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寒冬時節,走進安徽一些鄉村學校,留給記者的便是這一印象。近年來,安徽各地立足實際整合各方資源、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活動形式,開設運動類、藝術類、文化類創意課程,以特色教育為切入點,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機器人課程 點燃科技夢想
在今年8月舉辦的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賽錦標賽(北京)中,潛山市源潭中心小學學生胡艦、張揚雲朵(女)組成的戰隊,經過激烈角逐,榮獲ENJOY AI小學組一等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竟然就發生了!”潛山市源潭中心小學校長王立業驕傲地説。
源潭中心小學是一所鄉鎮學校,學生絕大多數是農村娃娃。農村娃娃在國際機器人賽場上拿了大獎,看似魔幻的劇情,讓人有些意料之外,卻也並非無跡可尋。潛山市對科創教育非常重視,從2020年開始撥付經費鼓勵全市各個學校開展機器人教學,並在項目學習、場地建設、隊伍組建上給予政策支援。
“微機課是學校的必修課程,我們從三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機器人編程教學,並引導熱愛機器人科技的孩子加入機器人社團。”源潭中心小學老師朱國兵告訴記者,學校並沒有因為是鄉村學校,而在素質教育建設上被忽略。學校建有專門的功能室,還配置了專用器材,老師也接受了專業培訓。
記者在學校裏看到,學生在老師的講解和指導下,進行機器人的編程、製作、拼裝、緊固……大家在學和問中忙起來,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機器人相繼“上線”,在大家眼前執行各種動作。“現在,學校裏最受歡迎的社團就是機器人社團。通過學習機器人,能夠開闊孩子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創造意識、創新思維,讓孩子們自信勇敢地向前奔跑。”朱國兵説。
近年來,潛山市中小學在全國、省、市級的多項機器人比賽均取得了優異成績。“我們將在普及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拓寬培訓渠道,爭取資金建設一批科創教室,開展優秀管理員經驗交流和幫扶學習,將科創教學內容納入課後服務內容,培養孩子們的科創興趣。”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長涂有利表示。
同樣,在南陵縣,機器人編程成了不少鄉村學校的特色課程。
10月28日,ENJOY AI2023全球青少年人工智慧競賽暨世界機器人大賽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安徽選拔賽在南陵縣開賽。許鎮鎮中心小學有8位參加世界機器人大賽3D項目,分別獲得3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取得不錯成績。
許鎮鎮中心小學是南陵縣規模較大的農村中心學校,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機器人編程的積極性,培養創新精神、工程思維和團隊合作能力,開發了MakeX Starer(主題:零碳行動)課程。“課程由校內老師和校外聘請的專業老師共同開展,學生憑興趣參與社團活動。”許鎮鎮中心小學校長謝國強告訴記者,開展機器人等社團活動,不僅可提升學生動手動腦能力,還可以培養良好的團隊協作、規則意識等綜合素質。“今年學校有9支隊伍參加了在浙江烏鎮和山東煙臺舉辦的世界機器人大賽,機器人課程已經成為學校科學教育的一張特色‘名片’。”
“鄉土味”教育 傳承非遺文化
相較于“科技感”的機器人,“文藝范”的文化項目在農村校園裏也很受歡迎。
“我們利用學校少年宮這一陣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興趣社團。”謝國強告訴記者,諸如糖畫、舞龍、旱龍舟、青銅泥塑等非遺社團活動,學生很喜歡。
每到週五下午,在學校泥塑教室,美術老師程薇會給學生們上泥塑課程。老師講得仔細,學生聽得認真。一名學生説:“我非常喜歡做手工,因為這個非常解壓,非常好玩。”
開設泥塑課程,讓孩子們在與泥土打交道的過程中有收穫。“通過開設泥塑社團,讓更多的學生學習東方美學,受到藝術的熏陶。”程薇説。
鄉土性是鄉村教育的文化底色,如何探索開發出一批鄉土文化濃郁的特色課程,讓鄉土文化浸潤課堂?在全椒縣二郎口鎮,當地學校充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開展素質教育活動。
“我們把地方非遺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形成自己的社團特色。”二郎口小學校長孫禮明介紹,學校與鎮文化站合作,將《五馬破曹》《八朵雲》《手獅燈》等非遺傳統文化作為學校課後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組建相關表演隊,利用業餘時間參與社會公益表演活動,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一致好評。
今年5月20日,二郎口鎮舉行第三屆龍蝦採桃文化旅遊節,二郎口小學課後社團非遺節目《五馬破曹》受邀參加了開幕式演出,為文化旅遊節增添了一抹繽紛的色彩。
“二郎口小學作為二郎口鎮非遺文化的傳習基地,把非遺文化送進課後延時服務當中,既有助於學生近距離接觸非遺、傳承非遺,也能豐富學校教學內容、促進孩子更愉悅地成長。”鎮文化站站長桓永峰告訴記者,目前,“遺韻二郎”已成立“五馬破曹”少兒表演隊,並吸收青少年14名,開展“非遺進校園”“非遺進村(居)”活動60余次。
均衡化發展 辦好鄉村學堂
近年來,安徽將中小學生課後服務作為智育提質行動重要內容納入全省德智體美勞“五大行動”統籌推進,各地各學校分年級、分層次、系統性地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個性化課後服務課程。
不過,與城市學校相比,鄉村學校在打造豐富完備的課後服務和多樣化的素質教育上還面臨一些挑戰。
“鄉村學校普遍面臨著生源減少、教師結構性短缺等問題。”孫禮明告訴記者,就拿二郎口小學來説,學校有近300名學生,教師28名。“但學校還沒有專職美術教師,一些活動的開展多是其他老師兼職或借助校外力量。”
謝國強也直言,當前鄉村素質教育普遍面臨比如師資力量、家長對素質教育的認識以及經費保障等問題。“為了緩解師資不足問題,我們近年來靠著整合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志願者等各方人才力量,才開展了糖畫、泥塑、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動項目,但對於一些小規模學校很難保障。”謝國強説。
記者注意到,去年3月,省教育廳印發《安徽省義務教育學校校內提質減負措施》,採取10條措施提高課後服務品質,督促指導各地各校進一步豐富課程內容、發展課後服務師資等,並從推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落實教師待遇、建立健全第三方機構準入退出機制、用好校外優質資源等方面提出落實推進要求。目前,全省16個省轄市全部出臺課後服務參與教師和相關人員補助辦法、補助標準,120個縣區(含功能區)全部建立經費保障機制,4838所學校結合校情學情均制定“一校一案”,推行課後服務“5+2”模式,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和有需求的學生100%全覆蓋。
“下一步,教育部門將加強課後服務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強化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重點加強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同時,豐富服務內容,堅持‘五育’並舉,指導督促各地各校拓寬課後服務渠道,破解資源難題,促進校內外教育相互補充;穩步推進線上服務,實現課後服務資源城鄉共用、區域共用、校際共用。”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