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 > 

安徽省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

發表于:2024-04-25 09:15  作者:王弘毅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沈好好

新質生産力,是以新産業為主導的生産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

新質生産力之“新”,核心在於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産力,就是將科學研究的最新發現和技術發明的先進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中,不斷創造新價值。

創新,是安徽的一張閃亮“名片”,也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不竭動力。近年來,安徽以高水準創新型省份建設為旗幟性抓手,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區域創新能力升至全國第7位,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安徽積極建設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構建由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雙一流”大學和學科等多類型、多層次的高能級創新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産業發展,建成覆蓋省、市、縣(區)三級的安徽科技大市場體系,構建“政産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的轉移轉化機制,多次舉辦世界製造業大會、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佈局建設安徽應用場景一體化大市場,打造以“科大矽谷”、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羚羊”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谷院網”融合創新品牌,推動科技創新為産業發展拓展空間、深度賦能。

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了重要支撐。

“安徽聚焦新能源汽車、新一代資訊技術、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等新興産業重點領域,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産業聚集地,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提高至2023年的42.9%。”省發展改革委負責人陳軍説,我們注重遴選培育新興産業重點企業,建立並動態更新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名錄,引導各地加大對重點企業扶持培育力度。

2023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近6800家,貢獻全省近八成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五成多的上市企業;積體電路、新型螢幕件、人工智慧、先進結構材料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集聚企業超過2200家,實現營收4000多億元。

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去年,安徽7737戶規上製造業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規下製造業企業數字化應用3.46萬個,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200項以上,新增規上製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5000家以上。羚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入駐用戶107.2萬戶、服務企業510.1萬次,助力更多傳統産業煥發新生。

推進佈局前沿技術、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近年來,安徽前瞻佈局未來産業新領域新賽道。今年,我省提出將加強國家實驗室服務保障,加快建設量子資訊、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高地;開工建設空地一體量子精密測量實驗設施,爭取深空探測重大標誌性工程立項實施;新建一批前沿技術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重組升級省(重點)實驗室100家以上。

“我們緊盯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趨勢,瞄準佈局新領域新賽道,著力打造創新引領、自主可控、競爭力強的未來産業體系,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注入持續動能。”陳軍説,安徽全面啟動建設未來産業先導區,聚焦通用智慧、量子科技、空天資訊、低碳能源“7+N”等領域和方向(培育通用智慧、量子科技、空天資訊、先進材料、低碳能源、生命與健康、未來網路等7個重點領域,同時兼顧第三代半導體、先進裝備製造、區塊鏈、元宇宙等領域發展),佈局建設省級未來産業先導區,系統推進科技創新、示範應用、體制機制、政策舉措等方面的先行先試。

談及下一步的目標打算,陳軍説,安徽將圍繞持續壯大新質生産力的目標,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把高品質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加快打造智慧綠色的製造強省。一是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深入推進高水準創新型省份建設,發揮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作用,及時將更多的創新性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鏈上,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二是促進産業融合集群發展,乘勢而上壯大汽車“首位産業”,加快建設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産業集群,鞏固提升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壯大新材料優勢産業,培育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未來産業集群,進一步夯實新質生産力載體支撐。三是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一體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迴圈,推動“谷院網”互動賦能,打造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建立適應新質生産力發展要求的新型生産關係。四是營造良好發展生態,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把高品質“走出去”和高水準“引進來”更好結合起來,促進“數實融合”,推進數智化綠色化轉型升級,著力構建有利於新質生産力壯大的生態系統。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83108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