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之焦作篇

發佈時間: 2020-11-18 15:26:1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編者按:運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的大運河,綿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數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運河申遺成功六週年,由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和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共同打造“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以“古運新説”為主旨,從杭州出發,過揚州、訪蘇州、抵北京,探尋沿線城市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講述水鄉之畔的時代故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焦作篇

焦作——永濟渠的渠首所在

圖為大運河焦作市資料圖

焦作古稱山陽、懷州。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地處黃河以北、太行山以南的黃、沁河沖積的牛角川平原之上,隋為河內郡,唐宋為懷州,與洛陽隔黃河相望,是黃河以北通往洛陽的重要交通要道和門戶。

長明溝開挖于西漢時期,是山陽大地最早的、用於灌溉的人工河流,影響中國歷史走勢的兩次大規模的射犬戰役發生在河道南側的射犬城。它是清水(衛河隋唐之前稱清水)的西部源流。隋煬帝大業四年(西元608年)開挖永濟渠,清水被永濟渠所代替,為永濟渠的一段。焦作成為隋唐大運河永濟渠的渠首所在,是大運河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焦作篇

而長明溝則成了永濟渠的輸水河道,是隋唐大運河在焦作市留下的重要歷史遺跡。千百年來,長明溝由西南向東北流過山陽大地,澆灌了萬頃良田,兼顧排澇功能,使漢山陽縣成為當時最為富庶的縣域之地,後為漢獻帝食邑。

隋煬帝北伐高麗,為了保證有足夠的糧食,就發動了上百萬百姓挖建了河道永州渠,永州渠南至懷川大地,北到京津地區,一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都還是兩地的運輸要道,當地百姓都叫它“運糧河”“禦河”。

與大運河相關的歷史文物古跡眾多

圖為《古運回望圖》焦作市采風資料圖

千年運河流淌不息,聯通南北,縱貫古今,焦作大運河流域內文化遺産豐富,是千百年來人民生活生産的歷史積澱,是寶貴的文化財富。

焦作有不可移動的古文化遺址、古城址、古瓷窯遺址、古墓葬、石窟寺、碑刻、古代建築、近現代紀念建築等文物古跡達3014處。其中有商代早期軍事重鎮府城遺址、五代禦塔妙樂寺塔、元代建築瑰寶慈勝寺、中天一柱天寧寺三聖塔、萬里黃河第一廟嘉應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80處。與大運河有關的文物古跡有石佛灘摩崖造像、九道堰、運糧河龍頭橋、勝果寺塔、東關碼頭、南關橋、明清古村落寨卜昌、喬莊閘及碑刻等。

圖為焦作市歷史文化資料地圖

焦作的遺存除了豐厚的人文景觀,還孕育了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大家耳熟能詳的有三國時著名的軍事家司馬懿,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中的著名詩人、文學家山濤、向秀,“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唐代文學家、思想家韓愈,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元代理學家、教育學家許衡,明代著名的樂律學家、算學家布依王子朱載堉,清代台灣賢吏抗英名將曹謹,陳氏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等。

焦作——太極拳發源地

圖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國太極拳發源地資料圖

焦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也是太極拳的發源地。300多年前,焦作溫縣陳家溝的清風嶺下,陳王廷吐納山川、和合陰陽,形成了內外兼修、剛柔相濟的太極拳法。

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太極拳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達3億多人,現已經成為焦作市的一張重要名片。

圖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太極拳資料圖

近年來,焦作市委、市政府圍繞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目標,著力塑造品牌、舉辦節會、引進項目、發展産業,做了大量工作,舉全市之力打造“太極聖地”“世界太極城”。

通過舉辦“一賽一節”在大運河沿線城市開展“太極拳重走大運河之路”“豐富大運河文化,講好太極拳故事”“尋訪運河之上的太極拳文化之旅”等系列活動,在豐富大運河文化的同時,深度挖掘太極的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太極拳文化與大運河文化走上一條融合發展之路。

