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益陽沅江:岸上養魚 退捕漁民致富有新招
作者:鐘祖彪 彭瓅璇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3-14 13:17:04責任編輯:

春日的沅江市管竹山村,桃紅柳綠。青色的長堤旁,排列著200多個鐵皮圓池。這圓池直徑5米,池中蓄滿了清水。圓池上安裝了供氧、排水、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退捕漁民陳正平扛著長長的網兜,穿梭在這些圓池中間,倘若不是他偶爾將網兜伸入池中,將幾條死去的小魚撈起來,就誰也猜不到,這個圓池養殖著鱖魚、鯽魚、黃顙魚等魚苗。一個圓池中可以投放三、四千尾魚。

“一個桶放3000尾,做得好可以有5至6千斤的收成。”陳正平笑呵呵地説道。

管竹山村是沅江的一個傳統漁業村,四面環湖,村民以漁業捕撈或養殖為生。陳正平打小就生活在這個漁村,與捕漁、養魚打了一輩子交道。臨到退休時節,國家實施禁捕退捕政策,他們這個年齡段的漁民,轉産轉業就顯得尤為困難。

沅江市委市政府關注到了這批年齡偏大的退捕漁民的實際困難,推出了百億水産項目,鼓勵退捕漁民到外地學習新的養魚技術,打造沅江百億水産。在對外學習中,陳正平等退捕漁民獲得了陸基養殖新技術。管竹山村十多戶年齡較大的退捕漁民組織成立了四家養殖合作社,投入200多萬元,充分利用村裏荒廢的宅基地,建起了陸基養殖基地。

相較于傳統養魚方式,陸基養殖更便於管理,可以根據不同魚類的生活習性處理水質,藥劑更有效果,飼料的投喂也更為精準。此外,雖然陸基養殖方式耗費成本更高,但效益也更高。陳正平跟我們算了一筆賬,一個圓池一年可取魚三次,每次收穫五、六千斤,最保守的估計也比傳統的養殖效益多出了兩倍多,因此,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現在我們內心充實,感覺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一個個整齊排列的圓池寄託著漁民們美好的期盼,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兒為漁民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陸基養殖這一新模式,不僅使管竹山村的退捕漁民轉産轉業,開闢了增收致富新路徑,還能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以節約、環保的手段保障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