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發佈時間: 2020-03-19 09:46:1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濟寧篇鑒賞

”濟寧“,在遠古時期距今五六千年前,這裡就散佈著眾多的原始村落。居住在濟寧的“有仍氏"已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夏朝時,濟寧城區一帶稱為“任國”(即仍國,古代“仍”“任”兩字同音),一直延續到商周兩代。秦統一中國後,廢封建置郡縣,改稱為“任城縣”。五代時期稱“濟州”。北宋時期稱濟州為“濟陽郡”。元至元八年(1271年)升濟州為濟寧府,這是“濟寧”之名最早出現的年代。濟寧地名的由來,據傳因任城一帶地勢較高,可免水災,能保安寧,故為濟寧。明朝時先為濟寧府,後屬兗州府,清朝時為濟寧直隸州。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濟寧地濱京杭大運河,南通江淮,北連燕薊,是南北水運的鎖鑰,元、明兩朝始終在這舉足輕重之處設官駐兵,進行日常性治理和防護。明朝初期,都水監廢而不置,其職能歸入工部,但是不能有力管理貫連五大水系、穿越四大行省的大運河,故此在朝廷中央設立了一個與吏、戶、禮、兵、刑、工這六部職權相同的機構,稱“河道總督”,這個機構的衙署不是設在北京或南京,而設在大運河的咽喉——濟寧。其還有一個特殊性,既具有直屬軍隊,有兵部部分職能,又控制沿河省府州縣各級官吏;有吏部部分權力,還有工部部分職權,是個“一都兼三部”的軍政合一機構,專門管理防護朝廷的經濟命脈大運河。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名勝一   濟寧鐵塔

在城內有座筆挺的黑色八角形塔,直拄青天,這是名聞中外的鐵塔寺內的鐵塔。寺初名“崇覺寺”,北齊皇建元年(560年)創建於此,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在寺內鑄立七級鐵塔,俗稱“鐵塔寺”。塔在明萬曆九年(1581年)重修,增高二級。造型端正清秀,結構複雜漂亮,磚鐵結合緊密,是我國鑄鐵藝術的瑰寶和典範,是大運河邊又一座鎮河寶塔,記錄著歷代勞動人民治理運河的艱辛和功績。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名勝二   聲遠樓

在鐵塔寺街上有一座鐘樓,叫“聲遠樓”,北宋始建,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重建,明天順四年(1460年)重修。此樓不是一般古代城池內中軸線上的鐘樓,而是規模宏大廟宇中的鐘樓,因其內所懸鐵鐘聲音遠播,故名“聲遠樓”,寓意佛教或道教的教義傳播久遠。此樓下為磚砌臺基,高3.5米,“十”字歇山重檐頂二層,通高17米。門額懸木質巨匾,上刻楷書“聲遠樓”三大字,是明代萬曆間濟寧道道員龔勉所題。內二層頂上懸宋代鐵鐘一口,高2.2米,鐘唇周長4.5米,重約7噸。敲之聲音渾厚綿長,聲聞數裏,古樸素美,鑄造精良。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濟寧篇鑒賞

在濟寧城外,運河岸邊,有一處大的農村集市。

大運河城鎮商貿經濟的發展,帶動了農村集市貿易的繁榮,鄉間民用物品,大部分由商賈販運而來,以滿足農村的需用,因而出現集市之日百姓成群結夥、趨之若鶩的擁擠現象。在集市上有行商,也有坐賈,買賣的物品有粟米、布帛、絲麻、雞鴨牛羊、茶葉、瓷器、紙張、農具、竹木、水果、蔬菜、針線等等日常用者,一部分為當地所産,更多的是南北水陸産品,靠大運河的漕運而進行交易。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名勝三   濟寧文廟與漢代石刻