作為太極拳發源地的焦作,在弘揚大運河文化中重新喚醒大運河互通有無、往來交流的功能,沿著大運河的路線為太極拳文化傳播和太極産業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産業已成為支柱性産業。以這裡為核心,駐紮在全國各地的4000余家拳館,巡迴舉行的各類培訓和比賽,向世界數億人輻射綠色産業高速前行的康養能量。供需兩端良性互動助推整個産業鏈的優化升級,讓更多從業者從單純外出授拳轉為“體育+”融合嫁接的精耕細作,在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繁榮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顯。

焦作市將太極功夫推廣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鄭州大都市區一體化建設、“兩山兩拳”重大佈局緊密結合,深入挖掘太極文化,加快太極聖地建設,太極拳已從陳家溝走向全球,太極拳文化正享譽世界。

焦作大沙河水清岸綠

圖為新時代大運河焦作段運河美景資料圖

大沙河發源於山西省陵川奪火鎮,在焦作市流經博愛、焦作城區、修武,最後在新鄉市新鄉縣西永康村北入衛河,全長115.5公里,焦作境內河道長74公里。因山洪暴發衝帶沙石形成石河,故得名大沙河。大沙河是一條自然河流,但又是一條流動的文化長河,因為它與兩漢魏晉時期的長明溝,有著不解之緣。

圖為新時代大運河焦作段運河美景資料圖

2018年,大沙河生態治理項目啟動,據焦作市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主要內容包括:防洪治理、生態引水、岸線整治、植樹綠化等。項目全長35公里,涵蓋12公里大沙河濕地公園、9處景觀閘、6.6公里精品商務旅遊帶、5個城市主題景觀公園和3條綠色幹渠廊道。建成水域面積7000畝,綠化面積6000畝,水面寬度達260米。

作為大沙河生態治理配套項目,七星園、文體廣場、遊船碼頭等重要節點工程已全部對外開放,十萬平方米花海、玻璃棧道更是成為市民競相打卡的網紅景點。上游12公里提升工程利用國家“山水林田湖草項目”資金,正在有序推進。大沙河生態治理工程全部建成後,可新增綠地2.9萬畝,生態水面2.1萬畝,形成水體3000萬方,全面助力大運河(焦作段)生態廊道建設,扮靚市民宜居家園。

圖為新時代大運河焦作段運河美景資料圖

隨著工程建設的快速推進,大沙河的治理成效日漸顯現,據統計,目前已有白鷺、蒼鷺、赤麻鴨,紅嘴鷗、秋莎鴨等40多種鳥類在大沙河新修建的鳥類棲息地活動。同時大沙河兩岸還種植了全長2150米的銀杏長廊,栽種喬灌木、花草近300種,國槐、桂花、油松、雪松、紅葉碧桃等扮綠了河堤兩岸,荷花、蒲草、蘆葦、睡蓮等優化了河流水質。

生態環境變化的同時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發展,每逢雙休日、節假日前來休閒的遊客絡繹不絕,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領略城市旅遊新領地的風光。

如今,大沙河基本實現了由洪澇河、污水河,向“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蝶變,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幸福河”。2020年2月,有3批、100多只白天鵝飛臨大沙河。大沙河區域已經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靚麗水城的會客廳、公眾活動的大舞臺。

圖為雲臺山風景資料圖

2020年8月,《焦作市全域旅遊促進條例》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指出將推進雲臺山、青天河、神農山等A級旅遊景區品質提升,提高焦作旅遊核心競爭力和品牌美譽度。對當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挖掘、保護和利用,主要包括黃河、大運河(永濟渠)文化;溫、蘇、邢、卜等姓氏根親文化;卜子夏、司馬懿、竹林七賢、韓愈、李商隱、郭熙、許衡、朱載堉等名人文化;府城遺址、山陽故城、妙樂寺塔、寨卜昌古建築群、嘉應觀等物質文化遺産;太極拳、“四大懷藥”(懷山藥、懷地黃、懷牛膝、懷菊花)種植與炮製技藝、董永傳説、嗩吶藝術、懷梆、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焦作篇

綠是基,水是魂,文是脈。焦作懷川大地通過水生態修復工程,近水節流、遠水開源,整合城市清水景觀帶,讓城市“因水而活、因水而興”,讓百姓生活變得更加宜居,讓以山水自然風光旅遊而聞名的焦作增添了更多運河風采,期待這裡將帶給我們更多的運河故事,讓我們共同見證。

