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安徽:以秀美生態底色彰顯主題教育成色

發表于:2024-01-15 11:31  作者:夏勝為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各地在主題教育中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深學細悟篤行,著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推動綠色發展的強大力量,全面建設美麗安徽,以秀美生態底色彰顯主題教育成色。

學深悟透,激發綠色動能

山清水秀,天朗氣清,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心所盼。生態資源豐富的安徽,把生態環境持續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就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學深悟透築根基。黃山市在主題教育中,組織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全面系統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中悟原理、明方向、找方法。用好新安江生態文明實踐中心,打造省級生態環境教育基地,組織2萬餘名黨員幹部開展“情景式”教學,進一步感悟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加快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市。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結合“四走訪基層”,實地調研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進展情況,破解難點阻點,帶動30余名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開展對策式調研、解剖式調研,梳理問題短板,細化110余項具體舉措。

馬鞍山市委舉辦主題教育讀書班、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暨新時代大講堂,採取“全面系統學+專家輔導學+專題研討學”的方式,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馬鞍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核心要義;依託薛家洼生態園、寶武馬鋼集團現場教學基地,開展“循足跡看變化、學思想悟真理”現場研學活動,示範帶動全市各級黨組織開展各類現場實踐教育4000余次。市黨政代表團赴浙江湖州考察學習,對標找差、對標提升,找準馬鞍山綠色發展實踐路徑。

感悟思想偉力、凝聚奮進力量。郎溪縣在主題教育中堅持以學促幹,開展“強信心、敢創新、促振興”專題研討活動,組織全縣各級黨員幹部圍繞和美鄉村建設、綠色産業發展等開展交流研討890場次。用好“溪”聲潤物等宣講隊伍,開展“舉旗幟·送理論”專題宣講活動97場次,以藝術化形式宣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各地在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守護綠水青山,推動綠色發展。

整改問題,打造優美環境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直接影響群眾環境獲得感。保護好山好水,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整改突出問題勢在必行。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器”。2023年以來,阜陽市委、市政府高位推進焦崗湖、迪溝濕地公園等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市縣聯動、立行立改,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實地調研、現場督導、會議部署,強調要嚴格對照整改標準,確保整改高品質、問題不反彈、經得起檢驗;舉一反三,推深做實群眾“家門口”突出環境問題等專項整治行動,“一線+閉環”抓好整改落實,以主題教育實幹實效推動區域性生態強市建設。

宿州市埇橋區以主題教育為契機,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聚焦“全域秀美”,常態化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292件問題已整改銷號,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氣、水質指標達到年度任務要求;打造“幸福河湖”,探索實施“河湖長+警長”“河湖長+檢察長”“民間河長”工作機制,推動河湖全民共治;打造“和美鄉村”,2023年已建成8個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詩畫鎮頭”“山水岳喬”等成為和美鄉村的埇橋樣板;打造“口袋公園”,建成八一遊園、紡織遊園等“口袋公園”23個。

以檢視整改為契機,靶向發力補短板,石臺縣將“西部礦産品運輸道路交通突出問題”列入專項整治問題清單,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噪音、揚塵等“家門口”環境問題39個。實施“三大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完善斷面上游排口、閘壩、重點污染源巡查制度,全縣68個重點入河排污口全部實現“可視化管理”。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督查制度,排查並整改完成具體問題42個,讓群眾共用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

舒城縣堅持立行立改,在整改整治上見實效,建立“一個問題、一名縣領導、一個專班、一項機制、一抓到底”等“五個一”閉環整改機制。85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已全部整改完成,245件群眾反映的各類環境問題信訪件辦結並按時反饋。

以主題教育為契機,各地推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用人民群眾滿意的實績彰顯主題教育成效。

低碳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生態環境問題表現在空氣、河流、土壤等方面,但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綠色低碳發展是治本之策。

新安江流域是我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先行探索地。歷經三輪試點、10餘年探索,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以來,新安江水質連年達到補償條件,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天然飲用水。作為新安江發源地,休寧縣在主題教育開展中,聚焦“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緊扣“生態+”模式,突出生態保護提升,大力實施“五微”行動,提升農村環境治理水準,大力發展茶葉、菊花、泉水魚、香榧等生態産業,讓生態“含綠量”變産業發展“含金量”,以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淮北市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制定落實碳達峰實施方案,推進國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強度均比十年前下降30%以上。加速調整産業結構、能源結構,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年均增長11.9%;新上非“兩高”項目工業增加值能耗優於全省控制水準,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129.3萬千瓦。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建成覆蓋全市城區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網路,城區新能源公交車替代基本完成,“綠色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入選第一批省級示範工程。城市形象實現由“黑灰煤城”向“生態美城”的巨大轉變。

以項目建設推進綠色發展,安慶市宜秀區修訂編制《宜秀區農文旅産業一體化發展策劃方案》,按照“一鄉一品、一季一特”原則,完成“一山一河四湖”文旅空間佈局;發揮政府資金杠桿效應,撬動社會資金髮展文化旅遊項目,大力建設羅嶺小紅稻、七仙黃梅菊花等生態農業基地,持續推進休閒農業成片開發,打造亮麗的山水名城。

做強“綠色産業”,懷寧縣圍繞藍莓全産業鏈,建成集冷鏈、倉儲、分揀、深加工、交易為一體的藍莓産業園,目前藍莓種植面積達8.5萬畝,為長三角最大的縣級藍莓種植區;發展森林旅遊,打造獨秀山公園、海螺望春花谷、雷埠紅杉林、清河筆架山度假區等森林旅遊景點;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藍莓産業、森林康養潛力,投資13億元打造獨秀鄉村振興示範區,建成藍莓“三中心”及商業街,連續舉辦六屆懷寧藍莓文化旅遊節,已接待遊客80余萬人次。

當前,安徽省加快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省,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各地把推動綠色發展與推進主題教育有機貫通、一體推進,實幹擔當建新功,提升群眾綠色獲得感、生態幸福感。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