導西青區文物部門積極推進石家大院保護規劃修改完善工作,支援石家大院、平津戰役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等文物保護單位的安防項目,不斷提升文物安全防護水準,為加強文物展示利用和豐富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內涵提供支撐和保障。
文旅融合維護古鎮吸引力
文化園建設好之後,該怎麼運營?發展什麼?對這些問題,白鳳祥給出的答案就是:堅持文旅融合。
據白鳳祥介紹,針對歷史名鎮板塊,他們採取“再活化”方法,保留現存800余所老宅,按照“城市針灸術”理念進行歷史人文修復,發展特色旅遊、特色民宿等業態,把天津的文化遺産傳承保護下來。“我們目前引進鄉伴文旅集團投資合作,已經進入前期設計階段。”白鳳祥説。
針對元寶島板塊,採取“再組織”方式,通過恢復過去的楊柳青曲苑堂、運河水街、非遺文化街等場景,匯集相聲曲藝、非遺體驗、中華老字號等業態,定期舉辦年畫製作體驗、民俗活動表演、運河遊船等活動,打造民俗文化小鎮。堅持運營前置、設計定制,把功能使用作為重要前提,全力開展招商工作。與北京德雲社、天津北方演藝集團等單位合作,建設德雲劇場、永安書場、丹桂劇院、人藝劇院等曲藝、京劇、話劇演出場地,常年吸引全國觀眾。同時與中青旅等知名運營商磋商整體運營事宜。
針對文化學鎮板塊,採取“再開發”理念,重點發展教育文化産業,與清華美術學院共同建設非遺教育基地。“公園建成後,將成為來津旅遊主要目的地和天津文化網紅打卡地,預計每年將吸引遊客300萬人次,實現各類收入30億元以上。”白鳳祥説。
“未來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整體風貌將以突顯明清天津運河的古風古韻為總基調,彰顯中華魂、明清風、天津味、年畫神、運河韻。讓世界人民嚮往在楊柳青歡度一個農曆中國年,讓京津冀大首都圈的一億人民擁有一個楊柳青曉風圓月的週末,讓千禧一代能夠在活著的遺産中沉醉。”黃晶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