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程兆/攝)
安慶勸業場新華書店,是當地目前保存的單體最大的百年曆史建築,成為文物活化利用的優秀案例。
(記者 程兆/攝)
航拍馬鞍山市採石磯風景區。
共飲長江水,行走新江淮,放歌新生活。日前,由安徽省委宣傳部、省文聯主辦,省作協承辦的“全國知名作家看安徽”暨長三角文學聯盟采風創作活動在皖舉行。全國知名作家與滬蘇浙皖作協負責人共40余人,奔赴合肥、安慶、池州、宣城、銅陵、黃山、蕪湖、馬鞍山8市,深入到科技創新展館、高新技術企業、重大工程建設工地、沿江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紅色文化遺産、古鎮古村古建築群等,領略安徽的歷史之美、文化之美、山河之美和發展蓬勃氣象。安徽大地處處涌動著創新創造活力,催發著作家們的文心詩性與創作激情。
給科創故事點讚
“胸中涌動的是故鄉情,筆下流淌的是長江水。”中國作協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徐貴祥表示,在外地的安徽人,最想聽到的就是家鄉傳出的令人振奮的消息,這些年安徽在交通、科創、製造及文藝等方面取得的進展、成就有目共睹,在今後文學創作中,他將融入更多的長江元素、安徽元素。中國作協小説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裁潘凱雄説:“似乎很難想像眾多的高科技、前沿學科,會與安徽這個人們印象中的農業大省聯繫在一起。但這就是發展的現實,伴隨著高科技和新興業態的進一步落地生根、生長,安徽未來大有可為。”
在科大訊飛,河北省作協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關仁山,江蘇省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楊發孟以及《青年文學》雜誌社原社長李師東等多位作家與虛擬人對話,現場體驗語音識別、語言翻譯等人工智慧技術,作家儲福金還饒有興趣地與機器人下起了圍棋。
當前,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的一次次突破、自主品牌汽車奇瑞大步進軍國際市場、半導體産業集聚發展、“小拉鏈”撬動大市場、資訊技術與教育教學的“雙向奔赴”等,體現了“安徽造”的高度與精度,彰顯了安徽創新動力和文化標識,均讓作家們感到震撼、激動。“安徽創新館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更加堅信,盛世中國迎來了科技突破的爆發期。”天津市作協副主席、熱播劇《潛伏》原著作者龍一,對安徽在科技創新上跑出的“加速度”讚譽有加。
正在建設的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是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點工程,也是安徽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忙碌的建設場面和全球領先的造橋工藝,令前來采風的作家心潮澎湃。在寶武馬鋼智園等工業製造現場,作家們不時詢問,體會“綠色發展、智慧製造”所帶來的變化與魅力。
品深厚文化底蘊
每到一地,作家們都為安徽深厚的歷史底蘊、豐沛的文化遺存而讚嘆。
“安徽與山西共同創造過輝煌的歷史、領時代風氣之先,還可以聯手開創未來,書寫新的佳話。”采風中,面對具有鮮明地域特色、風貌多樣的安徽文化遺存,山西省作協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駿虎屢有駐足、體悟。在中國“文學之鄉”桐城,作家們走訪了體現禮讓之風的六尺巷,參觀了古樸典雅的桐城文廟和桐城文化博物館,也寄語當地更好地挖掘、運用“桐城派”等文化資源。在安慶,作家們瞻仰了紅色文化地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獨秀園,流連于“活”用老建築、曾獲全國“年度最美書店”、長三角最美公共閱讀空間等稱號的前言後記安慶勸業場書店,欣賞了黃梅戲經典選段,並與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等就戲劇傳承發展進行了交流。
池州素有“千載詩人地”譽稱,聞名遐邇的杏花村文化旅遊區、國家級非遺池州儺戲,讓采風作家一飽眼福、耳福。涇縣是宣紙的原産地,走進中國宣紙小鎮,作家們參觀了中國宣紙博物館、三丈三宣紙生産車間、古法技藝體驗園,仔細觀看宣紙製作技藝展示。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作家們一一走訪了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非遺館、老胡開文墨廠及古村落許村等。散發著迷人光彩的宣紙、徽墨等文化瑰寶,在采風作家的心裏蕩起陣陣漣漪。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長江下游地區文明進程中的關鍵節點,含山淩家灘遺址見證了5000多年前古人的製造技藝和審美意識。作家們先後參觀了這裡的文明探源館、墓葬祭祀區、數字展示館,無不為精彩絕倫的史前玉文化所驚嘆。在馬鞍山採石磯景區,采風團一行,品賞了一代“草聖”林散之的書法真跡,與詩仙李白展開了跨時空的思想碰撞。此外,還參觀了銅陵千年古鎮大通、涇縣查濟古建築群、幽美的桃花潭及薈萃眾多雕塑佳作的蕪湖雕塑公園等。
為文化熱土書寫
池州國家濕地公園平天湖、馬鞍山薛家洼生態園、蕪湖“十里江灣”等,均是有名的生態明珠、“網紅打卡地”。
置身其間,作家們為眼前優美的風光所吸引,並借此采風體驗,深化了對長江大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與思考。在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遷地保護基地,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劉瓊看到躍出江面、嬉戲耍萌的江豚時,為長江生態保護所取得的顯著成效而欣喜。
劉瓊認為,安徽是一片文化熱土,歷來富有創造創新精神,江淮兒女正在書寫新時代安徽精彩大文章。這次采風既有一個個亮點,又有串聯的主線,由此獲得了相對全面、客觀的整體感受,資訊量巨大,需要且也值得好好體會、消化,並書寫成文。“感覺自己的眼睛都不夠用了,腦子裏也是滿滿的收穫。”寧夏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馬金蓮表示,目之所及,讓她感受到了青山綠水的清新、歷史文化的深厚和創新發展的脈動。
“長三角三省一市同氣連枝,血脈相連,文脈相通。長三角文學發展聯盟成立5年來,共同打造了許多文學品牌活動,大家越走越親,通過深入交流、互相促進,一起努力寫好新時代長三角共同奮進的壯麗詩篇,為新時代中國文學高品質發展作出應有貢獻。”上海市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馬文運表示,作為安徽人,參加這次采風活動,深深為家鄉的變化而高興。
“這次活動就是向長三角乃至全國文學名家學習的良好契機,也是增加文學界交流的一個新開端。”在參與采風的安徽作家們看來,推進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建設,需要作家們強化自身的使命擔當,從歷史文脈和生活現場汲取養分,進一步激發創作活力,為推動“文學皖軍”成高原、起高峰,形成生機勃勃的高品質發展態勢而積極努力。