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西城:京腔京韻講述了“京杭大運河的愛情之旅”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27:09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鮑聰穎 徐裴 | 責任編輯:

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 (鮑聰穎 徐裴)8月8日晚,以“一條河流的特殊愛情之旅”為主題,展現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京杭大運河沿線具有愛情浪漫色彩的戲曲文化為主線的專場演出在天橋劇場與觀眾準時相約。

“澄澄一水間,含情相望之”,此次活動恰逢我國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傳統節日——農曆七月初七,也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鵲橋連接了牛郎織女的絲絲愛情,京杭大運河建起了河流沿線文化的藝術橋梁。本場演出以愛情為主題,選取京杭大運河文化帶沿線的戲曲曲種,展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觀眾分享中國式愛情故事。

“大運河文化是獨一無二的“活”的文化遺産,通過運河流域豐富的戲曲文化來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演出中融合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呂劇、錫劇、越劇等劇種,展現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的戲曲文化風情。”西城區第二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

節目精細篩選了各個曲種的唱段,京劇《坐宮》選段,評劇 《花為媒》選段,河北邦子《大登殿》選段,呂劇《姊妹易嫁》選段,錫劇《珍珠塔贈塔》選段,越劇《紅樓夢》選段,集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粧、臉譜等各個方面于一體,通過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為觀眾呈現出生動的人物形象,其表演藝術虛實結合,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呂劇的演員們均來自山東省昌邑市文化館,此次通過大運河文化將西城區第二文化館和昌邑市文化館緊密聯繫起來,文化藝術交流進一步溝通了兩館之間的友誼,牽係著彼此深厚的情意。

“今天演出的都是經典劇目,實實在在過了一把戲劇癮!”現場觀眾劉先生告訴記者:“本次演出立意非常新穎,現場既有視頻講述運河流域的相關地域文化,還穿插了很多對戲曲曲種的介紹,既過了京劇癮,還學習了不少文化知識!”

“戲韻築起鵲橋夢,運河傳來故鄉情”。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的使命。據了解,“京腔京韻總是情”是西城區第二文化館的品牌活動項目之一,迄今已近九年,本著積極探索文化領域,並將文化交流、文化融合進行創新性發展,同時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活動的重點,走新形勢發展的道路,為京城百姓送上更優質的文化服務。

本場演出由西城區文化和旅遊局支援,西城區第二文化館主辦,北京弘文馨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協辦。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專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