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益陽南縣三仙湖鎮:探索多元發展模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作者:張靚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2-30 13:33:12責任編輯:

為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激發村集體經濟內生動力,益陽市南縣三仙湖鎮上柴市村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牛鼻子”工程來抓,多措並舉找路子,對症下藥開方子,使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産業推動、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合力撐硬了村集體經濟的“腰桿子”。“去年我村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6.8萬元,今年預計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可達15萬元。全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實現了質的飛躍。”上柴市村黨總支部書記曾雲光介紹道。

鄉賢參與激發産業活力

“今年3月新購置自動機設備6台,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預計年底累計生産電子元器件達300萬個。明年將利用閒置土地進一步擴大生産規模,力爭振興電子廠利潤突破10萬元以上”。上柴市村村支“兩委”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廣泛宣傳營商環境和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聯合縣交通運輸局、鄉村振興局、在外企業老闆等多方力量,吸引南縣宏國星電子廠鄉賢投身家鄉經濟建設,以“村企合作”的模式創辦三仙湖鎮振興電子廠,今年增加村集體收入8萬餘元,可解決20名村民及脫貧人口的就業,實現了脫貧村村集體經濟“破殼”發展。

項目引領助力增收致富

走進上柴市村光伏電站,一排排藍色的單晶矽組件板在日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顯得格外耀眼。據了解,該電站作為該村的村集體經濟項目,自建成並網發電以來不僅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還帶動了周邊農戶持續增收,實現了“一産多贏”。光伏電站化身為“陽光銀行”,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支撐,破解了脫貧村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難題,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民心工程、陽光工程。該發電站年均累計發電量60kw,年發電量約6萬度,預計為村集體每年穩定增收5萬元左右。

資産盤活蓄足發展後勁

近年來上柴市村結合拋荒地整治流轉土地13畝,與省級龍頭企業湖南溢香園糧油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以村集體+公司+農戶模式,採取“入股經營+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的形式,預計收益達1.8萬元。“村集體+”的利益聯動機制模式,直接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幫助附近村民通過務工提高家庭收入,實現雙贏。“為喚醒‘沉睡’的資源,去年我村依法收回40畝村集體漁池,以125元每畝承包價重新發包後,村集體因此每年增收0.5萬元。明年我村計劃依法收回村集體漁池97畝,預計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

下一階段,上柴市村將繼續把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能力作為首要任務,靈活探索村企合作、資産盤活、聯村發展、築巢引鳳、股份經營等多種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助力産業多元化發展,做厚做實集體家底。

上柴市村光伏發電站

上柴市村振興電子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