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鄉村振興 > 

廣德市改變傳統種植模式,讓種菜更有“科技范”

發表于:2024-03-27 10:58  作者:張敬波、彭星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沈好好

近日,在廣德市桃州鎮南塘社區啟祥果蔬産銷家庭農場的育苗大棚內,農場負責人梅啟祥正指導工作人員管護蔬菜幼苗,為新一年的增産增收做準備。

育苗是蔬菜種植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2023年,梅啟祥耗資200萬元建成40畝現代化設施大棚。相比傳統大棚,新式大棚不僅進一步加高加寬加固,還配備自動卷膜機、水肥一體自動化噴灌系統、土壤水分監測系統、自動遮陽簾等設備,實現對大棚環境、種苗需求的精準控制。

“我們培育了辣椒、茄子、黃瓜、番茄等64個品種,菜苗長勢情況都很好。目前,黃瓜、西瓜、香瓜等品種已經培育完成,陸續發往市場。”梅啟祥説,現在的設施大棚自動化水準比以往大大提升,産量也實現了質的提高,整個基地從育苗300萬株躍升到500萬株。他算了一筆賬,雖然短期內設施大棚投資巨大,但相比2022年,去年的育苗收益提升了40%,此後每年都能實現穩定增長。

今年,他打算繼續追加投資、擴大規模,引進一批高端自動化現代化設備,為大棚裝上“智慧大腦”,讓蔬菜種植變得更有“科技范”。

在楊灘鎮江華菌業香菇種植家庭農場,大棚裏溫暖如春,不少圓潤飽滿的小香菇已經探出“頭”來,散發出陣陣菇香。

“我的設施大棚全程式控制溫控濕,讓香菇不受季節影響,全年不間斷生産。”農場負責人江華説,他的農場已經有70余個設施大棚,通過引進自動控溫控濕、水肥一體化自動噴灌設備等,保證棚內溫度、濕度、光照適宜,實現香菇生長所需環境的把控,從而提高菌菇品質和經濟效益。

從廣德市農業農村部門了解到,該市以政策扶持、示範帶動等方式,大力發展果蔬設施大棚,改變傳統種植模式,使農業生産“更智慧”“更科學”,促進當地傳統農業邁向高産、高效、優質的現代化農業轉型之路。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