在城中鐵塔寺街側還有一處文廟遺址,原保存有漢代碑刻十種,宋代金石專家趙明誠在他的《金石錄》裏、文學家歐陽修的《集古錄》內都有記述,諸如“司隸校尉魯峻碑”“盧江太守範式碑”“北海相景君碑”“朱君長墓石”“尉氏令鄭季宜碑”等等,都是研究漢代歷史及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值得讚許的是,在濟寧這一個地方,就收存有如此之多漢代石刻,這在全國並不多見,更表明由於運河對文化交流的推動,這裡的文化底蘊相當深厚。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名勝四   太白樓與墨華亭

大運河邊濟寧城內最著稱的當屬李太白酒樓,稱“太白樓”。此樓建在舊城南城垣頂上,最早當是觀景樓,後來轉化為酒樓。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借夫人許氏、女兒平陽由安陸(今湖北安陸縣北)遷居任城(今濟寧),常至城內酒樓飲酒,後人為紀念此事,將其飲酒處稱為“太白樓”。此樓元代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在濟寧不斷升級城池漸大,又突然跌降為州級政權機構以後,原來任城縣縣城棄而不用的情況下,太白樓才移建於城垣之上。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名勝五   文化書院

明代反對無病呻吟的文學復古運動蓬勃興起,其中代表人物前、後“七子”(共14個代表人物)就有山東運河地區的歷城人邊貢和李攀龍、臨清人謝榛等三位文學碩彥,追隨宋代當地豪放詞派代表人物辛棄疾文風。同時期,山東運河沿岸府州設立講學書院在全國也名列前茅,對宋朝以來程朱理學的空泛和虛偽給予了旗幟鮮明否定,諸如聊城的東林書院、臨清的清源書院、武城的學道書院、魚臺的崇德書院、東阿的安平書院等10個州縣的13座書院,反映了山東域內運河文化的強盛態勢。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中國官修地方誌書開端——明嘉靖版《山東通志》

明嘉靖版《山東通志》作為反映全省自然與社會全面情況的志書首先在全國嶄露頭角了。此志設卷40,有目36,洋洋40萬言,向稱通志範本。此志編纂始於正德,因巡撫調離而中輟,嘉靖初接修,成書稿12卷卻未梓,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對志稿考訂補遺而告竣面世,這是中國官修地方誌書的開端。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創作采風圖片

在此之後,運河山東段流經的東昌府(治設于聊城)、兗州府(今山東兗州市)、濟寧州、德州等府州修志之風日盛,萬曆年均已編修而成,走在了官修志書的前面,帶動了全國官修地方誌書的普遍開展。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濟寧篇鑒賞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濟寧趣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作者簡介:

谷建華圖説古運河之“南陽趣事”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因其曾對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

自1997年始,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為續接千年曆史文脈,傳承五千年泱泱大國的厚重文化,在國家相關領導支援下,激發了董事長谷建華先生對歷史文化挖掘和保護的責任感,先後組織創作了《迎香港回歸百米長卷》、《迎澳門回歸書畫百米長卷》、《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週年》、《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及《重遊運河圖》等主要七項浩大的文化工程。

《古運回望圖》長卷是歷史橫切面的真實的寫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生動的再現了明代運河兩岸綿延約1800公里沿線的航運河道管理、農業、手工業、工商業、民俗等繁華景象。

推薦閱讀
山東省濟寧市大運河文化經濟帶攻堅六大項目 濟寧大運河遺留不同歷史時期的運道總長度587公里,申遺保護規劃293公里,所有縣市區均有河流直接流入大運河。
蘇北運河航運忙!全力保障船閘大修期航道運作 蘇北運河智慧運作系統數據顯示,4月7日15時,淮安船閘梯級上下行待閘貨輪2262艘、船隊182個;邵伯船閘梯級上下行待閘貨輪1102艘、船隊60個。
北運河左堤路部分路段今日起封閉施工 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步伐加快,為保證施工及行車安全,自今日開始對左堤路封閉施工。
江蘇省鎮江市領導到古運河巡河 4月7日上午,江蘇省鎮江市副市長、古運河市級河長胡宗元到古運河上、中、下段開展河長制巡河工作。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