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北運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快通航,連起京津冀三地的運河千年文脈

發佈時間: 2021-05-06 16:37:49 | 來源: 北京晚報 | 作者: 陳強 白繼開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隨著船笛鳴響,運河遊船推開碧波,緩緩駛出二號碼頭……“快看,水多清,天多藍!”家住梨園鎮的“老通州”王艷琴,“五一”期間帶家人體驗了一次運河遊船,剛登船就興奮地拿出手機拍照、錄影。

“五一”期間,北運河甘棠閘施工現場一片繁忙。

“今天我們將穿越六座大橋和兩座公園。大家看,出現在我們船正前方的是玉帶河大橋,它憑藉塔形造型和夜晚如夢如幻的燈光,被市民稱為北運河上最迷人的大橋……”講解員介紹,這條航線起自二號碼頭,止于漕運碼頭,全長超過10公里,沿途可見大運河森林公園、運河商務區等城市副中心特色景觀。

目前開通遊船的這一河段是運河通州城市段,于2019年10月通航,全長11.4公里,途經通州奧體公園、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運河商務區,可飽覽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風光。

今年6月,這條航線還將延長,北運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將實現全線通航。為了克服水面差,讓船舶行得更穩,北運河上新修建了甘棠、榆林莊兩座船閘。“五一”小長假期間,兩個工地都沒停工,記者在施工現場探訪看到,船閘主體結構已基本完工,正在進行閘門調試、景觀綠化等工作。

▎施工

新開挖700米河道

北運河甘棠、榆林莊段,多年前已經建成了攔河閘,不僅控制了河水流速,還出現了巨大的水面景觀,很是漂亮。然而,兩座攔河閘的存在,讓上下游形成了水位差,給通航製造了難題。

“如果從河道橫截面看,北運河通州段水位就像個3級臺階。”通州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説,修建兩座新船閘後,船舶就能平穩、安全地渡過落差水面。船閘設計防洪標準均為50年一遇。

來自金河水務的宋國雨,是甘棠船閘建設的現場負責人。“為了提高地基承載力,1萬多平方米的基坑裏打下了將近4000根碎石樁,按照設計方案,建成甘棠船閘將用掉約2.7萬立方米混凝土和1500噸鋼筋。”參與水務工程建設20來年的宋國雨説,像甘棠閘這樣體量的工程,正常情況下需要一年的工期,但為了儘快竣工通航,項目部經過反覆論證,決定將工期縮短至8個月。

緊張的工期中,宋國雨和建設者們還要新開挖700米河道。他展開一張施工效果圖説,北運河來到甘棠段,會一分為二,變成一寬一窄兩條河道,甘棠攔河閘位於寬河道內,新船閘建在已經抽空水的窄河道上。然而,從主河道通往窄河道的“路口”,是個接近90度的直角彎,如果不對河道進行改造,通航後船舶轉彎太急,不僅船員駕駛難度增大,還很容易給遊客造成眩暈感。因此,在船閘主體結構開始前,項目部就投入全部人力,新開挖了700米河道,將轉角改為了50度。角度變小以後,遊客們就幾乎感覺不到轉彎帶來的不適了,可以更加輕鬆地欣賞運河風光。

▎運作

船閘通行時間14分鐘

甘棠、榆林莊兩座船閘都是單級雙線船閘,即一座船閘可以克服一級水位差,每座船閘都有兩條通道,一頭一尾各有閘門把守。隨著工程接近收尾,兩座船閘已經顯露真容,航拍圖顯示,它們猶如臥在河道中的灰色巨龍,蔚為壯觀。

通航後,遊船通過每一座船閘的時間大約是14分鐘。以甘棠船閘為例,水位較高的上游,位於船閘北方。船舶從上游向下游行駛,臨近北閘門時,船閘閘室就開始提前注水,使閘室水位線與上游水位線一致。隨後,打開北側閘門,放船舶進入閘室並關上北閘門,伴隨著閘門關閉,閘室開始排水,待水位線與下游水位線一致後,再打開南閘門,船舶平穩進入下游河道。閘門的控制,將全部依靠液壓啟閉機控制,每一個閘門都有單獨的控制設備。現場還安裝有柴油發電機,一旦船閘發生斷電的情況,也能有臨時電作應急。

從甘棠船閘出發,駕車沿北運河左堤路往下游方向行駛約20分鐘,就到了榆林莊船閘。這座船閘的施工工藝、運作方式與甘棠船閘類似,但鋼筋、混凝土的用量更大一些。相關負責人于剛説,船閘上方建有一座可通車和行人的跨河橋,屆時將形成立體式的交通體系。

▎設計

船閘凸顯運河文化

曾經,流淌千年的大運河承載的是一條條來往其上的船隻,也記錄下了千家萬戶的喜怒哀樂。曾有世界遺産專家指出,大運河不只是一條河,更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紐帶,厚重而深沉,悠遠而遼闊。如今的大運河,白天,水光瀲艷、白鷺點點,兩岸樹木蔥蘢、綠海連綿,是一幅充滿田園野趣的生態畫卷;夜間,燈光結合水中倒影,一派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待北運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全線通航後,遊客可以乘船品味“一枝塔影認通州”的歷史傳承,見證運河商務區的高樓林立,感受大運河森林公園的迷人生態,即便是遊船在通過船閘的14分鐘裏,也能感受綿延千年的運河文化。

