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黨建領航,益陽南縣鄉村振興力量磅薄
作者:李雙建 張維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2-05 17:33:35責任編輯:

南縣地處湘鄂兩省邊陲、洞庭腹地。是100位為新中國建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共和國第一號烈士段德昌的故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縣”、“中國稻蝦米”之鄉。今年以來,南縣縣委以喜迎二十大召開,貫徹二十大精神為動力,領導全縣1282個黨組織、30464名共産黨員,以黨建為引領,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凝聚起鄉村振興的磅薄力量,使南縣這一洞庭明珠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黨建抓根本,強力助振興

南縣縣委堅持鑄魂賦能,著力打造堅強堡壘。抓實基層黨組織書記、農村黨員、黨務工作者業務能力的培訓。把好村、社區幹部進出口關。實施村、社區幹部結構優化調整“三年行動”。配強駐村幹部隊伍。堅持“突出強基固本,凝聚幹事創業合力”。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今年縣委常委會3次專題研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制訂出實施意見和方案。出臺財政扶持、土地使用、人才支撐等所有扶持舉措18條,統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與財政涉農資金1722萬元,打造了56個集體經濟發展重點村。

堅持興業善治,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同心協力,因地制宜著力發展蔬菜、稻蝦、龜鱉等為代表的特色農業産業。縣委組織部從相關部門選派85名專業技術人員擔任科技特派員,進駐全縣132個行政村,依託村民服務中心和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設備,開展稻蝦、稻鱉養殖巡迴培訓。同時,組織22家兩新組織對口33個村幫扶共建。該縣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領導小組,由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宣傳、文旅、住建等19個部門單位聚力攻堅,確立了以段德昌烈士公園為核心,以火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銜接,以特色産品購物街丶特色美食街為拓展,以本土紅色精神丶紅色文創産品丶紅色小區為延伸的“一核一點兩路三延伸”的規劃佈局,配套建設湖景新城小區鄰里中心,打造居民生活幸福圈。

稻蝦引人醉,滿眼豐收景

12月1日,南縣盼到了久旱後的雨雪。從酒店到農戶,餐桌上的稻蝦米飯晶瑩剔透,軟軟糯糯,香氣撲鼻。“飯比菜好吃!”湖南衛視的這句廣告詞真實地表達了南縣稻蝦米的品質。今年南縣的稻蝦米種植達60多萬畝,年産小龍蝦11萬噸,稻蝦米原糧32萬噸。稻蝦米銷往全國各地,小龍蝦出口到比利時、丹麥、俄羅斯等國。縣委書記羅訊説:“稻蝦米成了南縣人民的驕傲,廣大食客的熱捧。”

武聖宮鎮稻蝦田喜獲豐收

麻河口鎮官正垸村村民在採摘菜苔

從南縣最南端的茅草街鎮到該縣最北端的浪拔湖鎮,綠油油的白菜、油菜、大頭菜、蘿蔔一片連著一片,簇擁著一個個美麗屋場。今年,鎮黨委和村黨支部鼓勵我們以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探索菜薹+瓜果,稻+菜薹模式,我經營的1000多畝蔬菜基地喜獲豐收,每天線上線下的訂單供不應求,日供貨量最高時超過了5000斤,日用工量高峰期達到了50人”12月3日,在南縣武聖宮鎮沿河堤村的千畝菜薹基地內,基地負責人涂政先高興地説。像他這樣千畝規模的專業大戶,武聖宮鎮有12家,今年家家喜獲豐收。12家合作社種植面積達2萬畝,總産量可達4萬噸,年總産值將突破1.8億元,累積解決村民就業達1200余人。據南縣農業部門統計,今年南縣蔬菜種植面積達31.3萬畝,採菜98.93萬噸,主銷上海、福州、長沙,一部分銷往粵港澳大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