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剪、熨燙、縫紉……4月16日,在位於蒙城縣楚村鎮新塘村的錦宇服裝廠生産車間,機器發出的“噠噠噠”聲此起彼伏,工人們正坐在縫紉機前加緊趕訂單、忙生産。
工人柴瑞傑是本村人,去年9月來到廠裏上班。“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從家到工廠只要幾分鐘,上班顧家兩不誤。”柴瑞傑説起現在的工作,喜不自禁。
“企業的入駐不僅帶動近40人在‘家門口’務工,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還為村集體帶來每年15萬元的租金收入。”新塘村第一書記邱曉瑞告訴記者,2022年該村申請資金將閒置校舍改造成標準化廠房,2023年成功招引了一家服裝加工企業入駐。
近年來,新塘村通過盤活資産、土地流轉、勞務服務等方式,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飛躍。2023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0.2萬元。
“村裏沒有錢,想為村民辦些實事都力不從心,更別説讓村民過上好日子了。”提及從前,邱曉瑞感慨地説。
新塘村有耕地5000余畝,但由於基礎設施落後,加之産業基礎薄弱,村集體經濟增收乏力,曾經一段時間,村集體賬戶上只有光伏項目收益分紅一項資金。
為改變這一現狀,該村經多方考察論證,探索實施“黨支部+種植大戶+農戶”發展模式,鼓勵農戶將土地流轉至村集體,村集體再統一發包,交由種植大戶種植,除農戶獲得土地租金外,村集體還能獲得一定的勞務服務費。
“推進土地集中流轉,不僅帶動種植産業發展,還實現村集體、農戶雙增收。”邱曉瑞説,2023年僅此一項,為村集體帶來12.6萬元收入。
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直接受益的還是村民。修村路、裝路燈、建污水管網、美化村莊環境……村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我們立足各村資源優勢、産業基礎,制定‘一村一策’,持續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有效路徑,紮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楚村鎮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説,去年全鎮平均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56.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