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益陽大通湖區:運用“加減乘除”法 解好殯葬改革題
作者:魯克文 詹曉陽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2-21 14:02:50責任編輯:

大通湖區將殯葬治理作為深化殯葬改革的重要抓手,突出治理散埋亂葬,以問題為導向,穩步推進、精準發力、綜合施策,做好“加減乘除”文章,有效破解了殯葬改革難題。

做“加”法,加強工作合力。大通湖區委、區管委會從2018年就開始下定決心全面實施殯葬改革。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顧問,區長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的區殯改領導小組;各鎮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各村(社區)成立了殯改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副區長牽頭抓,鎮、村(社區)主要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格局。一體推進。區委、區管委會緊扣全區殯葬改革目標任務,出臺了《大通湖區殯葬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大通湖區“三沿六區”墳墓遷移治理三年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等內容,將殯葬改革、殯葬管理服務、喪葬用品管理、“三沿六區”墳墓遷移等任務分解、細化,壓實各相關職能部門責任,建立起政府領導、民政牽頭、條塊結合、上下協調、部門齊抓共管新局面。同時,建立健全區、鎮、村三級殯葬改革資訊員制度,及時掌握鎮、村殯葬改革工作動態,將違規殯葬行為處置在萌芽階段。嚴格考核。將殯葬改革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目標管理和績效評估內容,納入全區五項重點工作考核內容,實施專項考核評比。對各鎮舊墳治理等殯葬改革重點任務進度情況每月進行排名通報,對於進度快、效果好、標準高的鎮進行通報表揚,對行動遲緩、推動不力的鎮給予通報批評,並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

做“減”法,減少舊墳存量。全面摸清底數。各鎮及村(社區)安排專人組建工作專班,對整治範圍內的墳墓進行調查摸底,查清墓戶及墓主親屬資訊,對墓穴逐一打樁編號並登記造冊。分類推進實施。在充分尊重歷史、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區分不同情況,制定了舊墳治理三年任務清單,堅持以遷為主、平遷結合,加大散墳、老墳地等違規殯葬設施治理力度。對“三沿六區”等可視範圍內的舊墳,採取平、遷結合方式整治,並及時對整治後的墳地開展黑化、綠化、亮化改造。截至目前,完成舊墳治理5292座,其中遷墳2883座,平墳2409座,實現2條主幹道沿線舊墳“清零”。堅持暖心服務。做到群眾零經濟負擔,政府承擔所有遷移費用;做到尊重逝者,遺骸專車轉運,親屬同車護送;做到“無主墳”妥善處理,統一編號留影建檔備查,一波暖心操作贏得群眾擁護。

做“乘”法,乘勢確保實效。在政策引導上,出臺了《關於認真做好殯葬公共服務惠民補助工作的通知》,對從“零點行動”開始,2年內符合條件進入農村公益性公墓安葬的免除部分墓穴管理費,對於實行生態安葬的給予適當補助,對於困難群眾減免普通弔唁廳租金、墓穴管理費等。截至目前,全區共補助殯葬服務惠民資金321萬元,有效減輕群眾負擔。在基礎建設上,投入8700萬元高標準建成大通湖區殯儀館並於2020年5月1日投入運營,改變了區域無殯葬服務機構的窘境,合理規劃農村公益墓地建設,做到便民利民不擾民。堅持土地集約利用的思路,在舊墳區建設農村公益性墓地。目前全區共投入1251.24萬元建設公益性墓四處,墓達穴6515個,現可使用墓穴2920個,後期將結合舊墳治理情況,繼續加大墓穴開發,滿足舊墳治理及殯葬改革需求。此外,河壩鎮、金盆鎮、千山紅鎮均有生態葬區,為推進舊墳治理提供了基礎設施保障。在日常管理上,區、鎮兩級均成立了殯葬改革執法大隊,負責查處各種殯葬改革違法違規行為。結合城區創文、創衛工作,對城區喪葬進行整治,杜絕城區室外搭設靈棚、設置拱門、吹奏哀樂和出殯時沿街燃放鞭炮等治喪行為,有效規範了城區喪葬秩序。

做“除”法,除去殯葬陋習。廣泛開展宣傳。充分利用網路、電視、懸挂橫幅、張貼標語、發放通告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殯葬改革的重要意義、改革政策等,倡導文明殯葬新風,讓群眾理解、參與殯葬改革。此外鎮村組織召開屋場會層層發動,並組織與群眾交往密切、在群眾中有一定威望的同志組成“攻堅工作組”到府做重點對象的工作,以“講道理、講情理、講法理”的方式,最大範圍贏得群眾支援和心理接受。用好村規民約。把殯葬改革的相關內容編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由村(居)民共同遵守,杜絕封建迷信、鋪張浪費行為。同時,開展文明殯葬進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黨員幹部帶頭。注重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要求黨員幹部帶頭落實殯改政策,在遷墳過程中帶頭率先完成遷移。同時教育引導親屬、朋友和周圍群眾自覺抵制陳規陋俗,有效勸阻不良治喪行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