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高看一等 厚愛一層 切實做好集中安置區管理工作
作者:楊立慶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12-06 11:52:33責任編輯:

桃江縣馬跡塘鎮易地扶貧集中安置區坐落在馬跡塘社區,僅距社區便民服務中心50米。修建於2018年,佔地面積2295.8平方米,商鋪18間。馬跡塘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同時又是安置區便民服務中心。近年以來,實現了安置戶從“鬧心”到“安心”到“暖心”的重大轉變,受到了省、市、縣前來考察的督查組的充分肯定。

完善組織機構,讓安置戶“鬧心”有人找

2019年,安置戶剛搬來時,因為人生地不熟,安置區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安置戶吵的吵,鬧的鬧。作為基層社區,突然增加了一個安置區,又無管理方面的經驗可循,遇到了安置戶的吵鬧,真是急白了少年頭。但是,馬跡塘社區沒有退縮,迎難而上,在上級的支援關懷下,我們從建立安置區管委會開始,逐步理清思路,進入角色。

建立了社區總支部書記任主任,駐村第一書記為副主任,一名社區支委為專幹(片長)。安置區小組長,安置區每棟樓的樓棟長(鄰長)為成員的管理委員會。明確任務目標,明確職責分工,深入到搬來的安置戶家中走訪交流,促膝談心,並以安置區管委會的名義將安置戶提出的所有“鬧心”的問題一一作承諾,按計劃予以解決。到目前為止,全部解決了安置戶“鬧心”的訴求,贏得了安置戶的認可。

加強後續幫扶,讓安置戶“安心”留得住。

加強結對幫扶聯繫。為了提高結對幫扶(聯繫)效果,安置戶全部由鎮政府幹部結對幫扶(聯繫),不僅要求一月一走訪,還要求結對幹部每年為結對的安置戶做一件實事,提高安置戶對結對幹部的滿意度。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以來,綠化硬化了安置區所有的空坪隙地,建設了小區活動室,健身場所,電動車充電站,小雜屋。修好了連接鎮污水處理廠的排污設施,供水排水設施。今年又打通了安置區與社區的最後50米公路並進行了硬化。目前,安置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全社區最完善的。

打通社區服務中心與安置區最後50米

加強了保障關懷。向安置戶經常性地推送就業資訊,加強就業指導、培訓,安排公益崗位8個,徹底地解決了有勞動力家庭的零就業問題。不僅如此,我們通過與安置戶原戶籍地協調,解決了4個安置人口的低保,2個安置人口(學生)的“雨露計劃”助學。對安置區慢性病患者均由社區醫生進行簽約服務和每年4次以上的探病檢查。

加強了安置戶的訴求解決。由於安置區建設時間緊,建設快,房屋品質陸續出現了許多品質問題。如外墻磚脫落、天溝漏水、室內308墻漆脫落、廁所漏水、門窗易損、狂風暴雨屋頂瓦片大量脫落等問題。社區都將放在優先事項解決,幾年以來社區共解決安置戶訴求63件,耗費資金15萬餘元。

安置區狂風暴雨後房屋維修

加強了安置戶的利益連接。安置區的所有門面和剩餘套房,社區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盤活安置區存量資産,經與馬跡塘“竹聚緣”這個竹筍加工企業聯繫,打包租給他們做倉庫,做銷售網店,做職工宿舍。今年安置人口每人平均可得門面租金分紅280元。而且安置區低收入家庭還享受社區的其他分紅,補充他們的收入。

強化機制建設,讓安置戶“暖心”感黨恩

建立了環境衛生檢查評比制度。安置區衛生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由3名樓棟長負責每天一小掃,每月一大掃,管委會每天一檢查,每月一評比,對衛生搞得好的納入社區的年終表彰,對有問題的責令及時整改,讓安置戶住在一個功能齊全,綠樹成蔭,清潔衛生的舒適環境中。

建立了安置戶參政議改機制。馬跡塘社區原來七個村民小組,加上安置區小組,變成了8個小組,安置區同樣選出了小組長,婦女組長,同樣按5-15戶選一居民代表的原則,從安置戶中選出了3名居民代表,享受與社區其他小組長、居民代表一樣的學習、培訓、議事和被表彰的權利。安置區的黨員納入了社區第二支部第一黨小組參加社區黨總支的各種黨建活動。

建立了各種激勵機制。安置戶的農戶、小組長、婦女組長、居民代表,黨員均納入了社區年終評選“最美農戶”“優秀小組長”“優秀居民代表”“優秀黨員”的評選活動,並在同等的條件下優先考慮,安置區的低收入家庭,烈軍屬優先享受社區的春節慰問和困難救濟。

召開管委會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