總策劃谷建華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聯合出品


附:

關於《古運回望圖》

《古運回望圖》之創作,旨在弘揚自強不息之民族精神,漕運盛景之再現,貴在推崇厚德載物之中華氣量。

西元新世紀開元之年,華夏再沐朝陽,春風又綠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華先生以振奮民族精神為宗旨,以弘揚運河文化為己任。斥鉅資,募群賢,研史料,重考察,集眾家之才智,請諸師之妙筆,穿越六百年時空,探尋當年漕運盛景。歷時五載,徵修四次,終成《古運回望圖》。

全卷通高83公分,長210公尺,以明代航運鼎盛時期為背景,以運河為主線,自通州始至余杭終,經京津冀嚕蘇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餘城鎮,浩浩蕩蕩,三千余裏,一氣貫通,氣勢恢宏。畫面兼工帶寫,五色丹青,師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細膩,疏密得體。山水迤麗,柳岸花明,漕艘櫛比,往來如梭,閘壩碼頭,廩粟雲屯,城鎮市井,百態人生,縱觀全卷,三千里漕運風情盡收眼底,五千年華夏文明彰顯其中。正可謂,漕運舟楫之盛,可抵長城之雄!

推薦閱讀
算筆賬,一艘船如何“堵”了全球供應鏈 據最新消息,當地時間29日,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表示,擱淺貨輪已經脫困,運河交通將恢復。中新網3月29日電(卞磊)當地時間3月29日,被困蘇伊士運河,懸挂巴拿馬國旗的中國台灣貨輪“長賜號”終於脫困,埃及總統稱讚救援行動取得“成功”。隨著蘇伊士運河擱淺巨型貨輪的救援工作持續進行,為巨輪船頭挖掘泥沙的挖掘機走紅。
貨輪擱淺引發蝴蝶效應,各國尋找新航線 據俄羅斯衛星社報道,莫斯科方面已經發表了一份聲明,認為蘇伊士運河的停運“突顯了對替代航線的需求”。有專家表示,北冰洋航線比蘇伊士運河航線要短大約4000海裏,儘管是一個“很誘惑的方案”,但由於該航線需要穿越長期封凍的北極水域,會給運輸公司帶來艱巨的後勤挑戰,而且“需要在破冰船上付出額外成本”。儘管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已經開始加快速度,設法使受阻塞的300多艘貨輪早日通過運河,但是世界各地的商人與政府官員都開始嚴肅考慮以下問題:全球運輸網路會因為這起事件出現怎樣的變化。
貨輪擱淺6天終於脫困 蘇伊士運河恢復通航 經過了長達一週的救援,當地時間3月29日擱淺貨輪已經完全脫困,蘇伊士運河恢復通航。ShipEverGiven,oneoftheworld'slargestcontainerships,isseenafteritwasfullyfloatedinSuezCanal,EgyptMarch29,2021.REUTERS/MohamedAbdElGhanySalvageteamssucceededonMondayinfreeingamassivecontainershipthathadbeenstuckintheSuezcanalforthepastsevendays,blockingbillionsofdollars’worthofcargofromcrossingoneoftheworld’sbusiestmarinewaterways.當地時間3月29日,救援隊成功讓擱淺在蘇伊士運河長達一週的巨型貨輪脫困。我激動地宣佈,我們的專家隊通過與蘇伊士運河管理方密切合作,于當地時間3月29日15點05分成功讓‘長賜’號重新漂浮,從而讓蘇伊士運河恢復通航。
日媒:擱淺期間日損失1億元 據日本《産經新聞》30日報道,保險業相關人士表示,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每天約損失超15億日元的通行費,運河管理局很有可能在埃及當地起訴正榮汽船,要求其賠償相關損失。貨輪還對運河河岸造成了直接損傷,修復費用可能也需要由正榮方面承擔。保險業相關人士稱,考慮到費用和時間問題,類似事故中,很少有人會直接向擱淺貨船方申請賠償,“因為貨船碰撞導致海港無法使用的事故時有發生,大家都知道誰都有倒楣的時候,互相較勁沒啥好處”。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