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益陽南縣:長春村抗旱記
作者:蒯臘清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9-16 13:45:28責任編輯:

洞庭湖腹地的湖南省南縣,今年自入夏以來,平均降水量不到6.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96.9%,已連續70多天高溫無雨。南縣的母親河藕池河,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夏季斷流,縣域內農田遭受了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旱情,雖然己是深秋,但南縣旱情依然嚴峻。面對日益嚴重的旱情,南縣的老百姓在茶余飯後議論得最多的話題是旱情對糧食生産可能帶來的影響,人們對糧食安全的那份擔憂溢於言表。可喜的是,在旱魔肆虐的關鍵時刻,南縣廣大幹部群眾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義無反顧的奔赴抗旱前線,用實際行動書寫了無數與旱魔作鬥爭的英雄讚歌。這些故事中的感人事跡,在街頭巷尾口口相傳,感動了無數老百姓的心。

9月中旬,秋陽依然灼人皮膚。我在南縣市監局駐茅草街鎮長春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李錫奎同志的陪同下,在抗旱一線採訪了長春村的幹部群眾,震撼在了那感人的故事裏。

在長春村便民服務中心,身材壯實,面容銅色的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徐建明同志告訴我,為應對這百年難遇的旱情,村支兩委在7月初就成立了抗旱領導小組,及時成立了旱情搶險突擊隊、旱情摸排組、旱情協調組、物質保障組等組織機構。全體村幹部和鄉村振興隊隊員連續3個月來堅持24小時值班,所有成員做到了聞迅而動、隨時突擊,特別是村委會副主任歐陽春良帶隊的抗旱搶險突擊隊做出的成績尤為突出。截止目前,全村共投入勞動力500余人次,出動各類抗旱機械50台次、疏通大小溝渠5000余米、清運雜草90台車次、清理淤泥50多立方米、共投入抗旱資金近3萬元,全村村民在村支兩委的堅強領導下從志成城,確保了全村1900多畝雙季稻增産增收。

在長春村解放渠,高懸的驕陽下,10多位村民正在渠道內揮汗如雨清理雜草,村民們分工明確,有用釘耙撈的、有用雙手扯的、有用箕畚運的,一台手扶拖拉機的車箱內堆滿了待處理的雜草,渠內的碧水在突擊隊員的腳下涓涓流淌。人群中滿臉大汗的歐陽春良告訴我,這支以老黨員肖正球為代表的抗旱突擊隊隊員的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自旱情發生以來,這群老人們己在抗旱一線奮戰了近3個月。每一次的任務明確後,無任是下水掃礙還是涵閘清淤,他們爭先恐後搶著幹最苦最累的活,這三個月來,全村的每條溝渠都留下了他們不知疲倦的身影。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長春村的大部分溝渠不適應機械作業,清淤除雜工作主要靠人力完成,由於勞動強度大,這些爺爺輩的突擊隊隊員們幹起來特別吃力,老人們有的挂爛了手、有的割破了腳,但他們從未説過苦、從未叫過累,第二天照樣精神抖擻的爭上抗旱一線。這幾個月來,老人們用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書寫了載入長春村歷史的抗旱傳奇。

在長春村四組,近百畝的晚稻田裏,秋風拂起層層波紋,雪白的稻花在綠色中搖曳,陣陣稻香撲鼻而來,廣闊的田野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稻田主人徐元秋告訴我,這100多畝稻田是流轉的本組村民的土地。今年,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種植雙季稻,年初就在盤算今年能增加不少收入,心裏美滋滋的,沒想到這百年難遇的乾旱。差點打破了他的夢想。自早稻灌漿期開始,望著缺水的稻田、卷縮的禾葉,真是急死人哪。在這關鍵時刻,村支書徐建明帶領村幹部和鄉村振興工作隊的同志趕到現場,他們勘查水路走向後,決定從一條廢棄多年的老舊水渠引水抗旱,抗旱突擊隊花費了一天時間清理淤泥10多方、清運雜草10多車,硬是用雙手開通了這條500多米的老水渠,給這片稻田送來了"及時水","救命水",確保了早稻豐收。由於有了這條水渠送水,這片稻田至今都不喊"渴"了。由於田間管理搞得好,他種植的這片早稻平均畝産達到了1300余斤,超過了歷年早稻的産量。"你看這晚稻的長勢吧,又是一季好收成",徐元秋望著這片長勢喜人的稻田,滿臉盪漾著幸福的喜悅。

離開長春村時,村支兩委未雨綢繆,針對新的水旱,為確保全村農作物取得大豐收,正在開會研究對策。此時,習近平總書記的敦敦教導在我耳邊迴響:"要未雨綢繆,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産年年要抓緊"。

長春人抗擊旱情的英雄故事,是南縣人民戰天鬥地的縮影,我為這些默默奮戰在農業生産第一線的無名英雄們驕傲,他們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定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