在甘棠船閘閘首位置,一塊浮雕已經就位,上面是《潞河督運圖》。《潞河督運圖》繪製于清朝乾隆年間,畫卷上再現運河河道上繁忙的漕運場景,以及河岸兩側錯落有致的田園、農舍、店舖、寺廟等景致,是一幅難得的展現運河歷史的風情畫。不僅如此,船閘北側還立起了3座鋼制桅桿,象徵曾經大運河上萬舟駢集的場面,讓人仿佛穿越到了歷史畫卷中。在船閘頂部的觀景平臺,欄杆上設計有“甘棠魚躍”的藝術字,登臨這裡,便可俯瞰寬闊的大運河,看魚兒在清澈的河水中游來游去。

“過去,我對大運河了解不多,隨著工程建設的深入,我明白了自己工作的價值,能讓數以萬計的遊客在乘船中領略運河的文化風情。”宋國雨説。

▎未來

航線將繼續向下游延伸

北運河京冀交界處有個地名叫楊洼,目前,這裡正在規劃論證修建船閘的可行性。河北香河、天津武清兩地也在積極為通航做準備。這意味著,在未來,北運河通航的里程將不僅僅局限在通州段的40公里,航線有望繼續向下游延伸,接連進入河北省、天津市境內。遊人從通州上船,便可抵達河北香河、天津武清。

香河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北運河香河段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節點,也是北運河旅遊通航的出京第一站。目前,香河正陸續對北運河進行生態綜合整治和河道疏浚,並設置中心碼頭1處、旅遊碼頭4處,5個碼頭共設置50個泊位,承載水上游覽、交通停靠功能,銜接景點,實現水岸遊覽互動。

天津市水務部門、交通部門編制了《大運河天津段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專項規劃》。“十四五”時期,天津將實施北運河武清段15.6公里河道清淤整治及河道綠化等工程,提升河道景觀能力,打造貫穿南北的綠色生態廊道,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自然景觀。

京津冀三地已簽署框架協議,力爭實現北運河京津冀段旅遊性通航。通航工程是京津冀北運河水務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通航後,這裡不僅將成為三地協作治理大運河的典範,還將打造旅遊通航發展新格局,連起京津冀三地的運河千年文脈。

新聞記憶體

打造5A級景區

近10年來,北京市、通州區大規模開展河道綜合治理,大運河北京段流域內的污染企業全部關停,沿線村莊的生活污水也納入市政管線或建設臨時污水處理廠。截住污水後,“打掃”大運河河道,定期對河道進行清淤,讓河道徹底“洗澡”。

依託大運河的旖旎風光和沿線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城市副中心正在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旅遊國家5A級景區。“三廟一塔”景區非遺傳習所、西海子實景演藝、水馬驛水資源保護利用中心等項目正加快推進,預計2022年通州大運河5A級景區將基本建成。

(原標題:北運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快通航了,記者提前探訪迷人的河段似一幅田園畫)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陳強 白繼開攝

 

推薦閱讀
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宏偉調研港航、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河長制工作 張宏偉強調,要拓寬發展腹地,優化空間佈局,提高資源配置質效,進一步提升港口集疏運體系綜合服務能力。張宏偉來到水上應急搜救中心乘船巡河,深入了解大運河水質、水域岸線保護、過往船舶管理等情況,聽取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凱博港運營情況彙報。隨後,張宏偉乘船來到嶧州港魏家溝作業區,詳細詢問了港區佔地、堆場、泊位規模等情況。
兩張照片見證了揚州運河三灣的巨變 昔低矮農房顯荒涼今生態文化好地方昨天,兩張在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同一地點拍攝的照片在朋友圈引發關注,拍攝的時間相隔30年之久,見證了運河三灣的巨變。“如今,大運河周邊環境越來越好,這是運河沿線居民最切實的生活感受。朱善文説,憑著印象,他又選擇在同一地點拍下一張照片,此時這裡,已經矗立起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成了一處生態文化“好地方”。
滄州市長梅世彤督導檢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市委書記王景武提出的“加快打造文化保護帶、生態景觀帶、全域旅遊帶和特色産業帶”工作要求,有力有效有序抓好生態修復、文物保護、項目建設、景觀改造等各項重點工作,爭取歷史、文化、生態、社會效益的最大公約數,全面提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水準。梅世彤在督導檢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時要求高標準高品質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努力實現文化生態社會效益的全面提升5月4日,滄州市長梅世彤帶領運河區、市大運河辦、市大運河集團相關負責同志,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進行督導檢查。梅世彤強調,各級各部門要樹牢“一盤棋”思想,切實加強協調配合,層層壓實責任,細化工作舉措,以“嚴細深實快”的工作作風,抓實抓好大運河沿線景觀提升等重點工作的突破攻堅,努力向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30名“小河長”行走浙東運河 本次活動由寧波市文化管理研究院主辦,寧波市水文化研究會、寧波市河道管理中心、寧波杭甬船閘運營服務有限公司和海曙區文物管理所以及寧波學益研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協辦,旨在普及和探究浙東運河的歷史,推動我市關於《浙江省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條例》的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會2021年《寧波市大運河遺産保護管理條例》立法調研項目。”寧波市文化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江懷海呼籲全社會持續關注和參與遺産保護,讓文化遺産得以生生不息。本次研學活動,“小河長”們在趣味性的教學設計中,學習和探究浙東運河歷史發展的變遷,考察浙東運河歷史遺存的開發和保護,完成寧波市大運河遺産保護管理立法問卷,還了解寧波航運水利設施的古今功能和目前寧波河道智慧水利發展現狀。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