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 > 

奮進2024丨這片土地不會辜負努力

發表于:2024-01-08 11:26  作者:許昊傑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記者講述

2023年是我從事“三農”新聞報道的第一年。一年來,深刻體會到農業農村工作的不易。

去年“三夏”期間,面對近4300萬畝小麥全面開鐮,我省各地搶抓農時、搶收糧食的一幕幕場景,依舊讓我印象深刻。

去年4月,在阜南縣的阜蒙農場,我看到了植保工作人員衝鋒一線,堅持不懈抓好小麥赤霉病防控;5月,我省出現大範圍強降雨,我看到了農業從業者們不顧日曬雨淋,紮根土地,把“豐收在望”變為“豐收到手”;在高速出口,我看到了一個個擺滿礦泉水、防暑藥物、毛巾等物資的臨時接待服務站,工作人員用熱情笑容和暖心服務等待著來安徽跨區作業的農機手;6月初的一個深夜,在阜陽市潁州區的一家烘乾廠,我看到了烘乾設備“火力全開”,現場熱火朝天……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三夏”搶收中,勤勞的安徽農業從業者們,身體力行展示著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每一天搶收進度的數字跳動,都記錄著他們的擔當與奉獻;每一縷麥香之中,都寄託著他們對糧食的敬畏。他們腳沾泥土,卻滿身是光。

土地不會辜負努力。2023年,安徽糧食産量、播種面積再創歷史新高,總産約830.16億斤,較上年增産10.14億斤,為端穩“中國飯碗”貢獻安徽力量。

麥浪滾滾、稻穀滿倉,是我們幸福生活的底氣。我想,“江淮糧倉”,這四個沉甸甸的大字,或許是對我們這片土地的最高讚譽,更是對我省農業從業者們的讚譽。

不只糧食,産業興農的勢頭也在安徽持續迸發。上海農交會、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合肥農交會、2023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産業博覽會……一場場農業展會,成為我省農業産業化建設高歌猛進的生動縮影,激活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鄉村也更美了。去年,我省宣佈啟動“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並把“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為安徽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號工程”、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的基礎工程。

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秀美畫卷正在江淮大地徐徐鋪展,安徽也將書寫更加濃墨重彩的篇章。

專家訪談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安徽省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處副處長王飛認為,我省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産水準高、科技裝備支撐能力強、農業産業化潛力大,有基礎、有條件勇當農業強國建設的先行省。

當前,我省提出建設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上展現更大作為。在王飛看來,加快推進農業強省建設,要堅持“一盤棋”統籌推進,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推動“千億斤江淮糧倉”、“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全産業鏈發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明確路線圖、施工圖,一張藍圖繪到底,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建設農業強省是一項系統工程,需久久為功、長期推進。我省應在哪些方面重點發力?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王飛建議,要全力打造“千億斤江淮糧倉”,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從穩面積、提單産兩端發力,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和管護力度,穩步提升糧食産能。

全産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是鄉村産業發展邁向高品質的必然要求。安徽省經濟研究院經濟師余茂軍認為,要堅持種養一塊抓、糧肉一塊抓、頭尾一塊抓,全産業鏈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徽派預製食品,持續推出徽派預製菜“爆品”。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優化打造一批示範基地,形成示範引領、梯次發展格局。

“還要加快培育優勢特色品牌。支援企業開發創新産品,加強農産品品牌創建。”余茂軍表示,要辦好中國安徽名優農産品暨農業産業化交易會、長三角綠色食品加工業大會,提升安徽農業品牌影響力,並借助農業農村部外宣平臺和國際展會等多種形式,強化對我省農産品和品牌宣傳推介。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入推進“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強化聯農帶農、就業創業、政策扶持等農民增收舉措,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王飛建議,在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中,要持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大革命”,打造一批精品示範村和省級中心村,連點成線、由線及面,推動全省農村面貌整體提升。同時,要穩步推進新階段農村改革,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為主線,積極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試點、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持續鞏固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成果,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農業外貿也是我省農業發展的重要優勢。”余茂軍建議,我省應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空間,鼓勵重點農業企業轉型升級,走“專精特新”國際化道路。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支援種業企業進一步鞏固擴大海外市場份額。以重點龍頭企業為核心,研究牽頭成立進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以及一些歐美國家的投資聯合體,帶動同行業、上下游企業對外投資與貿易。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